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最新道士读后感800字系列

字典 |

2023-04-29 14:22

|

推荐访问

道士读后感

【 liuxuequn.com - 读后感 】

  读着书,诗意的生命被开垦出最丰美的田园,你也许正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其文笔朴实无华,但却有着引人深思的故事。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您知道如何正确的撰写一份读后感吗?留学群编辑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道士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道士读后感 篇1

  听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心头一向被一股弥久不散的阴霾压抑。漫无边际的悲愤袭来,我仿佛看到一个目光呆滞、神情猥琐的老道立在沙漠边,注视着那深深的两道车印。这一个画面的定格,蕴含了多少的惨然与愤然啊!我好恨!

  这个老道叫王圆箓,以前是莫高窟的住持。但目不识丁的他根本不了解莫高艺术的璀璨与繁荣。无价的壁画在他手上竟宛如儿戏般的被覆上了惨白的石灰,一尊尊精湛的上古礼佛竟被他应手击碎,去塑成了粗劣的佛像。但就是这样一个蹂躏艺术、摧残艺术的人,历史却如同开玩笑般的,将莫高窟最精湛的艺术结晶留给了他。可这个卑微的王道士,竟拿着莫高,乃至中国、世界的艺术精魂,换来了少量的一叠外国人给的银元!那大车大箱装走了多少的艺术瑰宝啊!连同王道士的愚昧、无知,一同坠入了时空的漩涡。于是,中国的古文学界又多了一个弥深的黑洞!悲哉叹哉!

  愚昧不是错,而知错犯错就是大错特错了。如果说王道士是历史的罪人,将万顷的经书宝卷挥霍出洋,留下艺术的空白。那他也但是是因为愚昧无知罢了。这便如同一位世代耕织的农夫,即使他藏有唐寅的真迹,他又怎会懂得欣赏呢?而此时懂得欣赏莫高艺术的人呢?晚清政府的官员呢?他们对此毫不知晓吗?翻开史书,此时的官员正钟鸣鼎食,品茗览卷,极尽悠哉之至。而他们为何不去善加对待,予以保护呢?他们的回答是多么的可笑,何等的荒唐!竟言之,运费过昂,不便出资!岂有此理!

  回言历史,清政府的愚昧腐朽又岂输于王道士!种种所作所为恐有过之而无不及!英法为鸦片二度侵华,大好河山惨遭蹂躏,火烧圆明园,大火三日未熄!异物奇珍,珐琅翡翠,那一样又会输于莫高佛典?而这些艺术精华,清政府又岂会不懂!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光绪溜之大吉。《辛丑条约》谈判桌上,4.5亿两白银拱手外献。当慈禧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给予国之欢心”的丧国之语时,她又岂会不知祖宗河山是何等珍贵!而她却葬送了、摧残了。这显然比王道士之流更罪恶深重、遗臭万年!

  而如今,应对日益丰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我们却不知珍惜,不尽力汲取。难道要数年之后,为我们抱憾的后人说我们是历史的罪人,是王道士,晚清幕僚之流吗?我想这几个名词,哪一个都内含值得掂量的分量,哪一个都足以令人遗臭万年!

  我仿佛又看到一个老道立在沙漠边,望着深深的两道车印,目光呆滞,神情猥琐。我更不明白这格还要定多少年!

道士读后感 篇2

  《道士塔》是余秋雨的一篇散文,篇幅不长,讲述了一个敦煌的道士,曾经无人知晓,但他所做的事情让人们开始注意他。他被记录在历史里的一个隐晦的角落中。他叫王圆篆。

  他原来是个随处可见的农民,逃荒早甘肃,做了道士。不幸的是,他当了莫高窟的家。莫高窟,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灿烂壁画、雕刻、石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汇集地让我们看看,一个农民会如何掌管它。

  王道士每天爱去石窟转转,但那儿的画并不招他的喜欢,飞天的婀娜,金刚的雄伟,他看不懂也不懂得欣赏。在千年前的壁画面前,他像一个瞎子,看不见那灿烂的文化之光他用石灰刷掉了面前的几面石壁,欣赏着面前的雪白。

  一天,他偶然发现了一个洞窟,满满一洞的宝物。就在这时,欧美的考古家、学者,千里迢迢的赶来,他们做好了葬身沙漠的危险准备,风餐露宿来此。可他们想象中的森严保卫并没有出现,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衣着破旧肮脏的土道士,这也未免令他们失望——说来真是讽刺无比。于是,一批批文物被他们一行人运出来,运到了国外去。先人留下的文化魁宝,就这样被一点银两换去了。

  王道士的作为,为现在的考古学家,敦煌学者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是空旷的洞穴、破碎的石像和惨白的岩壁。使得后来的敦煌学者,都只能对着国外拍来的照片研究,只能从破旧的石窟中去寻找完整的部件。要知道,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原本都是属于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所拥有的啊!面对惨白空洞的墙壁,余秋雨先生写到:“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声求他:‘请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脑中依然一片惨白。”

  王道士身上,满是愚昧无知的气息,作为旧时代的农民,他麻木到了极点,他不知道什么是美,更不懂得什么是传承。他不知道那洞里的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是什么金银财宝也换不来的宝贵的财富,一笔厚厚的精神财富。但是,一切已经过去,现在考古学家的痛声疾呼,再尖利再刺耳,再撕心裂肺,也挡不了当年那一箱箱文物的运出。

  看看现在。在某些时候,中国人身上多多少少还有着王道士的相似的气息。景点随处可见的,很多是“某某到此一游”等。古人留下的宝贝,就这样被无数人践踏。相比之下,有时候外国人反而知道珍惜,他们对我们中国的文物反而比中国人更感兴趣。说来嘲讽,对待自己的文物,我们真应该向别人学学,学着对我们的文化宝物有更多的珍惜和敬畏和保管。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比麻木更可怕,然而,想清除这种根劣性,还有很长的道要走。

道士读后感 篇3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写的《道士塔》令我感到的是对于中国文化与宝物的损失而感到痛心。

  王道士只是仅仅因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出卖了祖国的文化,卖掉了祖国的珍宝,换来的只是几个钱财但是却永远也换不来祖国的悠久历史。因为他的自作聪明将记录着中国历史的壁画改成了惨白色的一堵普普通通的墙壁,曾自以为自己得到了财富但是他并不知道当时自己是多么得愚昧无知。王道士这个人虽然并不垂名千尺,但是他却留在了作者的心中。作者利用生动的笔法,使王道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无知,他的愚昧,他“笑咪咪地数着那一点微不足道的银元”时的自以为得意,都让读者感到无限的悲伤,痛心,更让我们感到可愤可恨。

  莫高窟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比不上青瓷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却是令我们惊讶的。如果说王道士愚昧无知的话,那么当时的官员呢?他们同时也只是自己一时的贪图享乐而造成了现在的懊悔。他们难道只懂得自己吗?我们曾有能力去抓住那即将偷运出去的宝物,但是因为他们只愿在客厅中慢慢地喝着茶,等于亲眼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变成其他国家的财产,却不愿意去挽救。有的甚至听信了谗言相信一个外国人的话,一车车批发给了西方国家。这让我们感到的耻辱。自己祖国的文化自己不懂的保存,反而却摆在了外国的博物馆中。看看莫高窟曾留下的一卷卷经书和历史悠久的壁画,敦煌文化显然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国官员们的手中完结了。他们太卑微,对他们再愤怒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无知是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那笔沉重的文化的责任。

  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已将成为回忆。我们坚信,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会听任历史文物在我们的时代飘零,不会再变得愚昧无知。失去的不可能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只能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思想创造新的文化财富,去超越以往,国家富强,可以让新的“奇迹”永存我土!

道士读后感 篇4

  《道士塔》描述了滚滚黄沙如海,湮没了历史的痕迹,血色残阳中,莫高窟就如一道滴血的伤口,伫立在四起的黄沙间。

  我们在指责王道士的同时,更为那个时代的中国感到可悲。区区几个外国人,就拉走了大批的中华瑰宝,这不是屈辱是什么?反思中国的历史,没有一次来得像这一次心口滴血。愚昧的中国人,眼睁睁地看着外国人盗窃国宝而不自知,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那些外国人简单地以极少的钱财换取了莫高窟的文明记录,把中国的辉煌带到了他们的国度,他们的掠夺,不只是掠去了几卷经卷,几幅绘画,几座雕像,而是让一个民族蒙受屈辱,让一个民族的灵魂千疮百孔,让一个民族今天只能从外国人手中以高价买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悲剧究竟是谁的过错,是那些外国人,还是那个卑微的王道士?王道士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什么也不懂,却因为自己的无知活活埋葬了不知多少人的眼泪。他只是这场悲剧中一个可笑的小丑。而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将这些敦煌文化放在伦敦博物馆,反倒能长久地保存。

  除却诗意,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这里理所当然少不了杀戮和牺牲。在这片广袤而厚实的土地下,究竟掩埋这多少将士的灵魂?他们没有名字,没有可考的历史,只能默默地,永久地沉睡在此,化作沙堆一座。

  我们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选择遗忘,在时间的流逝中拱手相让。好在,当西方的使者将中国的文明掠去,向世界宣告他们取得的成就时,有中国的敦煌研究者埋头苦干十几年,为敦煌洗刷屈辱,向世界证明,敦煌的灿烂在中国。

  却只怕,再过千百年,当历史的风烟已成为旧迹,不会再有人记得这份伤痛,剩下的只有一份可怕的漠然。

道士读后感 篇5

  前两星期我观看了《道士下山》这部电影,看完后,我受益匪浅。

  《道士下山》主要讲的是:小道士何安下的师傅因何安下武力比较高而让他下了山,下山后,何安下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并拜他为师,可是却没想到,师傅的弟弟却把他害死了,并与嫂子结成了夫妻,何安下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后来,何安下又拜了一位师傅,他的武功无人能比,可是师傅的一位仇人却很不服气,晚上来捣乱,最后狼狈不堪的逃走了,但还是不甘心,叫来自己的儿子,偷偷潜入师傅的家,对准师傅打了几枪,把师傅打死了。师傅死后,何安下想到了师傅临死前想见一个叫查老板的人,于是便四处寻找查老板,终于找到了,原来,师傅和查老板曾一起练过功,师傅是日练,查老板是月练,他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查老板听到师傅的死讯后,伤心极了,把师傅的仇人杀了,替师傅报了仇。

  经过这些事情了以后,何安下变得成熟了许多,他终于懂得了原来的师傅所说的一句话“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

道士读后感 篇6

  在大家的强烈推荐下,我迫不及待地观看了《道士下山》。

  《道士下山》讲了一个小道士何安下下山后的生活。正如老道士所说:“一门之隔,便是两个天地。”从未见过世面的何安下不断的拜师,学习技艺。在这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人间的善恶美丑,并在师傅们的指导下,最后放下恩怨,于师傅专心学习的故事。

  这部《道士下山》中,何安下的师傅们都不仅仅教会他更多的武功,同时还教给他最基本的做人道德:不离不弃,不争不恨。最后他才成为了一个武功高强,而且品德高尚的人。但在我们生活中真的做到这些了吗?

  品德是很重要的。所以在电影中,不一定武功高强就是好人。校园里也一样,谁说好学生里没有品德不好的?我就看见过一个“好”学生,为了在大字课上有毛笔写字,他将旁边一个“差”学生的毛笔硬生生的抢了过来。在学校中,连最基本的在同学之间互尊互爱都不能做到,那还能算是好学生吗?这和练武一样,没有武德,终究会覆灭;没有德的终究也不会被社会与人们所容纳!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立身之根本。品德好,你对人友善,别人也会同样善待你;品德不好,那么有谁还会接受你呢?

道士读后感 篇7

  敦煌,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上下5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壮观异常.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她的名字让中国人不得不抬头挺胸去诉说.是啊,中国的历史都书写在敦煌莫高窟中,又怎能不让人啧啧赞叹呢?

  可她这颗明珠也关联了一个令人厌恶的名字——王圆箓,他甚至沦落到做了一个不得不以化缘为生的道士.20世纪初,洞窟里那些精美壁画和中座雕塑那婀娜动人的体态都因为他的无知蒙上了一层不可磨灭的阴影,洞中成了一片净白,与此同时被净白的更是唐宋历史的结晶!

  虽然莫高窟部分文物被如此践踏,但在那之后,莫高窟享有极高的地位.

  20世纪40年代,中国成立了莫高窟学术研究和保护机构;60年代对石窟进行了全面加固;80年代开始,莫高窟进入了现代科学保护时期.由此可见,中国是以怎样的速度向前发展着.现在进入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满地尘土,而是保存完整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两万多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更是精妙绝伦,内容丰富多彩.藏经洞面积不大,曾藏有我国古代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回首过去,的确有一些不堪入目的往事,但那都已经过去了.拥有今天的精彩才能创造出更绚烂的光芒.当日本学者听完中国敦煌学的报告会后,用沉重的语气说明:“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经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听到这句话后,那些学者们应该感到无比的欣慰吧!的确,世人见证了中国的成功.

  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带着第一名宇航员杨利伟飞上太空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带着翟志刚等三名宇航员上天也只过了五年.现在,我国正在筹备火星探测器的发射,可见中国飞黄腾达之迅速.

  北京时间2001年7月13日22时08分,一个令中国振奋的消息——申奥成功瞬时间传遍了整个中国.中国沸腾了,一片欢呼雀跃的景象.在之后的七年里,中国群众体育工作加快了步伐,不断加强,蓬勃开展.在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上,中国以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100枚奖牌的成绩位列奖牌榜第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消息!

  1932年,我国的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还未挺进决赛;1960年,台北选手杨传广夺取十项全能银牌,他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奖牌的运动员;1968年,纪政获100米栏铜牌,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奥运奖牌的女运动员;1984年,许海峰在男子手枪慢射中获得金牌,这一洗了百余年来“东亚病夫”的耻辱.

  想起中国的奥运史,再看看今日中国的成功,足以见得中国发展速度之快.中国人不是别人口中的“东亚病夫”,而是一条龙,一条蓬勃发展着的巨龙!

  中国还在不断向前发展,在奥运路上,在艺术路上,在经济路上,在科技路上,中国将会越来越强悍!

道士读后感 篇8

  从前,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就姑且叫他王七吧.王七想学道术,听说劳山有很多仙人,便前往求学.老道士收下了他,让他每天去砍柴割草.干了一个多月,他嫌苦,便想回家.这时看到了老道士施法术跟弟子们饮酒娱乐,非常羡慕,就又留了下来.又过了一个月,受不了苦,又没学到什么道术,就又想回家了.为了不白来一趟,临走时,跟老道士学了穿墙术,结果回家后因为炫耀而不灵验,头上撞出个大包。

  这虽然只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习不能怕吃苦。

  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学知识学本领的前提.因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认真听讲、阅读和思考,需要反复练习、勤于实践.听不明白读不懂,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会时常出现的.如果缺乏意志、毅力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学好的.老道士之所以让王七天天去砍柴,无非是磨练他的意志,让他能吃苦,可他不懂得这个道理,受不了苦,总想当逃兵,最终什么也没学到。

  请看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哪一个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乒坛名将邓亚萍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冠军,因突出的成就,而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她金牌的闪耀,可你是否知道,通向她成功的路上,浸透了多少汗水?邓亚萍在平时训练中,每天都要比别的运动员多训练两小时.她每次去训练,都是脚上穿一双鞋,还另外带一双鞋,因为每次训练,汗水都会像雨水一样流进鞋里,使她无法继续训练.邓亚萍正是靠这种拼劲儿,才成为乒坛王后的.乒乓球比赛和训练,是远远要比砍柴割草辛苦的,试想,如果邓亚萍也像王七那样,害怕吃苦,她怎么能会有今天呢?

  的确有一些因怕苦怕累而不能很好的坚持学习的人.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其中的许多路段是要靠自己去开拓的,今天吃的苦少,明天我们遇到的坎坷可能就要多,我们吃的苦可能就会更多.要知道,苦和甜是一对孪生姐妹,没尝过拼搏的辛苦,也就感受不到成功的甘甜.为了那明天的甜,今天我们就不要怕吃苦,相反,我们还应该主动地去吃苦。

  千万不要学《劳山道士》中的那个王七。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qun.com/z/4816174.html
延伸阅读
真正的读后感是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按自己的框架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进行更为体系的思考,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更加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为了加深印象,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心中感
2023-04-29
经过多方考虑栏目小编选中了最为有用的《《三毛流浪记》优秀读后感》,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了解一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在读作品时,内心都会被震撼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写下读后
2023-04-29
巴黎圣母院学生读后感(篇1)《巴黎圣母院》首先是探索人心。我们也许会认为克洛德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这判断大致不错。但作者没有将恶人脸谱化,而是表现了人物的变化过程,展示出人物丰富的
2023-04-29
本文为留学群推荐专题“读后感教学专著”相关内容。读书是为了充实自我,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阅读过程之中,有所领悟的内容,需
2023-04-29
一篇优秀作品读后感怎么写呢?读完作品之后,我们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这时写一篇读后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以下由编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乱世佳人的读后感”,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2023-04-29
书是人类进步千年的智慧结晶,拜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我们会更加了解书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写读后感时要先从文中读出情感与感悟。敬读阅读留学群整理的最新《黄继光》读后感,欢迎阅读
2023-03-03
读后感是人对书中事物的感叹,说出来世间真理。在认真品味作者写的作品后,相信您收获一定不少,为了对自己读过的作品更加深刻,我们需要来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写作品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
2023-01-20
读后感15~(篇1)人生所追求的是什么?当这个世界刚开始自由大自然的宁静,一棵树,一枝花都那么的勃勃生机,随着人类的出现,打破了这片宁静。各个的角落出现了喧哗声,一辆轿车,一辆自行
2022-12-23
阅读弥补着现代精神世界的匮乏,当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会有许多共鸣和感触,读后感不可偏离文章主旨,要充分理解文章要义。你知道怎么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品的读后感吗?或许你需要"《彷徨
2023-01-31
栏目特意为你整理最新围城读后感,当阅读了作者笔下的作品,我们有了新的感悟。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
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