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立春节气说明春天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喜欢春天吗?下面是由留学群编辑为大家整理的“24节气立春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经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24节气立春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经典
“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四季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这首农业歌说的就是立春。立春是春天到来的“报信者”,是让农民伯伯勤劳耕作的“喜鹊”。
田野里,农民们手握着犁开始播种了,将种子连同他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一起播种下去了,经过雪被子的覆盖,小苗个个都像吃了什么精神丸,变得精神抖擞,一个劲往上长呢。农民伯伯还做好了稻草人,打算吓吓那些贪吃的鸟儿。
花园里,园林工人手里推着割草机,早已将冬天留下来的遗物——树叶给搅碎了,给花草们添肥施料。花儿们都结下了一个个钻石大小的花骨朵;树木又拥有了年轻的活力;小湖里的水又开始展示它那明亮的镜子;树枝上的鸟儿正在拉练它们的嗓子;虫儿们也在为不久的音乐会准备着。
在人们的心里,早已将冬天的寒冷化作了春天的热情,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快乐、幸福!
篇二:24节气立春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经典
今天的日子,立春。
也许是天气冷的缘故,虽已立春,春却迟迟没有降临,窗外仍少不了几分威严的冷气,望着窗外,等待着那灿烂如许的春摇摇曳曳地挤满了窗,却始终不见。
是不是春天已经来了,只是我需要我去发现?
穿上外套,推开大门,来到屋外,试着发现春的足迹。
我一向不是很喜欢春天,只觉得春似乎太娇气了,尤其与夏秋冬比起来,更是弱不禁风。她没有夏的豪放,清新,没有秋的成熟,迷人,更没有冬的傲气与洒脱。只是一如既往的娇弱。
一棵葱笼翠绿的树扑向我的视野,而我却差点与它擦肩而过,擦肩而过这满树的美丽。虽没有开花,但这一味的绿并没有使它单调无味。这样的生命,在等待中美丽着,在脆弱中坚强着,默默地站立着。
就在这样平凡的路边,在凛冽的寒风中,不知还有多少棵树在等待着,期盼着。
我顿时明白了,原来在春的娇柔中也会隐藏着几分刚强,几分坚定。
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我忽然嗅到了一缕春的气息。
篇三:24节气立春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经典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二十四节气歌》。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
春姑娘来了,鸟儿们从南方飞回北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一年之季在于春”农民伯伯在田里也忙活起来了;小朋友们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他们在草地上玩耍、嬉戏。有的打滚,有的踢球,有的赛跑,有的捉迷藏,还有的放风筝。这不由地让我想起那首清朝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风如绵,春雨如丝,春雷阵阵,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总是春,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篇四:24节气立春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经典
立春了,春姑娘踏着轻柔的脚步来到了人间,人间万物复苏,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草坪上,枯萎的黄草从褐色的泥土里探出了翠绿的脑袋,呼吸新鲜空气。远远望去,褐色的泥土,枯黄的老草,翠绿的青草,交织出一条黑、黄、绿的地毯。花坛里,杏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鲜红的杏花,从树枝开到树梢,没有一丝丝的空隙,有一杏花,好像是顽皮的孩子探出脑袋,看到这副情景我不禁想起了,《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河边的柳树爆出了许多鹅黄色的“v”形的嫩叶,顺着柔软的柳枝而下随风飘动,令我想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立春的时候,以老规矩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妈妈说古代的人就要吃春饼了,春饼里面包的有各种各样的菜肴,味道可好了,不仅自己留着吃,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每年的立春,我们家都要吃春饼,里面包的是一些自己挖的野菜,味道真的很好。
春姑娘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篇五:24节气立春作文300字小学三年级作文经典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这里呀,春天在这里。”。
啊,“这一年的春天,你来得太早了些……”今天是立春,不过据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雪。听着就很棒,刚立春就下雪,这场春雪来得多好。但是呢,2013年的冬天连个雪渣子都没有。没办法啦,只能期待今年的冬天了。
不是立春燕子归来么,怎么我光看见麻雀了,在树枝上,田野上,总是会有许许多多的麻雀呢,连燕子的剪刀尾都没瞄见。莫非天气太冷,可我连羽绒服都脱下了。好吧,我跟燕子又不是同类。当然,有麻雀也很好,说明春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呢。
春天是人们所向往的季节,人们总是在这个季节做好了自己的打算,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很快就得开始插秧、种田,我总是看见田野上有许多叔叔伯伯劳碌的身影,小孩开始放风筝,有各种各样的风筝,比如蝴蝶风筝,花花绿绿的,真的是太美丽了呢,大家都其乐融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