关 键 词: 小学五年级 2100字
字 数: 21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五年级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网(zw.liuxuequn.com)提示:我们欢迎所有使用和拷贝我们的作文,只需在页面保留我们的版权信息即可。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五年级2100字的作文,题目为:《阅卷归来话0408》,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今年,我参加了高考作文阅卷,收益非浅,我熟悉了高考阅卷流程,了解了高考阅卷细则,更主要的是有机会接触到全省范围考生的试卷,对各地考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感性认识,跟同行进行一些交流,也聆听了专家们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向大家作个汇报。首先,我介绍一下在阅卷总结会上,江苏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何永康教授的发言,他认为,如下三点必须引起重视,要求阅卷老师回来传达,他说:第一,由于连续6年写“话题作文”,文体不限,结果许多考生的“文体观念”淡薄了,一下笔便是“哲理”,便是“抒情”,便是“四不像”。哲理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玄而又玄。抒情也是个好东西,但弄不好就会飘飘忽忽,言之无物。我在此恳切呼吁:江苏中语界应当十分重视“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基本训练,让学生写出像模像样的“记叙文”和“议论文”来。这对青年学子来说,是“基本建设”,可以受用一辈子。第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高考作文,都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抒发真情实感;若能原汁原味地写出中学生的生活状貌和感受来,我省的高中作文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今年有一些考生,用大量的古诗名句来证明“水灵”、“山稳”,用大量的名人轶事来证明“水灵”、“山稳”,就是不肯留意身边的事,留意人人关心、人人想说的事,结果削弱了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诚为可惜。李白高呼“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着强烈的时代震荡感;杜甫高吟“会当凌绝顶”,亦有着真切的人生感悟。当今学子,不但要留连古代的山水,更要关心现实的山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完全有必要、有可能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大放时代新声。第三,要讲求质朴的文风,不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今年有一些高考作文,滥用排比、对仗,随便地挥霍色彩,简直写成了新的“骈体文”。此风不可长。“楷书”尚未写好,就随心所欲地龙飞凤舞,肯定会弄得一塌糊涂。最高的文采,乃是“内涵的文采”,希望中学作文教学要在返璞归真上苦下功夫。上面,就是何教授的“三讲”。我们还可以从考生的角度来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今年的作文话题有难度,又缺少话题后的提示语,客观上增加了难度,社会、媒体对此都有议论。话题材料是散文诗,抽象,材料中的“然而”后的转折上升到哲理层面,大多数考生出不来。散文是在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与感悟后,才会“读进去”、“写出来”的文体,它并不适合阅历很浅的中学生,考生写自己不擅长的抒情散文,是被话题材料诱导牵引。如果话题浅显实在些,那么可能容易引导考生产生对人性、生活、时代、现实的相关联想。发展分强调“有文采”,老师们更喜欢文采斐然的试卷,朴实平淡不易体现出文学素养,返璞归真如果操作不当会不会被当作语言干瘪,这种心理导致尽量展示“文采”。专家们从大方面上把脉,阅卷老师还会在小方面看到许多问题。每年都有满分作文通过媒体秀出来,众多佳作更是汇编成优秀作文选,但是,高考作文的不足倒是少有人谈,所以,谈到作文中存在问题,不是对作文挑刺,而是希望大家共同关注这些“欠缺”。首先谈谈得“切入分”上下的作文。专家提出,达到“基本明白、基本通顺、基本完整”,就给切入分。“基本明白”对一些考生来说,做不到。写的是议论文,观点不鲜明,阅卷者要满篇找论点,不得已,需要再读三读文章,难免让人心烦;写的是记叙文,中心思想无明示无暗示,既非感性表达,又无理性的概括,真是朦胧得很;写的是散文,缺文章之“神”,满篇诗句,不知所云。“基本完整”对一些考生来说,也做不到。全文不完篇是最糟的,其次是文章思路不清晰,表达的顺序混乱,层次不明。记叙文起因、经过、结果不全,议论文做不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散文无贯穿线索,旁支末节、东拉西扯、有头无尾的真不少。更多的人做不到“基本通顺”,病句累累,病句错误一目了然,就是经常训练的要改的那几种病句。句义不清,语言歧义,语序颠倒,疙瘩不连贯,字句有脱漏,阅卷中需要边读边猜,猜读完了,连完整印象也没有了。这些往往在切入分以下。数量还不在少数。除“三基本”做不到外,作文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下面就谈谈感触很深的几点:(一)关于“话题”的误区(1)另立话题要求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不少人结合材料中语言,另立话题。如:“水是灵动的,灵动中有沉稳;山是沉稳的,沉稳中有灵动。”自立话题:“人是善良的,善良中有丑恶。”再如,“海水保持一色的蔚蓝,大山变化不同的色彩。”自立话题:“人生的色彩。”然后,全文谈自己的话题。这种作文存在的问题:不知道“已给出了话题”的限制作用,不清楚材料与话题的关系,平时依赖提示语,当今年作文题在材料后缺乏过渡性提示语时,无法应变。(2)截取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被截取为以“山”“水”为话题,不涉及“灵动”“沉稳”。话题被确立为:水常被污染,环境令人担忧;大山的宝藏丰富,等待人去开采。与“山水”有关,与“灵动沉稳”无关。存在的问题:话题含义不理解,不懂得抓话题的核心——话题中的中心词,偏正混淆,本末倒置。(3)撇开话题有的三言两语简单接过材料中“话头”,由“山水”或“灵动沉稳”转而谈一个哲学命题,写纯粹哲学论文。还有的开篇就进入哲学问题,通篇就是哲学小论文。如:水是灵动的,灵动中有沉稳;山是沉稳的,沉稳中有灵动。显然,万事万物都是动与静的相对统一。存在的问题:是作文还是哲学论文?过于看中事物中包含的哲学原理,话题弃置不顾了。(4)切题不够内容与话题联系不紧密,不贴切,若即若离,更多情况下“话题”仅仅是作为硬贴上的“标签”,与内容关联不大。如:父亲不擅言语,辛劳,爱我。议论:父亲像沉稳的山。再如:母亲爱我,半夜给我扇扇。议论:母爱如灵动的水。存在的问题:记叙某人,这个人并无“灵动”“沉稳”的特质,但硬是说具有。选用材料不能证明观点。不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