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好电影会在人心中留下深深的余韵。所谓观后感,就是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记录,观后感的开头内容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不能绕圈子卖关子。感谢阅读留学群为你整理的《中国》观后感怎么写,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观后感怎么写【篇1】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读两遍的好书。近来,面对利益之上、道德沦丧的社会环境,面对越来越混乱的价值判断与信仰缺失,我有了更多的兴趣去了解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了解今天的国人为何这样令人失望进而痛心疾首。这本书几乎给了我答案,尽管不是非常全面,但至少让我了解了中国人之所以这样的前因后果。不是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也不是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把我们搞得人心不古,圆滑世故。自秦始皇开始,中国便由一个单纯刚健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复杂思想的成年人乃至老人了。春秋战国是一个节点。可以相互左证的便是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为什么二战争后单单是这两个国家一飞冲天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国家的大进步?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两个国家的生存环境比之中国要单纯得多。单纯的环境造就单纯的人,而单纯最大的好处就是敢想、敢干、能干,我想这就是这两个国家快速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原因吧。而反观中国,春秋战国以后,历经朝代更迭,历经内忧外患,中国人受尽磨难,吃尽苦头,早已经麻木得找不到方向,早已成熟得为了生存而生存,哪里还有什么追求?认真地观察一下今天的日本人与韩国人,与我们春秋战国时代的那些先人多么的相似啊。唐朝是另一个节点。那时候的中国国富民强,可比之今天的美国。“那时候的中国人的人格基调是阳刚、开放、乐观、健康、进取。”与今之美国人何其相似?有所欠缺的是,作者并没有分析唐朝之盛的原因以及由此形成健康活泼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我想,或许那时的中国好比正值壮年的汉子,虽屡糟磨难,但依然精力旺盛,进取心强大,无所羁绊也无所顾忌,洒脱而自在,故而取得了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吧。盛极而衰,唐以后的中国依然在封建专制的严酷统治下一条道越走越黑,加之不断而来的外族入侵导致中国人的性格也越来越“成熟”。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成熟”更多意味着不思进取安于生计,追求一种“生活的……
《中国》观后感怎么写【篇2】
或许是现在的生活过于和平安定,我竟在读方志敏先生的文字的过程中才回想起来,我的祖国母亲曾如此的狼狈不堪。但也幸好,我们凭着坚持和永不放弃的乐观精神使祖国走出了水深火热,走向了繁荣富强。
忽然想到前些日子在形策课上看到的一个例子:一群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暴雨,走投无路的他们冲进了附近唯一的一间茅草屋,但年久失修的屋子在狂风中开始摇摇欲坠了,众人为了躲雨都开始找支撑点稳住屋子,希望屋子能坚持久一点,就这样撑到雨过,屋子和人们最后都安好。茅草屋离了人们说不定已经在暴雨中倒塌,而人们离了茅草屋也无处庇护。其实这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就像当年饱受帝国主义压榨剥削的中国,那四万万国民在觉醒后一起保护着她,一同度过难关。这其中颇有守得云开见月明之感。
读完这篇文章,我还是觉得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有觉悟。即使那个时候我们相当于四个人在家门口抵挡一个侵略者,却还是挡不住有些鄙怯之人在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面前乱了阵脚,说着:不行不行,民众的力量,抵不住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中国不行,无办法,无办法的啦。如果有些愚昧的民众无法看到井外,这时候就需要先进的仁人志士拉他们一把,把他们拉到井外,让他们看看这中国的山河有多秀丽,他们怎舍得蹙国百里;听听那一个个同胞愤怒的呐喊,他们怎忍得充耳不闻;感受一下爱国志士们的热诚,他们怎做得到袖手旁观!
还有在各种各样的辱国条约,长枪短炮下也印证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耀武扬威的洋人可以肆意的鞭打他们眼里低等的中国人,可以在中国的领土上建起国中之国,可以明目张胆的在公园门前公告华人与狗不准入园那时候我们方方面面的确远不如别人,也难免人们会有消极的心态。
但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中国已悄然跃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们的进步让世界惊叹不已,但不能自满,不能停下,否则吃人的鞭子又会落到我们身上,那样的疼痛经历了一次便不想再有第二次了。
每个人都要听见方志敏先生那炽热的感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纵然身处风雷雨,坚信朝阳必再遇,相信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奋斗下,我们可爱的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中国》观后感怎么写【篇3】
内容简介:爱国也需要生命,生命力充溢者方能爱国。一个国家政治上多不倒翁式的万能官僚,却少有深远眼光巨大魄力的政治家,学术上多对于强权附会文巧的新式谶纬家,却少有对国家民族具无私热爱的哲学家和诗人。不让作国民的感觉“国”是他们自己的,不让他们明白一个“人”活下来有多少权利——不让他们了解爱国也是权利!思想家与统治者,只责备年轻人,困辱年轻人,俨然还希望无饭吃的因为怕雷打就不偷人东西,还以为一本孝经就可以治理天下,在上者那么糊涂,国家从那里可望好起。
中国人的病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沈从文不仅是位极具个性和内涵的文学家,而且是位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想家。本书精选了沈从文各个时期关于社会与人生问题的思考文字,编选视角独特,所选文章均具代表性。在沈从文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宏阔的社会主题和悲悯人生的生命哲学。给喜欢沈从文的人,或者还不了解沈从文的人,以新的思考。
中国人的病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独立人格”,“自由思想”,道家的清净无为,墨家的勤勉风范,儒家的忧患意识,这一切都从沈从文的文字里汩汩而出。由此,我看到的沈从文便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只把沈从文当做一个美文作家,你已经错了!这是作为思想家的沈从文先生的文字!直指中国人的劣根性,尖锐、透彻不让鲁迅!他一生都在呼唤一个明媚的新中国。你读你知道。
《中国》观后感怎么写【篇4】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想不到这本书能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关系,在这之前,我从未想过能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分析。讲得太透彻了,中国的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这只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全国只能有一个男人--皇帝--所导致的,其他的人要么是太监,要么是奴才,连腰杆子都不能挺直,哪里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既然男人不像男人,女人当然也不能像女人了。上个星期买的这本书,太喜欢了,想不到易中天的书也这么好看,让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现在读完了,又觉得意犹未尽,准备把其他的几本也收罗了。封二有易中天年轻时的照片,想不到年轻时他还挺儒雅俊秀的,呵呵。作为一个男人,易中天能够客观地不带任何偏见地评析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我觉得很不容易。相信每个女人读了这本书,都会喜欢上易中天的。至于男人嘛,我想你们会恨他的……
《中国》观后感怎么写【篇5】
关于辛亥革命最新的成果,我最近读的是人大教授张鸣的《辛亥:摇晃的中国》。张教授曾经在一次访谈中讲到,辛亥百年在即,需要的是总结和反思,而不是吹响爱国集结号。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这场革命符号化,从历史书的雷池里爬到了边上,我就心满意足了。中国人大教授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后记中这样说道。相比主流或传统的辛亥历史叙述,张鸣在这部作品中不少文章颠覆了我对这场革命的认识
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教科书上描述是摧枯拉朽、浩浩荡荡的时代洪流,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变革。在这场革命中,那些参与革命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旗手和主力军,这早就已经成为思维定势,成为试卷里的标准答案。然而,张鸣却用事实告诉我们,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当中,这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历史是充满着无序与偶然的。
历史上真实的辛亥革命,更多的是混乱,是各种各样的人们的权力PK,是各路人马的利益纷争,是真革命与假革命的盛衰浮沉。可以这样说,在这场革命中,我们想像中的孙中山一呼百应的场面几乎是没有的,更多的是各种角色轮番的粉墨登场,各种势力彼此的碰撞消长。
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辛亥革命是各种力量联合起来才取得成功的,不仅仅是革命派,其他派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首先是立宪派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中对此描述较少,张鸣指出,断送清朝性命关键所在是,1908年光绪死去后,朝中大权由一班满族少年亲贵所控制,他们上台收紧权力,尤其是将袁世凯赶出朝廷,成立满人皇族内阁,收回地方的路矿权等举措,使立宪派彻底失望。其次是新军的作用,张教授在书中写到清政府对新军的歧视,这种做法,只是将更多的新军官兵,推到了革命阵营。最后,帮会的作用,比如哥老会、青帮、洪帮。张鸣认为,革命党跟帮会的结合,使得原先对朝廷没有实质危险的帮会,躁动不安,反叛性大增,同时破坏性也大增,对推翻清政府统治也祈祷重要作用。
张鸣在书的最后写到,中国患上了革命焦虑症,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
张教授整本书充满了轻松自在,没有一本正经的教条,以其毒辣的眼光审视着历史,整本书文学性很强,让人读了很舒服,有足够的快感,作者没有杜撰历史,没有大话历史,这是一是综合了历史文学的优秀作品,严谨,但不失诙谐,轻松但不减深刻,不知不觉当中对那段历史加深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