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精选【篇1】
经过反反复复的朗读,我渐渐的了解了她。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基,原籍波兰。1895年,她和丈夫先后发现了镭与钋,这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居里夫人,作为一个杰出的女科学家,在仅隔8年的时间里分别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多少人多少年也得不到的荣誉啊。
爱因斯坦也曾夸奖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颠倒的人。对,爱因斯坦说的对。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可是她却不在意。在路上,曾有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而她却摇摇头:“对不起,你认错了。”还有一天居里夫人的朋友来访,看见她的女儿正玩着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居里夫人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名誉只是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会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这种魄力有几人能与她并论呢?她一生敬业,对社会无私的奉献,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敬仰。
作为一名女性做到这样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居里夫人创造奇迹的地方竟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木屋,她就是在这与丈夫发现震惊世界的镭与钋。木屋摇摇欲坠,满屋子里充满了化学毒气,下雨时,还总漏雨。这样的屋子里,居里夫人和他丈夫不停的工作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与钋,按说应该有令人羡慕的金钱,可是她却不稀罕那些,她把方法公众于世,她的无私伟大,是一般人不所具备的。她生活简陋,从不奢侈。一次一名记者去采访居里夫人,她向一名衣衫简陋的夫人打听,却发现她就是居里夫人。有人说她吝啬,而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纯朴自然,勤俭节约的科学家。
如果有人问我,最伟大的女性是谁?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居里夫人!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精选【篇2】
科学,一个神奇而美妙的词语。它是深奥的,从古自今有多少人为它奔波忙碌,多少人为它着迷惊叹。在寒假当中,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我被居里夫人的淡泊名利,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所折服。
她淡泊名利,从不看重物质财富,对于不得不接受的名誉,态度也很冷漠,她不享舒适,凭天赋获得的种种利益她全部都捐献于社会。她敏锐严格,讨厌追名逐利,勾心斗角,因此她具有卓尔不群的优秀品质,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评论道:“在所有著名人物中,只有玛丽·居里未被荣誉摧毁。”
她凭着不懈的坚持与努力,获得了物理和数学的双项学士学位,而她也迎来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两人后来结了婚,沉浸在与众不同的幸福生活中。两人都喜爱科学,于是在一个破烂不堪的屋子中进行科学研究,他们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在枯燥的工作中坚持不懈,不畏艰苦,最终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元素——镭。这一发现不但创造了一个新的科学领域,而且找到了一种新的用途;为人类治疗一种可怕的疾病提供了手段。
她对大自然的热爱是那样深沉,“我一生之中,每每看见大自然的新景象总像个孩子似的欢喜雀跃。”她与丈夫的伉俪情深,“我们一直生活得很亲密融洽,因为我俩对任何事情都有着共同的兴趣:理论工作、做实验、备课或备考。十一年的夫妻生活中,我们几乎没有分开过,所以这一期间我们几乎没有只言片语的信件往来。休息日或假日,我们或徒步或骑车远足,或是在巴黎郊区的乡间田野,或是去海边或山里”。她对女儿的爱,“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是相互体谅、彼此尊重,否则彼此之间是不可能感到愉快的,自己也不可能精力充沛。我们母女之间从来不说一句伤人的话,从来不做一件自私自利的事。”
这两位造福人类的科学家声誉传遍了全世界,然而玛丽却横遭不幸:1906年四月十九日,死神刹那间夺走了她的丈夫,她失去了最好的伴侣。精神痛苦和身体疾病折磨着她,但她没有因此停顿,独自将两人刚刚开始的工作继续下去,使共同开创的这门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她在永恒的奉献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起初,她往我地投身救治战争伤员;后来,她为学生奉献出自己的全部时间、知识和智慧,为世界各国来向她求学的未来科学家们奉献出自己的精力。
居里夫人高贵的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有梦想,并且要为此披荆斩棘,才能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只要秉着坚定的信念,踏平挫折的道路,就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只要冷静细致的分析,找到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正如居里夫人所说:“如果能随理想而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希望大家能时刻铭记着一句话:“磨难是上天对你的考验,坚持、自信是对自己的肯定;只有坚信自己不会被击倒,才会处于人生的巅峰!”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精选【篇3】
我记得那句“即使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也必须继续工作下去”。这是皮埃尔的名言。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与丈夫搞放射学研究。皮埃尔死后,他又忍住哀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个当母亲的责任,又不忘她的科学使命。晚年的她,比原来更加艰苦!亲人们一个个要么远在他乡,要么哀伤离去,她孤单地做着工作,终于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她依然淡定,她作为一个女性给了那些保守势力重重一击。此时又一阵轩然的荣誉大波向她袭来,她没有被打到,俨然像个风浪中归来的英雄。她以其雄厚的实力来完成自己看似不可能坚持下去的一生。
他甚至经历了世界大战的考验!但并没有倒下,真令人惊愕和叫绝!
但总有她倒下的时刻。直到她倒下时,她仍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在这一刻之前,她已预兆到自己生命的终结,似乎可以想象她生前为科学事业做出的辉煌灿烂,她舍得抛弃这一切么?命运不给她疑迟的机会。
居里夫人走了,完成了她的使命,一个在全世界都刻有深刻印记科学事业,终结了。
她的一生很长很长,很是深奥,很是神秘,我无法一一叙述,但可以细细品味、感悟。我回想到了许许多多疮痍的画面:祖国波兰被沙俄痛苦蹂躏时的无奈、失去姐姐与母亲时的悲恸、六年过着家庭女教师生活的艰难、巴黎大学夜以继求学的劳累、夫妇二人四年屋棚下的简朴、母亲撑起女儿们教育事业的重任、对荣誉波澜的厌恶……
我不禁想起,居里夫人的时代是在近两个世纪前的19世纪,而当今的21世纪与其大不相同,那时艰苦卓绝的名人事迹,载入了现在安逸生活中学生们的教材。我深有感触,居里夫人如何做到这一切?那真是一个神话!渐渐的想起现在的我,深感自惭形秽!早就没了居里夫人当年生活的艰苦,但为什么也没了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精神呢?那种精神哪去了?迷失了么?时代的发展啊,社会的进步啊,人民的富有啊,都给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精神食粮——短缺!
我不希望这社会这样下去。也可能我的感慨万千只是空乏议论与无病呻吟,但我还是作为一个中学生真诚的希望再有人能踏上居里夫人的路,用毅力劈荆斩棘,临摹这个世界楷模的辉煌,将科学的远景继续崭新下去!
我自己当然想这样,不隐瞒地说,我与之相差甚远。设定学习计划的激情,换来的仍是虎头蛇尾——它退却的太快。我现在不敢求像伟大的居里夫人那样名声显赫,只求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做自己理想中的事情。每当觉得自己的好行为与居里夫人的信念有几分相似时,就会有几分自豪感。但现在,我只求从点滴做起,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下力求完成创造与奉献。
《居里夫人传》一书,读后真是令我感慨万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伟人的一生,绝不白白浏览,她在书中记载的一切将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精选【篇4】
居里夫人是父母五个孩子最小的一位,但是她出生后,她的母亲已经感染了结核病,她从少没有得到母女那种亲呢行为,哪怕是一个拥抱,她的母亲亲切地叫她玛妮雅。当她四岁的时候,她的智商就过人了,她能流利跟着读姐姐书本的内容,但是他的父母不想过早开发她的智力,她想看书时,是用别的事情去代替。对比现在早教班像春后竹笋那样多,是因为很多家长太渴望小孩成长了。不要过早开发智力,真的值得学习。
当玛妮雅读书时,不幸失去了大姐和母亲的疼爱,童年多少有一些心里阴影。学生时代,她刻苦学习,非常用功,是日后成为科学家不可缺少的原因之一。
玛妮雅父亲是一位好父亲,虽然失去了母亲,但是父亲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指引人。读完中学后,玛妮雅去了做家庭教师,寄钱给姐姐读书,让人感受到手足情深。期间和那户家庭的儿子相爱,但是由于门第的原因,对方家庭竭力反对,恋情无疾而终。
最触动我的是玛妮雅在巴黎求学期间,由于费用不多,每天只能吃一点,啃一小萝卜和半磅樱桃,用功到清晨三点钟,只睡4个小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背后付出的辛酸,又有多少人能知道呢?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确定一个目标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总有实现目标的时候,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看看《居里夫人传》这本书。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精选【篇5】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这是但丁的一句名言。读完《居里夫人自传》后,我忽然明白,尊师就是一种美德。
1932年5月,华沙镭学研究所落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当典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跑下台,把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妇女推上主席台,这位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居里夫人这种尊师的小事,的确令人赞叹。那时,居里夫人已享有科学家的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然而,她却依旧没有忘记培养自己的老师。
历史上许多的伟人都具有尊师的美德,我清楚地记得一位伟人的平凡场景:1957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委员长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正和周围的观众交谈。这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着向朱德走来。朱德看见了,急忙立正向老人敬礼。礼毕,又急忙握住老人的手,亲切地叫了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自己才坐下来。这位老人就是朱德早年在云南讲武堂学习的老师。
其实,尊师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比如,同学见到老师后,立正,行少先队礼,说一声“老师好”!上课前,全部起立,向老师行注目礼……这些都是尊师的表现。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要尊重老师,这是时代的呼声,是人类文明的强音,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居里夫人等伟人为榜样,做一位尊师的好少年。
我呼吁:有德,从尊师做起!
关于居里夫人传的读后感精选【篇6】
读《居里夫人传》,让我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负着无数光环的居里夫人。
作为一个波兰人,她有爱国志士的热血;作为一个女儿,她有一颗孝心;作为一个妹妹,她有奉献与敬长的美德;作为一名求学者,她有无畏探知真理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她有不怕辛苦教书育人的执著;作为一名母亲,她有着为人母的爱;作为一名学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钻研的精神;作为一名成功者,她选择平凡的生活,但永远不让知识贫瘠,灌溉着真理之河流淌至今。她实在是完美无缺!我相信她身边一定不乏由衷赞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玛妮雅面对赞扬只会礼貌地微微一笑,便回过身思索着新的实验了。我最钦佩的是她对科学的狂热。若无一种信念,怎能支撑她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完成极其艰难的工作?当我翻到她听说提炼铀的残渣还在时的兴奋与布罗妮雅强行给她买衣服时的不悦,我真的惊叹于她热爱的事物。科学至上,不容许衣食住行的纷扰。与居里夫人相比,怎样刻苦都不为过。秉性优良的她从不沾沾自喜、从没想过懈怠。的确,每个人都会疲倦,但她顶多在大汗淋漓时喘口气、擦把汗,而不是畏难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就像是两条鲤鱼,美丽的外表下藏着坚强的心。他们游啊游,对于旁人的议论不管不顾,相濡以沫,直奔龙门而去。但当他们养精蓄锐,一跃而上后,却迅速钻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夺目的闪光照人前进。是的,诸如两次获诺贝尔奖,发现钋、镭之类的成就对于她是理所应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诠释着什么是不被荣誉所腐蚀、什么是淡然、什么是奉献一生。合上书,情不自禁地,轻轻为她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