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生命的终结,爱是生命的延续
——《八月照相馆》
学哲学出身的许秦豪,他的影片中的爱情总是渗透着一些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耐人寻味。生与死,短暂与永恒疾病与意外,这些日常中常见的事物在导演的创作下,成为了一个个动人的银幕传奇,一曲曲动人的爱情婉歌。由许秦豪导演的《八月照相馆》,影片的开头,没有华丽精致的画面吸引观众,没有大量的台词塑造人物。故事在如流水般的音乐开始,满脸平静的幸福的男主人,悠闲地骑着车穿行在十年如一日的小巷里。谁都不会将他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没有假如,上天只留给他几个月的生命。在生命最后短暂的历程里,他独自承受死亡,认真的活,满足的笑,用心的爱。无声的爱着,带着回忆静静离开,如此便是他的一生。但导演没有给他过多的悲哀情绪,抑或是表现面对死亡的痛苦和无奈。永元坦然的接受了生命中所有的突如其来,包括死亡,包含了注定无结果的爱情。德琳至始至终都不知道永元有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面对死亡,永元清楚的意识到,什么都不告诉她便是爱她的最好方式。只有静静离开,才不会给她伤害和痛苦,因为爱情就像老照片,终有一天会褪色。没有生离死别的记忆,关于永元的一切便会归于平静,或许她会有新的生活,经历新的爱情。一如当她终于看到橱窗里挂着的照片,含着泪微笑。在一日又一日的等待过后,一切的一切都定格在无声的言语中,留驻在记忆里,消失在流逝的时光里。而留给观众的是淡淡的、温馨的浪漫之感。
全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激情的镜头、没有过多的人物台词,一切都在舒缓的情绪中展开叙述。影片尽量避免蒙太奇式的主观切割,而重在营造一种气韵的流动、完美统一的意境之美。他和她相遇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八月,他和她最浪漫的事是共同走过一场淋漓的暴雨。他和她最近的距离,是一同走过一条半明半暗的街,影片里的“鬼故事”带给观众的是无法言喻的温馨。慢慢的长镜头在舒缓的节奏中推进,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在渗透着真实情感的生活细节中悄无声息地打动人心。
影片的画面构图十分和谐,人物和景色能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色彩选择上尽量靠近自然,和影片含蓄委婉的主题表达相映成趣。影片多处使用温暖的色彩,总让人联想到永元温暖而自然的微笑,也给影片奠定了温暖感人的基调,彰显出一种唯美、纯净的情感意蕴。
面对生死,永元虽坦然的接受了即将面临的一切,但不代表他将毫无留恋的离开。他会偷偷跑到父亲的房间里,静静地躺在父亲身旁;他会和姐姐一起在屋里比赛吐西瓜籽;他会和朋友喝醉酒后肆无忌惮的干各种事情。然而留恋却并没有增加他生命的长度。对于死亡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导演没有花费太多笔墨,而是定格在一张面带微笑的自拍照中。或许这也是永元所希望的,他的离开不会给亲人,朋友带来过多的伤痛,没有生离死别的情境。面对死的最终拷问,在他选择独自承受所有的一开始,就表明了他笑着轻轻离开这个让他还留恋的地方。导演的这一处理同时也使得整部影片没有过多的沉重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命运的探讨,如乐观的男主角给人的感觉一样温暖而含蓄。
同样作为爱情和死亡交织的影片,《八月照相馆》没有直面生死的叩问,而是在从容温暖的叙事之下,以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表现方式来贯穿整部影片。影片不像《山楂树之恋》用一种生命的悲剧结局来塑造“唯美爱情”来增加影片的悲剧效果,给人一种沉重的心理感受。影片《八月照相馆》也如男主角永元的微笑一般,把所有的哀伤、无助和不舍都用它的微笑掩盖。即便面对死亡,影片还是给人一种温暖,轻松的感觉。
然而再美的照片也会褪色,再美的瞬间也会过去,再美的爱情也会有逝去的一天。所以直至影片最后永元都没有直接的表明。除了影像风格上极具东方特质,导演对感情的处理也有东方式的内敛和含蓄。这样的感情符合传统东方人的表达方式,表面看似平静如水,实际内心暗藏着汹涌澎湃。德琳与同事一同外出玩乐,心里却一直想着永元,忍不住在洗手间偷偷哭泣,在她拿石头砸破了照相馆的玻璃的瞬间,也是她情感的一种表达。也因为无法承诺相伴到老,所以永元连“我爱你”这样的字眼都没表露。影片用一开放式的结尾,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让观众去填补。“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却在我心里,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谢谢你,再见……”这最后的表达,便是男主角对爱的最好诠释。似乎死是生命的终结,而爱是生命的延续。
【作者:十月影彗】
以上就是留学群散文栏目为你带来的《影评:八月照相馆》,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写出好的文章。
【精选评论推荐】:
如果你有好的作品,也可以点击下方“我要投稿”把作品发给我们,届时将会让更多的读者欣赏到您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