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合集10篇

字典 |

2023-04-06 11:33

|

【 liuxuequn.com - 读书笔记 】

  读死书是没有用的,要知道怎样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想才行,作品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收获。最好将其读后感写下来,作为你的积累和感悟,如何让自己的读后感写起来更加真实呢?经过收集并整理,我们为你呈上《夏山学校》读书笔记,本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1

  《夏山学校》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一)爱意味着对孩子的肯定,这对任何学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加入你惩罚或者责骂孩子,你便不可能和孩子走在一起。自由的孩子是不易受到别人影响的,因为他们没有恐惧,而无所畏惧是孩子得到的最棒的礼物。

  (二)成人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年幼无知一直有冲突,但这种种冲突对事不对人,老师对学生个人毫无恶感。而且夏山的冲突也是有活力的,这里永远有事发生,没有一天是无聊的。

  (三)假如一个小孩可以自由做自己爱做的事,他通常不会有怨气,不会故意惹大人生气来取乐。孩子都有一些带进攻性的傻劲儿,以此来开创天下。自由并不是否定一切常识。我们对孩子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措施。假如防止一切危险,会使孩子变成懦夫。

  (四)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乐趣。时代的进步只是机械的进步——无线电、电视和喷气机的进步。今日的世界,战争的威胁日益增加,因为人类的社会良知还是极为原始的。

  (五)有谁会觉得,当我们教小汤姆怎样玩他的玩具时,我们便剥夺了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发现的快乐和征服困难的快乐?是我们让孩子相信他们不行,必须依赖大人。

  (六)现在一般的学校与批量生产的工厂并没有分别,教师除了教学,以及相信教学本身是最重要的以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七)我只是痛心的指出,教室的墙壁是像牢狱一样的建筑,它们限制教师的视野,而使他们不能看清楚教育的真谛。教师只教育了孩子的头脑,却忽略了极其重要的情感领域。一个满腹经纶的精神病人和一个胸无点墨的精神病人是没有分别的。

  (八)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

  (九)一般来说,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自由教育几乎是肯定有效的。但对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则需要充分的时间,才能将他们从填鸭式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十)在夏山,是爱在治疗一切,是认同和自由在治疗一切。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2

  “孩子,今天你快乐吗?”曾几何时,我已不再问孩子这样的话了。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英语考试卷发了没有?小数报竞赛考了多少分?”幼儿园时的无知、懵懂、无忧无虑开始从孩子身上慢慢消失,作业、兴趣班成了一日大事。作为家长与老师的双重身份,我的内心是矛盾彷徨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快乐地、自由地成长,一方面又希望在每一次的考试、比赛中孩子能取得好成绩。如何才能鱼和熊掌兼得,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能让孩子轻松地学,快乐地学。让他真正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工程,一个教育难题,是值得老师们终生研究与实践的课题。也许读《夏山学校》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启发,对改进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所帮助。

  《夏山学校》提倡“爱”和“自由”。读《夏山学校》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生活是快乐的、学习是快乐的、玩耍是快乐的,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阳光的。

  民主、自由、平等、信任、微笑、快乐弥漫于孩子的一身,书中的孩子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对某样东西感兴趣,会立刻去研究它,琢磨它,并想办法弄明白,搞清楚。学生是那么好学、乐学,他们擅长动脑、动手。

  在夏山学校的工艺室里,孩子们可以做各种各样自己需要的做的实验,即使弄坏实验器具也没关系,因为他们在研究,成人们没有理由责怪他们。再回顾我们的学生,有谁真正在实验室里呆过,真正亲手做过实验,从实验中获得结果,

  所要的答案,老师们已经直接教给他们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没有工艺室,没有兴趣活动室,这已是正常不过的事实了。我们的学生只需机械地学习公式,记住解题方法,背牢概念定义,考试时能用上就可以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几乎没有。正因如此,“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实际操作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好学”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最基本的教育学原理。我们也一直都倡导着“乐学”的教育精神。但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浑身充满了厌学畏学情绪,哪一天不布置作业,孩子们会高兴地跳起来,教室里一片叫好声。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与家长思考,因为事实的的确确是任何家长和老师都逃避不了的责任。

  我们在孩子长达xx的一生最关键的教育成长的时间里,不断地,不遗余力地把厌学畏学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的厌学畏学思想,从来不给他们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机会,总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为了所谓的名次,而在教学方法上,用最笨,最辛苦,最单调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学习最简单的内容,反复地背诵、记忆、默写,一遍不行再来一遍,直到完全记住默上来为止。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最需要培养与发挥的童年时期就完全被扼杀掉了,他们的脑袋里只能装得进标准答案,奇思妙想也许还会遭到讽刺与挖苦,倒数第一当然非他们莫属。倒数第一肯定值得反思,但请成人们不要义正词严地指责孩子,而忘了成人世界推崇的传统应试教育才是罪魁祸首。

  作为孩子的家长、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做了摧残纯美的童年生活的刽子手。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

  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离《夏山学校》中所描写的那种境界太过遥远,这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是我们老师的力量所无法改变的,但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的事业负责,为我们的学生负责,给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去探索、观察、创造,把大自然给孩子们当天然的“教室”让孩子去观察与探索,为他们创造一切可创造的条件,让他们在我们的课堂上成为乐学者,成为创造力、想象力的主人,那么他的一天将会是无比快乐的。

  “孩子,今天你快乐吗?”愿我们的老师都能经常这样问一问自己的学生。

  虽然,夏山学校只有一所,但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像尼尔那样给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想,无论哪所学校的孩子都能拥有和生活在夏山一样的幸福与快乐。

  6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爱意味着对孩子的肯定,这对任何学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假如你惩罚或责骂孩子,你便不可能和孩子走到一起。夏山的孩子们知道,他们是被肯定的。(p7)

  读这段话时,有两个画面迅速从的记忆中跳跃而出。一个是我曾在小学时被大部分教过我的老师无数次的惩罚和责骂,以至成年后任何细微的触动都会使我迅速回到过去,这种对过去那一个个画面深刻记忆和极度敏感,我明白那恐惧早已扎根于内心,生长出一辈子都无法摆脱的阴影,那些年我知道,我从未被肯定。另一个画面就是当女儿犯错时(也许本不是错误),我用很高声调训斥她,这使我常常陷入一种深深的自责。我知道不是知识缘故,似乎也不是完全可以用理性来解释。恐惧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对外界特殊敏感的本能,常常会有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反应。两个画面以如此方式同时浮现,表明童年受教育的影响和生活环境与后来性格形成和教育孩子的方式有重要的联系,畸形教育必然会导致畸形人格的产生。“有时候学问本身不如性格来得重要。”我对尼尔说的这句话深表认同。我的痛苦便是重复犯错与重复自责。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父亲,我制造了恐惧,而常常又不能彻底摆脱内心的那份童年的恐惧,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周围的人。其实,在读《夏山学校》时,因为我对恐惧有过彻底的体验,所以我对恐惧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和理解,我一直在思考并试图深入孩子的内心重新去体验“恐惧。我与女儿并不平等的方式加深了这种恐惧。身为成人,亦为人师,我们顺口常言“平等”,但我们却难以深刻的理解平等,更难真正做到像尼尔一样如此彻底的平等。其实任何性格温顺的人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正因为成人难以做到真正平等与儿童相处,所以才会导致儿童对成人的恐惧。哪怕成人站立在儿童面前,高大的身形都会对儿童造成某种不安,我童年时期常常会有这种感受,当然更重要的是高大身体里隐藏了高大权威自居的成人心理。“当你和孩子平等相处时,你对他发脾气是没有危险的。(p7)这表明如果我们心在一起,暂时的分离并不会影响彼此的感情,如果我们是站在一个立场,也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存在。消除儿童对成人世界的恐惧,需要建立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需要成人真正理解平等并化为与孩子平等相处的言行。谈到恐惧,也使我想起《第56号教室的奇迹》,想起了想在无数的教室正被“害怕”所笼罩。因为害怕,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害怕,孩子不敢提问;因为害怕,孩子坐得一个比一个认真;因为害怕,孩子甚至不愿意在学校上厕所……

  也许我们无法完全逃离恐惧,但我们如果能更加重视恐惧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巨大影响,努力去一点点消除恐惧,孩子就会多一点自我,一个真实的儿童才会真实的显现,否则恐惧就会将真实的孩子隐藏起来,恐惧就会促使生命畸形野蛮的生长。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3

  本文由沙龙实验班甜辰妈妈写于《夏山学校》读书会之后,字里行间深刻的阅读感悟以及与日常实践和正面管教的密切结合,让人很受启发,非常享受这种阅读、分享、感受的过程。

  初读A.S.尼尔的《夏山学校》,觉得与早年读的《窗边的小豆豆》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夏山有着浓浓的西方文化色彩,而小豆豆所在的巴学园是日本人创办的,更适用于东方文化。

  说起夏山,每读一个章节就认同感倍增,感触最深的就是养育孩子和家长的问题这两个章节。尽管有些地方可能并不适用于国内,但是这样的剖析却是一语中的,让我默默自省。

  书中一直强调自由这个词,这个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如此的匮乏。现在我们都知道不自由的人往往都很焦虑自卑,心理上都有这样那样的障碍,无法获得真正坦然的快乐。然而,尽管我们正是在这样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在为人父母后,却在一边纠结着教育方法,一边又不自觉地用我们曾经承受过的不自由的方式来强权压迫我们自己的孩子。这让我想到了“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实”这句话,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为不自由的成长而带来的各种恐惧,使我们心中晦涩渐渐生出恨意,只是这种恨意也因为不自由而压抑着,不会时时冒头,只在累积到无法承受之时才爆发出来。每每爆发的宣泄途径可能各有不同,然而对孩子发脾气似乎是很多家长都会使用的途径之一。

  好吧,在读完夏山后,我也不得不很艰难地承认,我的不自由禁锢了我自己,还试图禁锢我的孩子,我也将我因不自由的种种愤恨和恐惧,在情绪不能自我控制的时候,寻到了由头而发泄到了孩子的身上。这让我羞愧不已。尽管接触和学习正面管教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来路自省,不自由的父母,因为没有体会过自由,往往也无法很好地分辨自由与纵容的区别,也许在创造自由的环境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是这也不妨碍我们在教育的路途上探索和犯错。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披荆斩棘也是可以做到的。

  回过头来说夏山这本书,自己读,有自己的感悟,读书会上大家热烈讨论后,又有了新的视角和更深入的领悟。

  上学VS不上学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甜辰即将幼儿园毕业,进入学前班,继而进入小学的事情。沙龙的妈妈们也都心有戚戚焉。

  国内的教育环境、求学制度等等,让我无比焦虑。虽然无法改变环境和制度,但是怎么积极应对不如意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于是原本就对学前班摇摆不定的我,产生了一个念头,是不是应该放弃学前班?选择高压的学前班,会不会成为我为甜辰擅自决定人生的第二个错误选择?回想起第一个错误选择,真是让我愧疚不已,也可能真的会让我懊悔终生。甜辰年龄不够算提前入学,所以小班升中班的时候,学校给出了选择——继续小班或者升班。我因为小班老师对甜辰的评价,产生了虚荣和贪念,选择了升班。然而这个错误给甜辰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每一天每一天,都让我自责不已。现在想来,那些所谓择校、入学的各种压力其实都是为了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找的最堂皇的借口。这些只是我们因着关于名利关于虚荣关于所谓自尊心的种种杂念而产生的不安和恐惧炮制的枷锁,我们被这种枷锁禁锢了半辈子,现在我们自己又去炮制一个,自以为是地把所谓的最好的条件(诸如名校)强加给孩子,要他们“上进”要他们用分数一争高下,最终成为一个不会读书的读书匠。

  读书会上也有妈妈表示,尽管大家都想给孩子寻找一个如夏山和巴学园这样自由的学校,可是作为父母,她还没有准备好接受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泥瓦匠而不是医生律师这些职业这件事。扪心自问,我也没有准备好,如果有一天,甜辰告诉我,她只愿读到初中毕业就不升学了,准备做一个快乐的店主,我想我可能也会辗转反侧患得患失吧。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社会的教育变成这般面目全非,我们能说不是我们这些做父母长年累月一代又一代的得失心扭曲导致的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责任。因为我们种下了一个把自己梦想和期望强加给孩子去完成的因,结出了如今以失去自由为代价只拿成绩说话只注重所谓名校表象的果。

  读书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术业有专攻,且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都是有差异的,所以与其把孩子们切割成我们要的形状,不如再好好考虑一下学习的真谛究竟是为了什么,再来决定我们有没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吧。

  自由VS不自由

  “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看到尼尔说的自由,脑海里突然就跳出那么两句,可见自由之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可究竟什么是自由呢?到底怎么做才是给了孩子自由呢?读书会上,妈妈们热烈讨论的时候,都很遗憾的表示,首先就我们自己而言都是在不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从不自由的孩子变成了现在不自由的成年人,从本质上说,我们根本没有体会过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也无法在教育中很好地界定自由。

  不自由的父母要怎么给孩子创造自由的环境呢?结合自己的读后感和大家的畅所欲言,我觉得给孩子自由,首先就是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础上,用正面管教的最基本工具——和善而坚定,不干涉,该放手就放手,不用成人世界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去约束孩子,避免以爱的名义来行伤害之实。

  因为没自由,所以不懂自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这可真的是件麻烦事儿。尤其现在自己教育孩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找不准界线,一不留神把自由变成纵容和溺爱,就适得其反了。学习了正面管教,有了理论也要实践,实践的时候也常常因为界线问题拿捏不准,苦恼彷徨甚至是恐惧,颇有画地自限的不自由。想想原来我在寻求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却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牢笼。这也是我在读了夏山之后很有感触的地方,我们总是不自觉的画地自限,一边标榜一边又继续坐牢,所以不可避免的矛盾挣扎。说到底虽然学到了方法,却因自己内心隐蔽的恐惧,让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高的有点好高骛远了。关于这种恐惧,稍后细说。

  现在再说自由,读书会后,我在反思每个家庭成员的言行及互动。对于甜辰的各种限制每天都在进行,从日常生活点滴开始。

  案例:

  家里老人经常因为甜辰爬上爬下,对着她紧张万分地大叫,诸如“不许去那里”“不要爬那么高”“不要动这个”,然后给她贴上“调皮”的标签,以至于现在甜辰在自己做了更危险或让人头痛的事情时,都会以“我就是调皮呀”为理由为自己开脱。尽管早早地意识到老人的方法不妥当,没有收效就是最好的说明,也不止一次就此沟通,不过老人家的固执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这样的固执也是源于他们的恐惧:子女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理念,而他们的部分生活理念随着时代变迁,或被质疑或被否定,这不仅仅是他们对权威受到挑战的恐惧,更是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自己一直俯视的子女面前的恐惧),所以作为父母给孩子的身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我试着做过实验,同样的场景,我和甜辰独处,给她自由活动的权利,放手让她自己玩闹,虽然我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看书,她时不时和我互动一下,然后又各种跑来跑去爬上爬下,但是我没有出声喝止,只是偶尔提醒她注意安全。很明显,当我没有那么紧张地关注她一举一动的时候,她反而很有节制,任何危险的行为,她自己都会斟酌放慢放轻,并没有让自己真正身处险境并受伤。可见,放手和不放手只在我们一念之间,效果却有天壤之别。不放手的后果,就是孩子在有恃无恐的状态下,反而认识不到危险,把危险当成一种求关注的把戏。但是学会放手,孩子们反倒更清楚,怎么做才是安全的。

  成年人对各种所知和未知危险的恐惧,让我们变得胆小,进而没有了探索精神。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要做的就是探索世界。其实孩子探索世界的危险,有时候并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大人。好比,我们把滚烫的茶壶放在孩子经常路过的地方,把尖锐的物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把药片或其他危险的食品放在孩子随时能吃到的地方,等等。通常这种时候,我们不是去正视和纠正自己的疏忽(其实这也是一种恐惧心理作祟,对承担责任和后果的恐惧。成年人有趋势利弊的习惯,害怕承担那些自己可能意想不到的后果和责任,所以即便是自己的疏忽,也不愿意首先从自身反省开始,也要先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替罪羔羊来摆脱自责),反而是限制好奇的孩子,禁止她这样那样,美其名曰是为了她的安全考虑,实际上是给她画地自限,消磨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孩子一旦突破禁锢,我们就开始说教,然后给孩子贴标签。这一刻,孩子的自由,被彻底忽视了。

  幸好,正面管教告诉我,任何时间,只要有心,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并努力改善,都不会太晚。

  游戏、幻想、角色扮演的重要性

  夏山这本书中提到了孩童时代的幻想对人一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读了这个章节,我不禁怀疑,幻想被扼杀的人,成年后反而会变得更不切实际;而幻想被满足的人,过了幻想的年龄段,就能坦然面对社会和压力。就如同,婴儿时期吮吸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容易产生恋物癖,通过某个物品来获取安全感。而在本该充分幻想的年龄不能得到满足,变成一道创伤留下来,幻想便成为了阻断成人世界压力的最好缓解剂,由此来获取安全感。

  在大人看来,孩子的幻想就像演戏。当甜辰爱演的时候,我们也都配合她。她刚入幼儿园的时候,对群体生活的渴望,让我分明感受到了她回家后作为独生子女的巨大寂寞感。于是她开始不是单一角色的幻想,把自己分裂成同班的龙凤胎,自发性地左右手互博,扮演不同的角色,小剧场的情节很完整,有故事内容,有人物对话,并时不时邀请我们进入角色。我一度很担心,总怕她因为孤单而人格分裂了。显然我这种担心很多余也很无知,我对这个年龄段孩子表现的无知,导致了我的焦虑。所以我经常在她角色扮演的时候,言语暗示她结束这个扮演,或者诱导她只扮演单一的角色。不过我现在很庆幸一点,我当时只是说了一些暗示性的话,并没有强势的制止或粗暴的干涉,所以甜辰还是继续欢快地沉静在她的幻想中。有时候是温驯的小动物,有时候是残暴的恐龙,有时候是某部动画的公主,有时候是她渴望拥有的兄弟姐妹。只要需要,我们也都会很乐意地应邀参与其中,帮助甜辰把她的幻想构筑得更饱满。

  于是,在纪录频道重播恐龙星球的某天,我变成食草龙,无辜地坐在上发上,接受那只变身为窃蛋龙的小家伙的袭击,还要在她“凶残”地咬我的时候,嗷嗷叫两声。然后这只自得的小窃蛋龙,去招惹那个在阳台上和各类报告奋斗着的巨盗龙,结果被巨盗龙满屋子追捕后,一边假意求饶一边伺机而动。

  孩子的恐惧系来自父母的恐惧

  这个章节对我无比重要,我发现我的那些恐惧,产生的很多负面的情绪深深地投射到甜辰身上。我们的父辈、祖辈乃至祖祖辈辈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遭受到的各种恐惧,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传承下来。这些恐惧因为没有被我们所正视,所以一直存在于内心深处,有些就如同与生俱来的恐惧一样根深蒂固。我们自己因父母的恐惧而带来的恐惧,表现出的负面情绪,在我们自己内心也无比矛盾、激烈反抗的同时,又本能地转嫁给了孩子。

  恐惧的课题让我有太多太多感触,写也写不完的案例,有自己的,有甜辰的,决定把它单独留在4月读书会后慢慢写。

  对孩子的认可与否定

  对孩子的认可或否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自己认可或否定的一个映射。

  刚开始,甜辰总是很喜欢做家务,其实小朋友承担家务,一方面是好玩,通过玩家务作为探索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确立和能力被认可的过程。但是很多外力因素导致这种探索和确立过程不能顺其自然的进行,诸如家里老人过度的保护欲,家长的干涉等,都导致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内心深处感受到不自由和不被认可。

  案例:

  甜辰5岁了,我允许她使用厨房刀具。实际上,孩子就是在放手中才能学会规避危险,只有当她真正被认可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分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那段时间,外公外婆回上海,没有了这个过度保护的干涉,甜辰变得很有自信。周末我做饭或准备水果的时候,她总喜欢搬了小板凳来观摩,然后提出——帮忙洗菜,帮忙削皮,帮忙摘菜,帮忙撒盐,帮忙切菜。这些我都允许了,我做了示范,然后告诉她需要小心注意的要点。遇到动刀的时候,我也会以平常心态去指导她。甚至有一次,我给了她一块案板,一把锋利的刨刀,放任她一个人去客厅帮我削皮。对于我这样的信任,她感觉到了我正用实际行动表达我对她的认可,我完全相信她能独立完成这项略有危险的厨房工作。而她确实完成得很好,皮削的很薄,速度也很快,我很愉快地向她表达感激,因为她的帮忙,我的做饭时间大大缩短。

  记得之前正面管教说过:很多父母觉得纠正行为之前,要先让孩子感觉更坏更难受才行,可是事实上,那样的做法只是让孩子在被否定的严重打击下,关上联结的心门。只有用肯定认可的方式,用行动表达出来,孩子才能获得更多的正能量。

  以上林林总总写了好多,杂乱无章的节奏,还有更多更多的感受,也许没有时间一一写下来,但是却可以一一去实践。期待下次读书会,《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4

  第一章:夏山学校

  没必要让孩子工作:

  我从未见过一个懒惰的小孩,懒惰往往是因为没有兴趣,或者健康不良。

  3到8岁的孩子不会想到要报酬,因为他们把自己当做大人,他们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幻想中的游戏而已。

  游戏至上:

  8到14岁的男孩子生活在幻想里,他们把幻想带到实际生活中。

  不让小孩玩个够,对于他们的伤害是很难估量的。

  孩子是天生的演员:

  演戏是教育中必要的一部分。

  演戏是培养自信心的方法之一。

  儿童戏剧应该和孩子的程度相符。

  让他们演自己编的戏剧。

  舞蹈和音乐:

  舞蹈是潜意识中对性的兴趣的最好发泄。

  事实上一个人喜欢贝多芬还是爵士乐,对他的一生幸福并不重要,

  让他们自由选择对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很有帮助。

  在夏山,游戏和功课一样都是自愿的。

  第二章:养育孩子

  许多父母不能了解自由与放纵的区别。在一个严格的家庭中,孩子没有任何权利;在一个放纵的家庭,孩子拥有所有的权利;而在合理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拥有平等的权利。学校也一样。

  要让孩子按照他的本性发展,成人必须多少做一些牺牲。健康的家长适当妥协,不健康的家长不是管的太严,就是宠坏孩子,给他们所有的社会权利。

  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小大人。

  治疗问题儿童的良药:认可、信任他和了解他。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把戏炫耀。称赞和责骂同样小心。

  不应该鼓励孩子脱离现实,营造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孩子失败了,也绝对不要落井下石。

  我唯一针对家庭、学校和人生的格言是:少管他人闲事。

  恐惧和伤害:

  在恐惧的气氛下,只有仇恨滋长。

  恐惧永远是自我的,利己的,一个英雄可以控制恐惧。

  一定要有别的东西代替幻想。无论大人或者孩子,如果做到心理健康,一定要在某个方面有过人之处。在课堂上超过旁人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考第一名,第二种是不考倒数第一名,后者更容易胜任。外向的孩子通常用这个方法获得满足,内向的孩子则更容易退回幻想世界寻找他的过人之处。现实世界无法获得。自我满足是人人都需要的。

  破坏行为与价值观:

  大人对贵重东西有占有欲,小孩没有。

  九岁或者十岁的孩子的破坏性并不是恶意和反社会的。

  活的真诚和对生活真诚都很重要,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夏山学校最大的发现就是孩子们生来就是真诚的。

  生命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生命里的罪恶是限制或摧毁幸福。幸福带来善良,不幸则导致种族屠杀、民族仇恨和好战。

  假如一个人对某事看不惯,表示他对那些事感兴趣;保守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想做不敢做的人。

  自由的意义:在不妨碍别人自由的情形之下,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因此你能完全自律。

  一般学校的低能儿多半是活在幻想中的孩子。

  在没有找到替代品之前,是不能把他的梦(幻想)打碎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谈他的幻想,十之八九他就会渐渐地失去兴趣。

  士兵的工作就是破坏,创造等于生命,摧毁等于死亡。喜欢破坏的儿童要关注他心里面的恨。

  假如你的孩子在说谎,那么他不是怕你就是模仿你。

  孩子不能负担他不能胜任的责任,也不能做他还不知如何判断的决定。有点常识的家长,不应该期望过高。

  精神疾病是父母严厉教育的结果,我们不能用恨、处罚和压制来制造善良的人性,唯一的方法便是爱。

  假如一个家庭有爱和赞许的话,孩子的仇恨和破坏行为根本就不会发生。

  奖励和处罚:

  奖品对孩子的破坏性影响是隐蔽性的。奖励是多余的,而且是消极的。为了奖品去做一件事就等于说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值得做。创造的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回报。

  奖励和惩罚都会影响孩子兴趣的发展。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他整个个性内在的生命力,它应该完全是自发的。奖励和惩罚都在强迫孩子对某些事情发生兴趣。

  大小便问题:

  一个老师的工作很简单: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然后满足那个兴趣。压制和不理会只会将那些兴趣压到潜意识里。

  饮食的问题:

  母亲一定要按照孩子的需要喂奶。

  如果让孩子自由的话他会发展自己的时间表。

  儿童后期或者少年期吮指头,是是按照时间表喂奶的最明显结果。

  健康与睡眠:

  幸福使女孩子美丽,男孩子英俊。

  小孩子常常拒绝睡觉,是担心有什么事情没他们的份。

  夏山每个孩子身体健康的原因是:第一,自由;第二,食物好;第三,空气新鲜。

  整洁与服装:

  当孩子做泥饼时,妈妈害怕邻居会笑他弄脏衣服。在这种情形下,家长一定要把个人要求放在社会的要求之上,那就是说,一定要让孩子享受玩泥饼的乐趣。

  青少年让他自己选择服装,自己梳辫子。

  我们绝对不要告诉孩子怎么玩某种玩具,除了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孩子天性爱吵闹,父母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同事去适应他们。假如要小孩最健康,就必须允许他们玩相当多的吵闹游戏。

  礼貌与礼节:

  有礼貌的人是从别人的角度去感受,礼貌不允许伤害别人,有礼貌也是真的有修养。礼貌学不来,它是一种潜意识行为。礼节确实可以学习的,它属于意识层面的,是礼貌的皮毛于表面装潢。

  没礼貌永远是因为不正常心理引起的。

  关于礼貌,孩子会互相在纠正。

  普通人所谓的礼节是不值一学的,那写充其量只是残存的习惯而已。

  孩子十岁之前不应教他们任何虚伪的礼节。

  礼貌是不应该教的,应该是自发的,礼貌是真诚的表现。

  如果我们真正尊重一个人,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不自然的礼貌是虚伪的第一层面。很少有小孩懂礼貌,如果有也是虚伪的。在夏山,学生的礼貌——真正的礼貌——是渐进的。

  下山是个无阶级学校,家长的财富和地位是不受重视的,受重视的是个人的性格。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合群性——怎样做集体中的好分子。夏山的好礼貌是自治产生的。

  文明的进步表现在推翻世界上的许多虚伪和欺骗。我们应该给孩子自由,让他们超越今日的虚伪文明。

  第四章:宗教与道德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意见都是罪过。孩子不是大人,他们根本就不能了解大人的想法。

  很少有家长和老师知道向孩子训话是白费力气。孩子对因和果的关系是无知的。

  说脏话并不可怕:

  窃窃私语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成喜欢将肮脏无聊故事的人;公开咒骂的孩子则变成一个干净的人。

  要注意社会禁忌而是当教导他的孩子,但这种教导不能含有惩罚性的责难。

  第五章:孩子的问题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远比意识更重要而且更有力量。

  我们的学校里没有禁忌,没有说教和处罚。我们让每一个孩子以他的内心冲动而活。

  怎样获得幸福?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这也许不是最好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找到更好的答案。

  第六章:家长的问题

  恨生恨,爱生爱:

  爱的反面是不关心,恨是爱受挫之后的表现,恨永远含有恐惧的成分。

  被压抑的情感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只是处于休眠状态。

  当一个孩子寻求不到爱的时候,他就会用恨以代替爱。儿童的不良行为源于爱的缺失。

  产生恨的另一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占有。

  通常我们恨别人的地方就是恨自己的地方。

  被宠坏的孩子:

  一个好的家长或者老师必须努力做到客观,他一定要把成见置于与孩子的关系之外。

  对孩子不该有求必应。

  宠孩子的家长:1、有再重头或一次的愿望。2、母亲不允许孩子长大。

  一个孩子不应该被放纵到侵犯他人权利的地步。

  权利与权威:

  正常的女人怕狮子,病态的女人怕老鼠。

  愿望受到阻止,幻想就会产生。

  女人喜欢控制人的权利,男人喜欢控制东西的权力。

  只有受到抑制的权力会带来罪恶。仇恨和反叛只不过是被抑制的爱和被抑制的权利而已。

  妒忌是因占有欲而来的。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5

  跟往常一样,忙完所有的家务,拧亮了台灯,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发现这不是我常看的那本书,书的封面上贴了张便条:“这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准是我女儿的“杰作”。“这孩子……”我一边轻声嘀咕,一边拿起书漫不经心地翻看起来。渐渐地目光不再随意,思绪不再游走……

  “学校里没有考试,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真有这样的学校吗?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乍一听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但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学校确实就是这样一所“放纵”学校,对孩子们而言,它也许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因为这是他们日日夜夜期盼的心目中的学习乐园。

  《夏山学校》的作者是A.S.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尼尔认为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句话不由让我想到《小象巴颂》的故事,刚开始进入大象学校的巴颂,学习的劲头、才能十足;但,无休止的训练与惩罚,让学习失去了快乐时,巴颂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开始拒绝学习,甚至伤人……聪明可爱的小象巴颂,究竟为什么变得如此暴躁、凶残呢?《小象巴颂》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当学习被降格为苦役时,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堕落的开始。

  可是让孩子自由,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说来简单,但在现在社会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担心一旦风筝断线,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一旦没有灯塔,航船就会偏离方向;一旦……总之我们不能对孩子的一切熟视无睹。于是“你不能、你不可以、你应该”常常挂在我们嘴边,而这些字眼让孩子们非常仇视,因为过分的溺爱、过多的管束、过重的压力让孩子们窒息、喘不过气,甚至是厌恶。于是,当我告诉女儿某件事情的.做法时,她会说“这是你的想法,又不是我的”;当我为女儿的错误行为喋喋不休时,她会说“你说的这么多,我就是记不住”;当我为女儿不愿好好弹琴而发怒时,她会说“这又不是我要学的”,我真想把钢琴劈了!”当我……最后女儿告诉我“我有我的生活,我知道我该怎么做。”看来填鸭式的、无谓的反复说教,在孩子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对于学校教育,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当然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并不是随心所欲,并非是无限制的自由。例如:在学校自治会上若干有关生命安全的规章由学生订立,经校长认可予以批准。正如英国督学报告书上提到的:学校制度旨在鼓励学童自动自发、善尽职责与正直不阿。细细品味,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都是倡导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无限的自由,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确实如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建立了自信。如17岁的杰克应聘工作时的镇定自若、绝对自信让他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工程师。

  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享受平等。在夏山学校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如在学校大会上,孩子的投票和校长的投票一样有效,学生和教职员一样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表决权。孩子们经常受到鼓励,一视同仁。在夏山学校里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所以他们没有恐惧,而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这种旺盛的创造力恰恰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孩子缺失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说:”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因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寻找兴趣。如汤姆5岁进夏山,17岁离开。一堂课也没上,所有的时间是在工艺室里做手艺,但他需要某些知识时,他会去看书,他会去请教尼尔。而这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现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工艺专家。在夏山学校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自由发展甘露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

  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孩子懂得了尊重,学会了礼让,激发了动机,启迪了心智。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不缺分数,缺的是能力,缺的是创造力。该如何走出这一误区,相信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会给我们有所启迪。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6

  初读《夏山学校》,我并没有对本书及其作者进行简单的知识梳理,这直接导致我理解上的错误:我始终认为夏山无外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主观臆想出的学校。然而,当我着手准备读书笔记时,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的我才发现夏山学校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学校,其作者尼尔正是这所真实存在的学校的校长,与其说《夏山学校》是一本教育学名著,我更愿意简称其为一本成功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报告。之后我又再想,为什么一部反映实际生活的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充满理想主义内容的名著?其实答案很简单,我们这一代及我们所看到、所能感受到的几代人,其受教方式与夏山相差甚远,我不得不承认这的的确确是一个悲剧:一些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为教育者采用、并且被证实为比较成功的教育方法,在我,一个将要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教育学学生看来,竟是那么得不切实际。于是,我又再次思忖,夏山的教育目标与我们相差无几,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学方法的迥异?综观全书,尼尔教育思想中给我留有深刻印象的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一、运动=游戏

  夏山学校是提倡游戏至上的学校。尼尔并不是不重视读书,但是他主张读书应该放在游戏之后。同时,夏山也是一个时刻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学校,尼尔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自发地锻炼身体。

  而在我们的经历过的中学时代,所谓的体育锻炼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上体育课以中考、会考取得优异成绩作为目的。尤以中考为代表,随着体育成绩占中考总分的比重的不断加大,学校及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体育考试项目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所重视的并不是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单单是写在反馈单上的几分几秒的用时、投掷实心球的距离。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渐渐地,在本该是孩子自由玩耍、亲近自然的体育课上,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一圈又一圈的计时跑,他们所失去的不仅仅是属于他们的自由,更是一份人与生俱来的对运动的激情。

  2、同样是在中考、会考对学生体质不断要求的刺激下,许多中小学体育课只开设与考察内容相关的课程。然而,不同的体育运动针对的是人不同的体育素质,而不同的学生又具有不同的优势。因此,长跑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能够代表其耐力较弱,却不能够说明他的体育成绩很差,因为他很有可能在篮球、健美操等技术性的体育运动中有出色的表现。但是,学校一味地开设考察科目课程就使得本可能在其他项目上有所作为的孩子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兴趣,而这项与运动相关的兴趣对他日后的发展,甚至对他今后健康发展的情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家长作为孩子校外的监护人、教育者,也有必要对孩子的体质训练进行监督与辅导。然而,更多的家长宁愿花高昂的补习费把孩子送进培训学校进行学习,也不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浪费”在体育锻炼上。尽管他们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让孩子舍弃半天的补习课程而去做他们喜欢的运动。我们也经常在学校门口看到接学生的亲属,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孩子周末在哪补习英语。这些家长中一定会有未给孩子报班听闻后为孩子联系学校的急切家长,事后他们还会自责,没有早些为孩子报班以致使他落在了同龄人之后。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我对课外培训的反感,我本人也经常参加课外辅导并感觉效果不错,但是我对大多数家长重视孩子文化知识胜于身体素质的行为感到遗憾。当父母带着已经深度近视的儿子又一次进入写着同仁验光配镜的房间时,他们是否想过孩子的今天是他们不引导孩子做体育运动造成的?他们是否还在埋怨孩子将少的可怜的消遣时间花在了打游戏、看电视上?当然,对于现阶段中考、会考对体育的要求,我认为总体要求比较合理,考察项目都是可以通过坚持训练得以提高的,既考查学生的耐力,又重视学生的运动技术。同时,自选项目也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对学生运动技术的考察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更对他们心理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我认为,学生、学校及家长对待体育考试的态度有待调整。教育部门对体育成绩的重视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考试作为督促学生锻炼的工具。学生、学校应不为所累,积极应对挑战,秉着强健体魄的目标,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达到应有的标准。

  最近几年,体育界委员连续以提案、小组发言等方式,呼吁加强校园体育。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崔大林带来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全面人才”的提案,他同样认为,和日韩青少年的体质相比,我们很多指标都落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青少年涉及国家的未来以及民族的未来,我们的青少年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只是教育,唯分数论。我认为要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培养,尤其是身体素质。健康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此外,体育离不开竞技。虽然尼尔主张学生积极参与到无需技巧、有很少竞争,也用不着合作的游戏中去,但是,我认为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以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鼓励孩子自由竞争、坚持不懈、为集体而战不失为是一种巧妙而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尽显好胜、不服输、合作的本性,而教师此时恰到好处的说教则将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优良品质尽情地展现出来。

  二、自由≠放纵

  夏山学校是一个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天堂,但这并不表明孩子可以在学校里为所欲为。在尼尔看来:年轻的妈妈认为他三岁的小孩用墨水涂大门是在自由发展是荒谬的;三岁的小孩要在饭桌上行走也是要制止的。自由是要建立在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基础上的,超越了这个尺度,给予孩子的自由就会成为危害他人利益的工具,父母、教师对孩子的爱也是畸形的溺爱。在现实教学实践中,无外存在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一是孩子受到束缚,缺乏应有的自由,缺失属于自己的空间;另一种是所谓西化了的“开放”家长或是老年人,任凭孩子恣意妄为。

  1、第一种情况普遍出现在学校当中。这里我所重点针对的并不是严格的校规校纪,而是教师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在课堂上施加给学生的压力。并且,从我个人经历出发,我深刻地感受到,教授年龄、学历越低的学生,教师越会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威严”。这种威严往往体现在拒绝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不懈与学生探讨问题,动辄以标准答案来应付孩子的提问,甚至表现在对不断发问的孩子表示反感上。教师遏制的不仅仅是孩子言论的自由,更是他们在学术上的自由追求。而教师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只是为了获得在学生心目中的对自我神圣的、学识渊博的美好印象。此外,学生在家里也会受到来自于父母亲的各种约束。试问有多少假日上钢琴课的孩子在经历几年训练后还是出于对音乐的热爱而学习钢琴的?又有多少在周末坐在牢笼般的教室里、心早已飞到球场的不羁少年?这种束缚带给他们的只能是对自由的更加向往,对强迫所为的事的深度厌烦,甚至会使小小年纪的他们感到生活的无奈。

  2、第二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家庭当中。父母、祖父母的无限放纵使得孩子缺乏最基本的做人原则,让在温室里恣意生长的花朵无法在离开温室后正常存活。这些孩子拥有绝对的自由,却对别人应有的自由构成了威胁。无疑,当他们走向社会后,远超出常人本性中自私的情感会将他们与外部社会完全隔离。他们只能活在自己构建的完全自由的社会中,因为现实社会的自由程度是有限的,并且它要保证每个公民都有自由的空间。

  如何把握自由、放纵的尺度始终是尼尔时代的难题。就我的个人经验,我认为现阶段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给予学生应有的自由,如何最大空间地让他们发挥自我。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父母、教师对孩子学习的干预也随之增加,就连受害者学生自己也明白苦尽甘来的道理,他们甚至也会为获得“光明”的未来而自愿牺牲自由的权利。在这种形势下,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安排孩子的课余学习,教师则不顾及学生的个别要求,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试图为他们取得高分提供保障。学生的成长缺乏应有的自由,从浅层次将,他们走向社会后的维权的意识令人堪忧。从深层次说,他们会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与社会变革力。因为,总是被压抑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顺从、对生活中的不满采取忍耐的态度,他们会逐渐失去改变不好现状的欲望,而社会的进步又恰恰是由于人们不甘现状、企图改变现状而引起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被压抑的孩子走向反面的极端,长大之后极具破坏力,用放纵的行为证明自己还是个“自由人”。

  在现阶段班级授课制的教育模式下,让所有的孩子自由发展,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是不现实的。毕竟,孩子的背负着升学的压力,学校肩负着培养能够顺利升入精英学校的学生的重大责任。在在这种大背景下,夏山学校那种自由的教育方式就只能成为我们观摩并尽量汲取有益元素的样本,而不能够直接拿来予以实践。但是,名著至少给了我们一定的启发:在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不妨结合学生掌握的情况,布置针对不同考察内容的习题,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作业完成;进行小规模的考试时,教师亦可以实行无人监考制度,让孩子们在感受到自由的同时与教师增加彼此间的信任感;在课余,教师就应该摒除威严,让孩子们做指挥家,任他们自由发挥……

  通过读书笔记的完成,我认为读书伊始认为该书的情节为虚构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夏山,孩子即使离开了学校成为一名技术型工人是为大众尊敬的,在尼尔眼中也是优秀学生的代表。因而,学生只要能就起兴趣自由发展,掌握了一技之长,在日后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成功的。而当下,有哪个校长会因学校培养了工人而感到骄傲?在这个人人为进入精英大学而挤破头颅的时代,有谁会以牺牲前途为代价任凭自己兴趣、天性发展?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大部分人的价值观不同,则各自的教育实践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通过《夏山学校》的阅读,我们多少可以借鉴一些教育思想用于当下的教育实践。名著的魅力不在于改变现实,而在于能够使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反思现实。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7

  暑假里听了苏周子老师的心理讲座,苏老师着力推荐了一本《夏山学校》,于是我买来准备好好读一读。但是一直是几页几页的看,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里面的教育理念我有些不能认同。

  《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也不能够多,毕竟这种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到学期结束,终于把这本书草草读完。掩卷思考,我始终认为夏山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可望而不可及,至少在当今的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在夏山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的任何做法都是使儿童学习如何生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去上课,不论缺课多久也不会受到责罚,分班和选课依孩子的意愿,学生在教室里可以随处走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充分发扬了孩子的个性,但是否真能让孩子们“树大自然直”呢?

  在夏山学校五至十五岁的孩子分三个班,总人数不超过50人,并来自世界各地。教学不限于室内,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和教材,无正式考试,只是以轻松谈话的方式测试学生,这种无压力的学习在当今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太过于理想。尼尔校长和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如果在中国这样办学,早就会被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封杀”了。并且尼尔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满腔愤怒地写:那些不自由的孩子……那些受到压抑的孩子……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那么痛苦吗?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一句古话:“不打不成才”。很多名人都是受着传统教育长大的,不也在快乐地生活,同样在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对夏山学校中很多教学方式的可借鉴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所以我想,在中国,这种教育模式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整本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尼尔对孩子们的爱。

  尼尔在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从每句话中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或充满爱意的语言,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彻底,更尊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一个孩子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像我们班里这学期转来的小张同学,刚来班里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担心会难,担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总透着恐惧和防备。现在他虽然表面上看不再那么安静和疏远,经常会故意调皮捣蛋来试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爱可以消除恐惧。但只有老师的爱,缺乏家长的爱还是不能彻底去除那些恐惧感。只有学校和家庭产生合力,才会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课程学习上,夏山学校的孩子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做到让孩子们这么自由,但学习要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有兴趣的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要正视个性差异。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不需要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以成为清道夫,尼尔认为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的学生中,有的特别会学习,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有的孩子很认真,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但每次校运会比赛中,他却能成为冠军,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专长,如果让他们在夏山学校,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是人生的成功者。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8

  最近读完了尼尔的《夏山学校》,感触颇深。

  也许我和尼尔都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我们都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十分赞赏尼尔夏山学校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的愿望。为什么很多孩子仇恨学校?这就是因为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校里有严格的纪律,束缚了孩子的天性。

  我很奇怪,我国的考试制度,60分是及格,为什么很多孩子还会因为及格而挨打挨骂?为什么我们总是去追求100分。要知道我们不能事事做到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大脑的发展区也是不同的,数学不及格也不能影响一个人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干嘛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和孩子过不去?

  我一直是个好学生,考试经常拿全班第一。师范时还能考到100分。那又如何?我现在还不是平平凡凡一个人?我依然记不得中学拿手的物理定式、化学分子式。我真的不知道,在我们最宝贵的时候,去学那些我们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干嘛?

  我觉得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一种有效的方法、退一步说就是一技之长。就像田忌赛马的故事一样,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只要你有一项技能远远高于别人,那么哪怕其他的方面再差,对于你的生活来说,是影响不大的。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中国教育,简直就是造神工具。按这个要求整出来的孩子,那是神,不是人,因为没有缺点。不过可惜这个神,充其量就是在脑袋里装了台计算机,却没有自己的灵魂,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丰富的感情。

  对于我所从事的聋教育,那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谁能相信聋教育是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用正常孩子的最高标准来衡量这些聋孩子,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说,这些孩子学那么难干嘛?学了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可是很多家长不那么想,很多教育主管部门不那么想,许多老师不那么想。他们想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业绩。

  所以,看完了夏山学校之后,我认为真正合适聋孩子的教育,就是像夏山那样的教育。因为他们由于自身残疾,本来对于社会就有仇视心理,在家庭、学校里越是受到严厉的教育,那么他们的仇视心就越重,越叛逆,越反-社-会。聋人很多做小偷,除了跟就业难,所谓的“好吃懒做”有关之外,我认为报复社会也是重要的原因。

  缺乏爱,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造就很多问题儿童。而在特殊学校,这样的情况就更容易走极端。我认为忽略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一味重成绩是本末倒置的体现。

  我想描述一下我理想中的特殊教育,当然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校长,也没本事建个学校,纯属乌托邦:

  关于课程设置,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口耳相授毕竟很受限制,只有能读懂书,才能称得上学会学习,才能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聋生虽然语言能力比较差,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生活教育,包括天文、地理、社会、自然、数学、沟通与交往等。这些课程应该是作为了解的内容,不要过高要求。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自学。当然,沟通与交往,应该多做指导,那是他们和健全世界沟通的桥梁。

  应该大量进行的是技能教育:分类可以十分详细,手工、机械、绘画、计算机、烹饪、缝纫、木工、陶艺……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动手的能力。残疾学生凭什么在正常人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那就是灵巧的手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应该让他们从小就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他们感兴趣且擅长的方面。勤能补拙,不要什么都比,什么都比不过。

  关于考试,我认为直接取消。现在的考试是形式主义,不是考学生,是在考老师,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如果担心学生没有考试压力会过于放纵自己,可以用考级制度来代试,不强制参加,每门课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级,达到相应的级别后可以升级,达到一定的级别要求后才可以毕业。

  关于上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来读,不受班级限制,毕业时,只要有几门功课达到相应的级别就可以。例如,某个学生可以只学美工、计算机、烹饪而不学语文、数学。只要拿到3个10级的考核成绩就可以毕业。

  关于班级,取消教学班的分班方法,按年龄分班,班主任只负责教育和组织。上课时不按照固定的班级编制。如果能力达到了,8岁的孩子可以去上四、五年级的课。

  对于学校管理,我完全赞成尼尔的民主方式,让学生通过大会的形式,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先想那么多?反正只是无边无际的自由幻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讨论。咱们大家共同来建立一个特殊教育乌托邦。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9

  自从事教育事业以来,读了很多教育类书籍,但是当我读到《夏山学校》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在夏山学校,教育已经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校长尼尔的教育理想是:对于是否上课,学生们拥有完全的自由。他们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如果愿意,他们甚至可以完全不上课这对于我们这种已习惯现行教育的规章制度而言,是否会相信世界上竟存在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学校?而这样的学校绝非天方夜谭,夏山学校证实了这一点。

  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是自有的;尼尔说:要孩子做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对工作感兴趣、对友谊感乐趣、对爱情感快乐的人,或者让他成一个痛苦的、冲突的、恨自己和恨社会的人,这大权操在家长和老师手里。幸福是怎样获得的呢?我的答案是消除权威。让小孩做他自己要做的人,不要教导他,不要教训他,不要勉强他上进,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这也许不是你喜欢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采用我的答案,你应该自己去找更好的答案才是。

  夏山学校里的学生数量是极少的,也许不同年龄的学生的所以总和都没有我们现在一个班级的人数,然而在这里出来的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这些学生也许很多并非和常人完全一样,但是他们在夏山一点点地弥补他们的缺陷。还记得其中的一个故事:汤姆从5岁起就来到夏山,离开时已经17岁了。这期间汤姆没有上过一节课,他几乎将所以时间都用在了手工房里。在汤姆9岁时的某一天,尼尔(本书作者)竟一位地发现他在读《汤姆索亚历险记》,便问汤姆是谁教他的。汤姆回答尼尔是自学的。在汤姆工作后,他的老板告诉尼尔,汤姆的最棒的员工,他从来不到在走,而永远都在跑。这个故事在说明什么?它说明一般儿童绝不是天生就由缺陷、胆怯或者呆痴,事实上,汤姆永远热爱生命的潜能。在夏山,教育的目的即是:生命的目的,是愉快的工作和发现快乐。教育不应该听了在知性上,教育应该包含了理性和感性。教育必须注意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儿童天性不具备利他主义,他还没能发展出成人的成熟的爱。故事中的汤姆在慢慢长大,通过他的实践,道理和知识往往会更加深刻地印在他的脑里。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具有很高的期望值,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翻过的错再犯就要惩罚等等,老师的压力很大,孩子的内心也一直很焦虑,甚至对工作学习产生了恐惧感。我们知道,人在没有恐惧的时候,心灵是绝对自由的,创造力也会随之显现。所以教育应该从心开始,让学生和老师的心中不再心存恐惧,这样老师和学生才可能面对自己,发现自己从而使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

《夏山学校》读书笔记 篇10

  《夏山学校》读后感300字:

  学校推行阅读计划,我看着满满的书籍推荐目录,有些发愣,而“夏山学校”却很快吸引了我,一个以学校命名的书本,会讲些什么内容呢?

  原来它是尼尔校长的一个个“小故事”,在他的学校,自由是最重要的,因为他认为自由使很多潜意识变成知觉,真的是非常有趣新颖。如果是我,我绝对忍受不了多久便会对着学生发狂。尼尔还通过他的实践经验总结了许多看似平常,而我们老师容易忽视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完全不敢去想的问题,这不经让我思考着自己教学生涯中的种种,我们为学生做了很多,可是有多少是他们真心接受的呢?

  我们的小学不像夏山学校一样可以包揽孩子的衣食住行,但却更让我深思,我们现今教育体制下,该如何吸收教育家们提出的好建议,实现有效的教育呢?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书信 | 日记 | 通知 | 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书笔记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书笔记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qun.com/z/4756824.html
延伸阅读
留学群主题栏目精选:“格局读书笔记”,敬请访问。以下内容“格局读书笔记”为小编收集整理。人生与追求因读书而有根据,当我们看过作者写的作品,并获得了一些启发之后。读后感就是将自己
2023-04-08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篇1】《格林童话》这本书是由雅可布·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合写的,你们可能以为他们只写童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研究范围涉及到语言学、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
2023-04-08
生命读书笔记篇1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它的题目是《生命生命》。是一名女作家杏林子写的。杏林子12岁时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八的关节都不能动。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写作。在它
2023-04-08
反思型教师读书笔记篇11、教后记。他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是改进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教后记,通常是教师依据先进
2023-04-08
今天小编为您提供草房子读书笔记感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感言就是表达自己感想感触的文字语言,当我们在面临一些特别的场合或者重要时刻。都会对自己当时激动的心情做一个发言
2023-04-08
古语有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读书,热爱阅读,是一个人成功的不二法宝,对于推荐阅读作品,相信您在阅读之后会有专属自己的收获,这时候,我们可以去写下一篇读书笔记来记录自己
2023-03-28
想要在书籍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经典常谈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的想法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那么,有哪些可以值得参考的经典常
2023-02-2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的成长,都是和阅读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为了以后回想起当初阅读时的感想,我们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我们能从优秀的读书笔记中写
2022-11-27
《圣经》读书笔记(篇1)巴比伦人理财智慧的七个要诀:1、致富的第一要诀:首先使你的钱袋鼓起来。有计划的储蓄,比如一次赚取10枚铜钱,只花费其中9枚。2、脱贫致富的第二要诀:为支出作
2023-02-04
下面是编辑为你推荐的“《红与黑》名著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人们总说,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阅读作品后,我们都对作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读后感一定要说真话,诉真情,这
202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