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里面的情节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每一次观看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此时我们更应该选择为自己撰写一份观后感。观后感的“感”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不然就失去了观后感的意义。你对作品观后感的基本格式掌握了多少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大追捕观后感 ”,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大追捕观后感 【篇1】
非常有意思的一部电影,新西兰出品。主角小胖子是个有毛利血统的孩子,新西兰丛林里的优美景色也是一大看点。
反叛到有些坏的小胖子被深山里的老两口收养,一般家庭肯定要被小胖子玩坏,因为他也不是第一次被收养了,这一次如果再被这家人退回,就要去少管所了。没想到彪悍的老两口不仅没被小胖子吓到,反而让小胖子吃了惊,他们相互都觉得很合胃口。
本来可以是个幸福的故事走向,结果老太太突发疾病死了,老头子想一个人去丛林里过一段时间,于是决定把小胖子送回福利院。小胖子当然不干啦,他决定一个人去丛林里流浪。小胖子在丛林里肯定活不下去的,没办法老头子勉强答应带上了他。
福利院的人没有找到小胖子,以为是老头绑架了他。于是小胖子和老头子开始在丛林里与警察周旋,一逃就是好几个月,成为了全国皆知的著名人物。这段时间的逃亡好笑又有趣,虽然部分桥段内容有点松散。
最后他们被警察和军队包围,老头子想要放弃了,小胖子却高喊着自由冲破包围圈。电影看多了的小胖子对逃亡生活入了迷。
大追捕观后感 【篇2】
影片的故事主要围绕一个胖小子和一位大叔的森林冒险和逃亡而展开。一老一少的流行配置、美丽的原生态景色、动听悦耳的配乐,主人公不同的心态、性格和思维碰撞出微妙的化学反应。夸张、讽刺甚至有些荒诞的故事情节也显露出导演的玩心未泯,它看上去就是一场游戏,需要的只是撒开手尽情地玩耍,所以较不得真。
实际上在展开冒险和逃亡之前,影片开头十几分钟的戏份非常精彩,主要讲述了和蔼可亲、幽默风趣的养母如何想方设法留住想要逃跑的瑞奇并试图融化他防御性很强内心的一些列举动:包括讲冷笑话、编奇怪的生日歌和一起狩猎等等。这一部分直接抛出了影片喧闹外表之下的内核:了解和沟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养母意外去世致使了剧情发生了大逆转:小胖在伪造自杀现场后,拿上猎枪钻进森林开始他了说走就走的一场逃离性质的冒险之旅。
片中老猎人那种乡下人的酷,小胖仔呆萌的坏,让故事既鬼扯又严肃。这场人类社会的突围之战,新鲜畅快,笑声不断。而如影随形的电影配乐,像极了黄耀明早期电子乐《漫涌》,似幻非幻。整部电影气质有点淘气无厘头,但又勇敢、恳切,一往无前。醉心于那放肆又放松的野意,明明小荒诞,却因简单的深挚,成就一段认认真真的野狐禅。
大追捕观后感 【篇3】
或许是我当上了父亲,或许是我一直忙碌而忽略了对身边人的爱,或许是我被这花花世界吸引的太多。在看了《大追捕》这样一部本不足够吸引我的电影后,让我久久回味。
在大追捕里,通过三种父亲对女儿的爱,诠释出这是怎样的一种父爱。
林sir对自己女儿,爱的那样无法表达,爱得让女儿无法接受、无法容忍只因为心中对自己妻子死的愧疚和对案情的固执,他没能承担的起那份爱。
音乐家养父对自己的养女,爱的霸道,护的真切,表现的那样独断。占有欲指导了一切。他的爱压得让人无法动弹,无法呼吸。
王远阳对自己女儿的爱,是那样的坦荡,那样的费尽心机,那样的令人心酸。从偶然的在栏栅前看见女儿弹钢琴时的那对期盼了20年双眼,到最后纵身一跃的从高楼坠下时满足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一个父亲为女儿付出全部时的满足。为女儿遮风挡雨,为女儿承担一切。
儿女是父母们用爱凝结的精灵,从来到这个世上起,就无时无刻不被爱所包围。用爱滋养着他,用爱呵护着他,值到生命的枯竭。
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是永无止境的。而他们的生命,得以在儿女中延续。
而我自己一次次的惹着父母生气,一次次的惹着父母伤心。这是怎样的可笑,多么的可耻。
现在自己也当上了父亲,看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想着如果以后孩子大了也这样的对我,不知我会如何是好。作为独生之女,父母给予我的爱,确实也是没有选择的,不要也不能让这没有选择的,给予我生命,给予我全部的爱失望,只要我能慢慢的陪着他们变老。。
当我来到世上的时候,是我一个人哭,周围的人都在笑。
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看着儿女们在我面前,我想那时该我笑了。
万事万物,轮回今生,用心对待身边的人,去体会那种爱,那种相互之间的依恋。
大追捕观后感 【篇4】
看着很舒服的一部电影。看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满满的笑点与温情,当然还有那壮阔的新西兰美景。
自然景色加上这一老一少看似不合实则相同的价值观,会让人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想稍停顿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把一切事情弄的太复杂模式化了。
这个世界最忙碌的是精力充沛的青年和中年。孩子才应是人类最原始单纯的模样,能用其单纯的思维将一切困难简单化,更积极地去面对它。
这部片子和法国电影《蝴蝶》很像,也是讲不对付的一老一少一起在山里徒步过程中发生的有趣事情,《蝴蝶》中小孩是个有着雀斑的小女孩,总是踉踉跄跄的跟在不苟言笑的老头后面提出各种无厘头的问题,老人各种脑洞大开的回答看似不正经,实则满足了一个小女孩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颠覆观众默认的事实。
老人和孩子这种奇妙的组合总是会产生很萌的笑点,小孩子的简单的话语往往能让熟悉套路的成年人感到震惊。两种极端的反差让人不经感慨,成长会让我们失去什么,是那生命最原始的好奇与勇敢、还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简单轻松面对的单纯,成年人往往最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模式化。这时,我们就应该向小孩子们学习,学习我们当初失去的东西。
大追捕观后感 【篇5】
又是一部温暖的治愈系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问题少年被送到一个偏僻乡下家庭寄养,跟着沉默古怪的大叔逃亡森林的故事。
拍摄的地点就是魔戒的外景地,影片中有很多似曾相识的画面,看影评才知道很多的桥段致敬了《魔戒》《末路狂花》《第一滴血》等经典影片。配乐也很精彩,开场听起来像是青年合唱团,很惊艳。
影片的演员都很有呆萌,笑点不少。如果说一部喜剧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带泪,那这部影片做到了。影片最后本不识字的大叔,磕磕绊绊的念出自己写的诗我和这个小胖子,一起逃亡、一起觅食、一起读书,那是段美好的时光,我被感动到了,四星评价。
我更愿把这部电影看成一出现代文明对自由童真的围捕的章回体寓言故事,影片当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不想成为政府的一部分表格填写器
什么表格填写器?
他们就是这么搞你,这辈子不管你想做什么都得填表,他们给每件事都做了表。你填了一张,那张就送走了。然后你就得填另一张,就为确认前一张是你填的。一旦你不想填表了,很好,你再填五张不同的表格来申请。
陈家琪对于是人与做人有过一段精彩的评论:是人与做人在我们心中是不分的:似乎是人的问题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要讨论的只是如何做人和做什么人。又说:做人属于先辈或社会的要求。你就是不想学做人,先辈和社会也会通过教你说话、识字,通过转换知识,通过一种文明化的过程,引导或强迫你去做人。
当少年老成被视为称赞的,那么是儿童就被漠视了,孩子们被家长、被学校教导如何做人,那么自由与童真就加倍的从孩子身上流失了。自由的本性与个性被强行磨平,成为流水线上一个个懂事听话的标准化产品。这样的产品可能会成为一座座万丈高楼奠基的坚实的砖头,但代价恐怕是失去了大部分的活力与创造力。
我们现在并不缺乏单纯刺激感官的节目,但恐怕是要更多的这样的超越现实生活,能引起思考,保持心灵柔软的优秀作品。
大追捕观后感 【篇6】
你没看错,标题就是这个,是和电影名字追捕野蛮人反着来的。因为我认为,在最开始被认为是野蛮人的主人公及其领养家庭,正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一种温情、淳朴。电影讽刺了所谓文明人:那个慢一拍,能力低的警官和刻薄势力的孤儿院负责人。歌颂的正是这种野蛮人,与其说是乱七八糟地追捕野蛮人,倒不如说是在观影途中一步步唤起我们的感动,在追捕人性美好的一面。
而且这部电影完全不是靠颜值撑起的。内容详实节奏合理,故事体现了一种独立的成长。有责任,有担当,更有温情。主人公倔强独立,从开始的小叛逆的野蛮人,在一路的搞笑桥段后,变为了一个小暖男。电影从一个小野蛮人的角色视角出发,有对虚伪的正义的反抗,也有合理的人文关怀。最后的飙车则是非常的爽快,当然,主人公去敬老院接老爷爷的时候,眼泪都快点掉下来了。
而在丛林中的片段,无疑是电影的重要部分,也是主人公一步步蜕变,我们一点点有感触的时候,在笑声迭起的时候,我们心中也在被追捕。
大追捕观后感 【篇7】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当你端着架子逗猫逗狗的时候,猫狗都不怎么鸟你,或者撒丫子逃跑;但是如果你把自己不当人,也当成猫狗的时候,就能和它们打成一片了。据说这里面有动物视觉高度的问题,当你在地上趴、躺、爬的时候,和它们是一样高的,它们就会对你放松警惕,但这是动物研究者的说法,动物怎么想只有动物自己知道,人类终究只是揣测,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把猫狗当同类,去和它们相处、沟通,这样才能赢得它们的信任和友谊,我们也能在十来年的共处时光中获得快乐。
这个片子,也需要你用这样的心态去观看。并且当你用这种心态观看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感动,褪去成人的坚硬外壳,重新成为一个孩子。
除了以上原因,本片还有以下看点:
1、新西兰无与伦比的美丽风景。在《魔戒》里我们已经领略过了,但在这个片子里,你能看到更加真实更加自然的景色;
2、天然去雕饰的表演。老大爷和熊孩子都演得很好,但要我说演得最好的还是那些动物,尤其猎狗Tupac;
4、好听到可以无限单曲循环的音乐。早有影迷在网易云音乐做好歌单了。
差不多就是这样。如果你看了半个小时还觉得无聊,那么请一边干点其他事一边坚持往下看,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不影响跟进剧情,而这个片子又有个魔力,即就算你没怎么仔细看,看完了之后你还是会觉得挺有趣的。相信在这个透着丝丝凉意的秋日夜晚,它会给你带去温暖,让你没心没肺的开怀大笑。
大追捕观后感 【篇8】
当野蛮与清新这两种元素碰撞在电影中时,再融入和声这一流行文化加以调和,便能迸发出强烈的化学反应,不仅能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视听感受,还具有着较强的心灵冲击。与其说电影《追捕野蛮人》是一股清流,不如说其本就秉承着冲刷污浊的市场,释放观众内心浓郁情感的原则,影片以上世纪镜头和画面的风格,加之高度渲染的色彩,将新西兰的崇山峻岭和当地人的性格特点完美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公路片的泛滥,模式和套路的重复使用,加剧了部分冒险电影口碑和票房的走向失败,曾经能博人眼球的打斗戏份和惊险刺激的逃亡元素,也逐渐让观众难以下咽,更是让公路片的市场变得千疮百孔。既作为一股夹杂着森林气息的南太平洋清流,又作为一部公路片,电影《追捕野蛮人》可谓是玩了一手的好戏,在有着海洋和森林元素的包裹下,在笑点的严格把控下,不腻人还清新脱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众不同。
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广袤的丛林和人口的稀少,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优势,而好莱坞的兴起和繁盛正是将它神秘的面纱揭了下来,展露在公众面前,当许多导演为了一部巨制的拍摄地苦恼时,去新西兰取景便成了不二的选择。就《追捕野蛮人》而言,影片通过大量的远景和全景镜头,将新西兰的大好河山全部收入囊中并且展现给观众,使之观赏影片的同时也是在观赏新西兰的风光景色,对于该片来说,其完美的达到了一部旅游宣传片才有的效果。
影片最引以为傲的是冷幽默的处理和表达,既不排列密集,也不尴尬生硬,不经意间的出现成了调节影片气氛的催化剂,而且每个点的自然流露,都能成功的将观众代入进去。除了冷幽默外,丰富和夸张的戏剧性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关于设定方面,最为荒诞的便是全国大搜捕,作为直接影响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设定,其所彰显出的喜剧力度不可谓不大,抛开传统的观念,这次不真实不贴近实际的的表现手法,却是将剧情很好的衔接在了一起。
合理的人设,再加以细致的塑造,便能给一部影片增添不少精彩内容。就电影《追捕野蛮人》而言,熊孩子瑞奇这一人设就包含了大量的喜剧元素,更可以说是整部影片戏剧化的集大成者,作为最引人侧目的一个角色,又加之朱利安本人的惊人演技,其在影片中的一举一动都似乎成了让人捧腹的笑料。对于瑞奇这一人设来说,本有着反社会反人类的定位,却因剧情的发展逐渐转变成了正派的代表,且这种转变也正是观众所需要的,无论是其身上所展现出的治愈力,还是外表胖而心不胖,除剧情之外的暖入人心才更具有价值。
通过影片中叔侄二人由不得已原因导致森林逃亡的设定的体现,就是完全在黑化城市和城市中的人,更不难发现的是,影片多次强调自由一词,去抨击城市的罪恶,以及太多条条框框的生活,就影片的标题而言,不正是优雅的讽刺了如今所倡导的自由人,自由社会吗。勇于打破常规是好事,用喜剧去讥讽,去讲述大话题更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如同影片类似于神经病般的做派,疯子一样的剧情,但显然是尤为成功的。
镜头画面的怀旧感,以及新西兰的靓丽风光,使影片在视觉体验上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大量语言内容致敬其他电影作品,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这些特点都使得《追捕野蛮人》拥有了独具一枝的地位和价值。在这个秩序井然的时代里,观众能看到如此不按常理出牌且又另类的影片,总的来说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纵观喜剧片市场,以污作为题材似乎成了新的主旋律,而这类的影片虽然有着不错的口碑和票房,但观众终究也会审美疲劳,只有小众和边缘类型的影片才能经得住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