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带你们来看看生活中的微感动。以下是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里的微感动的700字左右作文,希望你们喜欢。
生活里的微感动700字篇1:生活中的微感动
那是大雨滂沱的春天,我才四岁,上幼儿园。两边的花朵无力的垂了下来,随着雨水的捶打,花朵在雨中不停地摇晃。树木上的绿色蒙蒙的,像是被白网围住一般。我呆呆地站在门口,看着雨水在屋檐上一滴滴地滑落,我的心己凉了半截。怎么办?我没有带伞!下这么大雨,我怎么回家?冲回去吗?不,雨这么大,会感冒的!那怎么办?干等着?妈妈和爸爸都不在家!
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往哪儿去好。“裘颖健!”我猛地回头,看见了一个瘦小的身影。“李思颖!”她跑了过来。“你怎么还不走?”“下这么大雨,我又没有带伞……”“我们俩一起回去?”“不行不行!你那小伞遮不住的!”“没关系!就一下子,”说完就拉起我的手冲入雨中。
打开那黄色的小伞,小雨就迫不及待地滴在伞上,嘀嗒声音清晰可辩,她打着伞拉着我的手还说:“这雨真大呀!”我看见她的麻花辫已经湿透,雨水顺着发沿滴落在她的衣帽里。我心里莫明奇妙地有一股暖流流进我心里。
到家了,她把我送到门口,道别后,他又进入雨中。身影越来越模糊,最后消失不见。我呆呆的望着,还想找出一点儿她的影子,却找不到了。我想,朋友就是这样的吧。在你深陷困境之时,朋友会给你一双有力的手,而你脱离困境时,朋友又不要你的感谢。这,才是最好的朋友。
正如那首歌里唱的:“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或许,那只是一转瞬的时光,但有朋友的日子里我不会忘记!
生活里的微感动700字篇2:生活中的微感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不信我带你们来看看生活中的感动。
茫茫的风雪中,隐隐约约出现了101公交车那臃肿的身躯,在饥寒交迫中焦急等待的人们个个抖抖袖子、扶扶眼镜、摸摸头发……刚才的疲惫乏力一扫而光,战斗的激情在每个人的眼中闪烁着。
车离站台还有几十米,人们就迫不及待的挤到路中央,门一打开,高个子尽情地发挥着高空优势,矮个子也在巧妙的利用底层空间,没上去的人气急败坏,没下来的人败坏气急。
我被挤上了车,很庆幸自己有个落脚的地方,车窗上结了层并不美丽的冰棱,奇形怪状。一个孕妇也跟在人群末尾,很显然她不是这个队伍里任何一个人的对手,包括我。车里的广播在不停的重复着:“请给老弱病残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谢谢…”都已经谢谢了好几遍了,仍然没有人给让个座。我用尖锐的眼神扫向落座的人们,尽力解读了他们内心的不甘:“为什么要我让座,我还有好些站啦!”“我才不让呢,好不容易才抢到个座位。”“今天我特殊情况,也需要帮助,下次一定让座。”……终于,一个相貌普通的大个子男子起身示意孕妇坐下了,人们似乎没有为这个举动而感到任何惊讶,响彻车厢的嚷嚷声淹没了孕妇的感谢,车仍在平稳行驶。
突然,一个向右急转,他的身体一个踉跄,左袖飘了起来,不过幸好没有摔倒。原来,他的左袖里空空的,怪不得这么轻易的失去平衡,坐在他身旁的哥们一定也发现了这一变化,脸颊抽动了一下,闭合的嘴唇唏嘘了一声“哦!”,后排那漂亮的姑娘也似乎发现了什么,还有里排的那裹得严严实实的分不清男女的小个子,都不约而同的站起身,邀请他坐下。
公交车一站接一站的不停的重复着,不知什么时候,车窗上的冰棱已经融化,成股的往下流。
这就是生活中的感动,生活中的感动就是这样无处不在。
生活里的微感动700字篇3:生活里的微感动
“你该干什么干什么,你别管我行不行!”那个男人一时语塞,房间里静下来。
他,我的爸爸。记忆中,他的身影多是模糊的。唯有那次,我的脚被开水烫伤,他迅速找到毛巾,用两只并不怎么宽厚的手,笨拙的帮我包扎。
长大了,我开始讨厌他的不负责任又多管闲事,讨厌他的自以为是又吊儿郎当,讨厌他的前脚答应后脚忘记。渐渐地,他成了“不靠谱”的代言词,我们之间变得陌生,交流少之又少。
上了初中,学习开始紧张,而我又选择了住校,虽每逢周末,他会兴冲冲主动接我,可我总没有话说。我以为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不曾想,初二的暑假,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初二暑假,报预科班成了最普通不过的事,大家都希望利用暑假好好拼一把。正在妈妈犹豫到底报不报预科班的时候,他突然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教吧!”眼睛仿佛闪着激动的光。妈妈答应的很爽快,我心里却窝着火,充满了不屑和疑惑:他竟要做我的老师?
就这样,我没有选择的被迫接受了这一事实。“这题应……”对面的他拿着笔认真的给我讲着题,窗外偶尔吹来一丝凉风,吹走了心中燥热,给人灌注了活力。“我没听懂,再讲一遍吧…”“这不对吧?”挑错、看他窘态仿佛是我最大乐趣。令我意外的是,他好像没了脾气,竟和我相安无事的和谐的度过了一个暑假。
我挑错挑的威风极了,可转眼到了开学,看看自己的练习册,错误百出,我很是后悔,想着手补一下基础,翻翻书,发现到处都是知识漏洞,无从下手。我曾想过再找他来帮忙,却拉不下面子,赌气似的瞪着课本,心中全是后悔。
“我来帮忙。”他又跑了过来,用手揉了揉鼻子,随手拿起一根笔,用他少有的耐心和细致,在纸上列出了知识体系,一一为我讲,如麻线团一般的思路渐渐理清了。
看着他用心用力为我讲题,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着、画着;看着他头上日渐稀落的头发与眼中的劳累,我突然意识到其实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其实父亲的呵护从未离开。那一瞬间,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笨拙的手正在细细的包扎着烫伤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