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内容专辑推荐:“《山海情》观后感”,敬请浏览。
以下“《山海情》观后感”由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好的影视作品不缺,好的观后感却还是异常宝贵,想必这次的观看能让你有诸多心得体会。我们不妨将容易遗忘的心得感悟撰写成观后感,观后感可以把自己最深刻的感受用简洁的句子写下来。
《山海情》观后感 篇1
一纪山海共赴未来
近日,一部名为《山海情》的电视剧大火,让无数观众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了全集。这部剧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剧中展现的爱情、亲情、师生情、为民情,每一份感情都是自然流露,村民的坚韧、乐观和扶贫干部马得福的奉献让人动容,也为作为基层干部的我们接续推进扶贫工作、共同谋划乡村振兴、如何作为带来了思考。
坚韧脱贫本不易
“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俩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穷苦的环境亟待改变,但顽固的思想根深蒂固。移民搬迁的目的地玉泉营,并非一片已建成的乐园,而是一块等待乡亲们自己去开荒拓土、从零建设的新家园,不少村民开始拒绝搬迁。马得福一家一家去跑,一人一人解释,不断探索脱贫新路子,经过不断努力,才让荒芜的戈壁滩里实现了“塞上处处是江南”的愿景。刚刚过去的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但我们依旧实现了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国已经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贫困人口。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因为没有固定收入和自身发展能力较弱,抗风险能力是不足的,因此我们依旧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精准精心精细做好接续推进扶贫工作。
乐观积极去尝试
剧中的马得福是农校毕业的大学生,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就业路子却选择了回家乡建设,村民们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冲突,他依然积极乐观,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是乐观支撑着他砥砺前行。基层工作往往具有工作繁忙、事务繁杂、任务繁重的特点,这就需要基层干部保持良好的心态,把积极乐观作为工作的一项内容和一种追求。积极的心态是会相互感染的,每一次的走村串户、亲切交谈,每一个展颜微笑和郑重承诺,都会给群众带去阳光般的温暖。说积极的话,做积极的事,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乐观的态度,增强为民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干群鱼水情。
奉献甘为“孺子牛”
整天操心着村民们的搬迁、用电、灌溉等事情的基层干部;为了让孩子们能接受更多教育,数十年坚守贫困村小的老师;为了帮村民们掌握一技之长,钻菇棚、掏腰包、挨拳头的技术专家……他们都是牺牲小我,成就大业的奉献者。正是有他们改天换地的豪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带领了老百姓在广阔的戈壁滩里落地生根,发家致富。基层工作是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窗口,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经济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民。作为基层干部更应该时刻谨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敢于思考、善于谋划,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难,用实际行动诠释“孺子牛”的精神内涵。基层干部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把事业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愿山河锦绣,国泰安康!
《山海情》观后感 篇2
“云端鹊桥”让教育扶贫“燃”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直指致贫落后的根源,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发挥“互联网+”的强大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助燃教育扶贫之火炬,支持贫困地区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孩子提供平等、开放的远程教育平台,缩小城乡、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成为提高教育脱贫质量、完成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这项硬任务的重要推手。
架好“云端鹊桥”,千里情缘一网牵。今年疫情期间,视频会议让工作部署快速落地,健康大数据让跨地域排查变得迅捷,网络直播带货为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在线学习让广大师生停课不停学。增强教育扶贫的后劲,需要发掘云端网络优势,筑牢结对帮扶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落后地区的持续快速流通。架好“云端”鹊桥,受援地政府应抓住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新基建”的契机,加快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支持受援学校与支援校实现“鹊桥”匹配对接。支援地要通过调研把握受援地教师“云端”交流需求,精选教育资源,优化交流方式,构筑互联互通的网络立交“车道”;要紧扣受援地教育的动态发展需求,对本地教育云的功能进行拓展升级,让“云端”鹊桥稳固耐用、功能强劲。
开好“云端”学堂,隔空相会续情缘。“云端鹊桥”担负着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的使命,承载着受援地教育振兴的希望。增强“鹊桥”承载力,发挥其巨大优势,需要开设好多样的“云端”学堂。要赋予优质教育资源查阅调取的最优权限,让受援地师生的自学随时随地、各取所需;要制定结对帮扶地区之间、结对校之间的“云”教研制度,定期举办网络协同备课、在线教研,让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经验时时在线、交流不断;要建立“云端”教师研修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头羊”作用,带动受援地教师的团队建设与专业成长;要开展远程互动课堂,让受援地孩子跨越空间阻隔,与同龄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让“云端鹊桥”有说不完的教育话题,有讲不完的暖心故事,演绎绵绵不断的教育情缘。
做好“鹊桥”养护,携手同行不打烊。“鹊桥”要耐用,时刻需养护。要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既防止有害信息的嵌入、传播,也防止师生个人信息的泄露,还要警惕外来“黑客”的干扰,确保“云端鹊桥”坚固耐用;要不断更新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受援地师生的发展性、多样性需求,帮助他们跟上教育发展的时代节拍;要不断完善“鹊桥”上的交流方式,充分发挥5G优势,让“云端”沟通更流畅、更接地气;要同心协力提升“云端”活动品质,用高质量学习增强“鹊桥”相会的愉悦感、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云端鹊桥”成为受援地师生发展的空中“加油站”,尽快补齐农村教育的短板,让受援地教师早日攀上专业发展的五彩祥云,为受援地孩子们播撒更多甜润的成长甘露,打通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山海情》观后感 篇3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8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三十年来,下党乡的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
纸短情长,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也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精准发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力争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精准。政策能否精准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制定政策者是否真真正正了解基层贫困现状,是否摸清贫困户的需求和制约脱贫的因素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三进下党”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而其中的精髓更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的宣传员,唯有熟读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切实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仍有个别干部,因自身不熟悉扶贫政策,对政策解读理解不不透,不清楚贫困户现状,导致在指导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无从下手,胡乱施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进度,也给贫困户带来损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心存滴水穿石的坚持之心,不断开阔进取,集思广益,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尽最大能力让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务实。虽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填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没有工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这样看起来好看,督查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扶真贫,真扶贫”,在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只有毫不松懈才能笑到最后。面对形式主义问题这最后一块短板,要有立抓立改的精气神,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打实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如实做好相关扶贫数据统计,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保证扶贫工作经受的住群众及网络媒体的监督考验,严防脱贫攻坚工作走过场、打折扣,更要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所在,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扶贫工作业务技能水平,帮助贫困户开扩发展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户受益,真真正正扶贫。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扶志。目前,一些地区的少数困难群众在思想上与国家扶贫的预期目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一些人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实际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最后这一关键的一公里,要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改变“吃喝拉撒靠政府”的不良风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当贫困群众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走完。
《山海情》观后感 篇4
观《山海情》走乡村振兴路
近日,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这部激起全民讨论的电视剧也落下帷幕。该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该剧以丰富感人的剧情、技艺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大饱眼福,也生动再现了扶贫攻坚路上的一个剖面,触动着每一个基层干部的心。同时,让基层干部坚定信念,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接棒。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奋力构筑基层堡垒,凝聚乡村“战斗魂”。农村党组织是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有关经济任务,所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穿针引线作用。只有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聚集各项优势资源,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广大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应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保持政治坚定和头脑清醒,充分认识基础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务实作风和联系群众,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力,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同心共向,与时代要求同步共进,与人民群众同拍共鸣,凝聚人心、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同时,更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引擎”,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积极招纳技术人才,提升乡村“兴旺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是乡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要不遗余力招贤纳士,要吸引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向基层回流,这就要提升基层人才的待遇问题,以利益激励为后盾,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进人才发展的推动力,解决人才的住房、户口、就医、子女读书等琐事,彰显对人才的满满诚意和浓浓情意,如此他们才能安心创造价值。其次,还要积极培育乡村建设接班人,让走出家乡的有志青年反哺家乡建设,将自己在外界所学知识带回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同时与村民互助共享,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再次,以真心实意的情感关怀,做好人才工作不仅需要制度和资金保障,更重要的是要打好“感情牌”,以情招才引才留才,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最后,加强对人才的党性政治教育,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把党性教育和红色革命教育作为强化人才政治引领的重要方式,让人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立足本职、创先争优,弘扬发展大国之风,为乡村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先绘制发展蓝图,指明乡村“发展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具体谋划和长远布局,就匆匆上马各种项目,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局面。要以准确判断的前瞻性谋划工作细则,不仅要把握各项任务的时间点,确保按时完成;更要留出巩固提升时间,确保工作实效。乡村的发展蓝图就好似乡村振兴宏伟画卷上的一个个“像素”,要以深思熟虑布局发展蓝图。因此,在规划发展蓝图时必须积极考虑发展远景,深挖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如今,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旧艰巨,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各类意料之外的风险困难,唯有先一步发现解决难题,方能赢得发展先机。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更要借鉴以往的优秀经验,确保行动到位、措施有效,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山海情》观后感 篇5
看完《山海情》,完成读后感,原本只是一项寒假作业。我对于“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个标签并没有多大兴趣。想到干巴巴的官方台词更是抵触。可我不得不完成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我只想说一句:“《山海情》真香!”
这个快餐时代,从2倍速降到1.5倍速,最后到1倍速,是我们观众对电视剧的最高评价。
降为1.5倍速是因为这部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场没有对白的戏——水花逃婚后,为了父亲又折回,水花一直盯着得福,无言。最难过的时候只有无言。她想对得福挤出一个笑,那是对得福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可她又好想哭啊,哭她命运的可悲,但现实又不允许哭,那是她最后一丝的倔强。就好像小孩子家家强忍着哭一样,只见她嘴角颤抖,不知应是笑是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一滴也没有落下来。短短几秒的特写,道尽无奈、委屈、难过,却没有愤怒,没有绝望,让人看得心里五味杂陈。
我感受到了演员对这个角色的用心,甚至是与这个角色合二为一,她不仅知道水花是怎样的感受,还能告诉观众水花是怎样的感受。演员不但演绎了水花的苦难,还诠释了她的善良、聪慧、顽强、能干、任劳任怨、积极向上。这是一个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不一样的特质的角色。
选女主演不一定要绝世美色,但一定要会说故事。此“说”非彼“说”,不用嘴说,用肢体语言,神态表情,用心说。
当看到各个角色恰到好处的反转,我又降为了1倍速。
马喊水通晓人情世故,有远见,那李大有则是对立人物,去吊庄带着吊庄户逃走,去了金滩村经常吵闹着要回涌泉村,因灌溉麦苗不见放水就带着村民打群架,为种蘑菇的事闹到儿子离家出走。前面的剧情好像给他树立了“恶人”形象。但当金沙滩的村民告诉他其他村给枸杞熏硫磺卖出高价,让他也可以尝试这么做时,他坚定地说不熏。他相信一定会有人吃出他卖的枸杞没有熏过硫磺,会有人抢着买他的枸杞。整村搬迁政策出来后,他用他那小傲娇的方式默默支持着。
当时我还想着是编剧想给他强行洗白,可后来仔细琢磨,这才是一个圆形人物,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他有固执、自私、没远见的一面,但他也是每一个纯朴无邪、知恩图报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
白麦苗,一开始也是一个极其令我厌恶的角色。动不动就对自己的父亲发脾气,甚至有时候有些无理取闹。可有时候想想,我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她,我又何尝没有做过这样伤父母心的事呢?后来她去福建打工,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海吉人而感到自卑,她自爱,她爱自己的根,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海吉人也是很优秀的。
凌教授,原本以为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教授,没想着会有反差萌。不仅有超高的理论学识和培菌技术,他会来到凡间,与劳动人民共同体验劳苦生活,为了不让劳动人民失望,自己垫钱为他们支付报酬,甚至教训那些黑心商家,与他们打了起来。
这部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活在云端的神仙,他们都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是剧中的角色,也是我们。
我作为一个观众,真的觉着现在的电视剧,很多已经不能被称为“作品”了,只能说是影视行业商业化的产物。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篡改历史,闹剧化,偶像化,流量化,劣质塑料感,注水严重,剧情拖沓且趋于统一,老掉牙的套路,海量的复制,这些都像抽烟机上的残油,厚重、污浊不堪,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而《山海情》则是观众心中的月光。这是一部至真至纯的作品。这部剧并没有用官方语言跟我们讲一些漂亮的大道理,而是用生活化的`艺术使我们感同身受。用剧中人物的故事诉说着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不是偶像剧,却比偶像剧有更大的魅力。布景风沙满天,演员灰头土脸,十几年前将干沙滩变成金沙滩的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就是什么样的,是最原汁原味的。甚至是各种名称“涌泉村”“水花”“水旺”“喊水”也记录了劳动人民用最朴实无华的方式表达对水的渴望,对生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部剧让我知道原来看影视剧也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说法。
《山海情》观后感 篇6
如果我现在想给大家推荐一部剧的话。我觉得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是非常好的。因为国家给了我们非常便利的优惠的政策与条件,相对于那个非常贫困的年代。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因为我们的生活现在在逐渐的。方便逐渐的便利,就像我们西海固人民,但是冒着那种漫天风沙的那种环境,不断的刻苦不断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回报。所以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敢于面对挑战与勇气的这样一种获利,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的。而这种成长带给我们的我想不仅仅是一些生理方面的一些变化,可是心里面的更是那种潜藏的更是那种。潜移默化的一种变化,我想入这种变化,带给我们每个人更多的而言的可能就是那样一种着急喷勃的动力,让一种朝着我们梦想不断迸发的勇气,让我们一起为了我们明天的美好而努力吧。
现在的我们都在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们现在所处的大环境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非常美好的氛围之下的,我们知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我们的快乐就是我们自己所创造的,我们的希望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快乐的,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我所希望的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内心所迸发的勇气,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人,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选择,我希望我们大家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内心的悸动,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简单的快快乐乐的长大,我希望我们都能够成为那个最佳坚强的人,因为我们的成长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我们自己看的,我们的快乐是我们自己真真切切所感受到的,你说难道不是吗?
《山海情》观后感 篇7
扶贫路上: 我与第一书记的对话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山海情》观后感 篇8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一部名字叫做《山海情》的电视剧,截止昨天晚上,23集电视剧已经全部看完。
这部电视剧是以宁夏西海固地区涌泉村人民移民搬迁、脱贫致富以及福建对口帮扶宁夏为素材而演绎的农民题材的电视剧。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近几年来少有的制作精良,看后让人唏嘘不已,流连忘返的电视剧。
首先,从我自身来说,此部电视剧引发了我诸多共鸣。因为我也是出身于甘肃中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跟电视剧中的涌泉村一样,干旱缺少,靠天吃饭。为此,看到电视剧中大西北农村的诸多场景,就感觉是自己的出生地一样,比如,用黄土墙围成的土院子,糊着窗纸、没房檐的老旧房子;放一张木头炕桌的火炕等等,都是我曾经生活的场景。
我们村2012年也移民搬迁到了戈壁滩深处,与电视剧中涌泉村人搬到移民区一样。之前,越来越多的村人在本地靠天吃饭的情况下,依旧看不到希望,遂逐年出走到新疆、甘肃西部的其它地区安家落户,仍旧留在村里的农户数只有原来的60%左右了,况且这留下来的农户,心思也已经不在本村本地了,只不过暂时没有出路而已。
恰在此时,地方政府号召移民搬迁到本县北边的戈壁滩附近,国家统一盖好了房子,费用国家掏一部分,自己掏一部分。通知一出,大家踌躇不已,存在很多的担忧,就像电视剧中村人担心的那样,到那边了,是不是反而不如原来的生活呢?并且,个人负担的费用也比较高,很多农户需要东拼西凑才能勉强够数,为此在挣扎徘徊观望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村民选择搬离,只有部分农户滞留在村里,继续种地养殖。而搬下去的用户,生活相对比山村更加便利,交通、银行、医院等都次第建设起来,只是农民唯一的依靠土地,一直没有灌溉的水源,导致目前为止,农民一直没有地可以种,选择了养殖、温棚种植、外出打工等方式。
另外,此部电视剧中所有演员的演技让人眼前一亮,佩服不已,可以说,演员们高超的演技给本剧在电视剧市场大方光彩增添了必要的筹码。据说此剧所使用的演员太半本身就是西北人,懂得西北人的生活和性格,所以说塑造剧中人物游刃有余,让剧中人物大方光彩。
像尤勇,饰演李大有,真是把这个角色演活了。首先从装扮上来说,粗糙的皮肤、黝黑的脸庞,经常穿着土旧的衬衫,配合土黄色的裤子,有时候趿拉着鞋子,裸露出黯红的脚踝,活脱脱一副西北农民的形象。更绝的是,尤勇通过自己的努力,塑造了一个莽撞蛮干,爱占小便宜,耍点小聪明;爱鼓动人闹事,临事缩脖子的莽汉形象,观看此剧,你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演员在演一个角色,仿佛就是一个这样的农民本色出演。要我推荐本剧的最佳配角的话,我觉得非尤勇莫属。
像黄觉,饰演菌菇专家凌一农教授。黄觉,我以前没有看过他饰演的任何电影和电视剧,这部剧是我与他的第一次相识,然而,不影响我在这部剧中被他的演技所折服。剧中,凌一农教授作为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专家,为宁夏西海固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操着一口福建腔,不修边幅,终日与黄土和农民为伍,被陈县长(郭京飞饰演)激发大棚种植蘑菇的兴趣后,不顾一切,付出全部心血帮助金滩村村民种植蘑菇。蘑菇卖出去时的兴奋和开心;卖不出去时遭受村民质疑时的忍辱负重、焦虑;面对官员不作为,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时的愤然离去;蘑菇实际价格低于自己承诺的两块钱,自掏腰包补贴时的毅然决然,均被黄觉演绎的淋漓尽致,让我们体验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尊严,对工作的热忱和付出,对老百姓的关爱和感悟,当然,中国传统士大夫身上本身散发的“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情怀和目标也是这个角色能够饰演成功的因素之一。
还有热依扎,也是我第一次在剧中相识,她饰演了水花的角色,一个面对贫瘠的生活,家庭的困难,依然决然与生活抗争的西北妇女的形象。这个角色,也被热依扎演绎的活灵活现,生动形象,我尤其记得水花家搬到金滩村盖房子时,她挽起裤管,两腿泡在泥水中搅拌泥汤的样子,真的跟我记忆中的农村老家吃苦耐劳的妇女一模一样。水花这个角色很不幸,因为家庭贫困,学习优秀的她不得不选择辍学,后来被父亲强逼着嫁给邻村不相识的人当媳妇,与青梅竹马的马德福(黄轩饰)遗憾错过;嫁人了之后,虽然丈夫待他不错,然而在一次挖水窖的时候,水窖塌陷失去了双腿,从此生活的重担更加压在了水花的身上,然而水花没有屈服于生活的压力,她积极乐观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拉着丈夫和孩子,全部家当,历经七天七夜,四百多公里,移民搬迁到了金滩村,之后跟着种蘑菇、开小店、开超市,慢慢的生活逐步好起来了,加上丈夫也渐渐的抛弃自卑的心理,力所能及的帮助水花,女儿晓丽也学习优秀,所以水花的脸上也越来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水花这个角色也激起了我对西北农村中被命运捉弄,面对爱情和生活,没有自主权和选择权,甘受父辈和生活的摆布,但是在逆境中又能够自强不息的妇女的同情和敬佩。
还有张嘉译,这个老戏骨,在本剧中演绎了一个地道的西北农民形象马喊水,与尤勇演的李大有不同的是,马喊水有点痞气、有点硬气;有原则,有威严,在涌泉村担任村主任、村支书的角色,能够应用自己的威望和能力,协调村里面的各种矛盾,在儿子马德福作为扶贫干部,号召吊庄移民时,率先垂范,带动村民移民搬迁,给儿子坚决的支持;在儿子马德福成为闽宁镇镇长,号召涌泉村整体移民搬迁时,面对村民的抵触,工作推不下去时,又是他明知不可为,为了孩子依然决然的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移民搬迁。他对儿子马德福是毫不掩饰的父爱,骨子里则是对读书当官,改换门庭的渴望;相比之下,他对二儿子马德宝则是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二儿子不成器,扒火车逃跑被追回来时,用浸了水的鞭子狠狠的抽脊背,诠释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中国式父爱,这种父爱是隐形的,需要作为儿子的去慢慢体会。
张嘉译作为一个影帝,演技精湛,从《蜗居》的宋思明,到《白鹿原》的白嘉轩,《装台》的刁顺子,再到《山海情》的马喊水,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每一个角色都饰演的鲜活有力,可以说,这是他演绎张力的充分释放,也是他对生活中每一个不同人生的感悟。
当然,还有本部电视剧的男主角黄轩,还有闫妮、姚晨、郭京飞等,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大小演员,都用自己不俗的演技和对各自角色的感悟,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为大家奉献了一部能够触动心灵的好电视剧,据说本电视剧在豆瓣上评分已经到了9.4分了,也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许多人说看这部剧总是在不经意间被某个细节所触动,所感悟,于是在看剧的同时,也奉献了自己的眼泪,对于我来说,当然,眼角也曾湿润过。
《山海情》观后感 篇9
从上山下乡带领梁家河父老乡亲开启反贫困生动实践,到福建、浙江等地方任职不断丰富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再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承诺;从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到大凉山火煻边与彝族群众促膝长谈脱贫攻坚,再到深入重庆华溪村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总书记始终将脱贫攻坚系于心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夙夜在公的勤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情系扶贫,一枝一叶总关情。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他带领群众打淤泥坝、修梯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小卖部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xx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关于“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时说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这一连串关切的问询发生在重庆石柱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中。言之谆谆,情之切切,这片赤子之心始终如一,情牵着百姓民生的一枝一叶,闪耀着“民为根、民为本、民为天”的思想光辉。
久久为功,精准发力,一件接着一件干。“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一路走来,总书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用情,更是用力,一步接着一步规划、一件接着一件干。xx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了“两个重中之重”,并不断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农业部调整为农业农村部,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统筹保障和顶层设计。xx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不断丰富形成“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方略。xx年确立了我国第一个“扶贫日”,xx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xx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xx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要论述,xx年又提出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以及坚持群众主体,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等重要论述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年接着一年干,人民群众的期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作风,滴水穿石、精准发力,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凝心聚力,同奔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4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时值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以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为抓手,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全力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赴重庆考察调研,深入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问民生、察民情,给我们的人民群众增添了脱贫信心,给我们的扶贫队伍振奋了攻坚精神,给我们的脱贫攻坚指明了决胜方向。“扶贫道路千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举国上下勠力同心,五湖四海守望相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就是让党领导的一切力量全面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共同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会掉队,一个都不会少。
《山海情》观后感 篇10
超7万人打出9.4分,好评率高达95,年底第一口碑好剧《山海情》迎来了大结局!
这样分数,在国剧历史上确实可以占得一个席位,而在近些年的国剧市场也是跻身最高位。
正午阳光,超豪华戏骨阵容,一个个响亮的招牌,不仅是该剧的亮点也是保证。
演技不用说,剧情更是精彩,方言成为特色,虽然在收尾几集显得有些仓促突兀,但是丝毫不影响该剧的整体质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这是收尾的一句话,印证着一代人两地人的二十年奋斗征程。
昔日的干沙滩成为了今日的金沙滩,从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之梦成为现实。
历经马得福的一次次劝导,最终乡亲们终于开始告别涌泉村!
只听见马喊水最后一次喇叭喊话,一声“再见”让乡亲们忍不住落泪,喊水大叔也失声痛哭。
乡亲们做着百家宴,马喊水报着天气预报,“明天是个晴天,出太阳,没风雨,适宜远行……”
“这是涌泉村最后一次开喇叭,下一次,就到闽宁镇了,父老乡亲们,再见!”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这一次的诀别就是永远的告别,祖祖辈辈都生活的村落将不复存在了!
但是对于乡亲们来说,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后辈们开始新的扎根,开创新的生活!
涌泉村终于搬迁了,可是对于张树成书记来说,再也看不见这盛况。
一心为公,一心为民!
从最开始苦口婆心地劝导,甚至大打出手,到如今的终于全体搬迁,吊庄一去不复返,而全新的闽宁镇正在崛起。
但是郑书记却走了,不幸的离世,显然让乡亲们唏嘘感叹,又少了一个好书记。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马得福看着张书记的黑白照内心是悲痛的,他是张书记一点点提拔上来的,但是最终没有一起走到最后。
而马得福被举报的事情已经查清,组织还了他清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而一心挂念的三级扬水工程也竣工,水和希望正在浸润着这片土地!
水花的丈夫永富装了假肢终于站了起来;水旺和妻子的大药房也终于开了起来;麦苗开启了劳务公司,尕娃做起了物流公司。
美丽家园正在建设之中。
而在最后,来到了2016年,新的一代正在成长,而得福们也早已为人父母,事业有成。
得福青侠、得宝麦苗、水旺、尕娃他们的孩子也开始了“逃家”。
在得花的带领下,新时代的“逃家”正在上演,他们是想要逃离枯燥的都市生活,无趣的学习,去寻根,去放飞。
而得宝尕娃们也像他们的父辈曾经担心自己“逃家”那样担忧起了孩子们!
一次首尾呼应的“逃家”,一次令人感动的寻根之旅。
苦瘠甲天下穷山沟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塞上江南。
《山海情》好哭又好笑,壮阔又波澜。
不管是得福得宝一代的拼搏奋斗,还是喊水大有一辈的坚守,每一代人都有着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水花、白老师一次次感动我们,马得福、陈金山一次次逗乐我们,得宝麦苗的爱情令我们动容,得福得宝的兄弟情令我们敬佩。
《山海情》已经大结局了,可是闽宁人前进的步伐永不停息,每一个人为生活打拼的人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