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屈原列传读后感精选7篇

字典 |

2023-05-28 09:40

|

推荐访问

屈原列传读后感

【 liuxuequn.com - 读后感 】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1)

  读后感600字屈原列传1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我们不能抵抗的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是我们就要执着的坚持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向自己的命运屈服低头。而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

  在《屈原列传》中,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不明是非;一次是因为子兰的谗言。最主要的是他——要改革,导致很多的达官贵族不满,但是屈原在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阻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屈原回首再回首,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在这个故事中,屈原有着很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面对国家的灭亡屈原并不是去取悦新的国王,而是毅然决然的抱着石头跳下汨罗江,谱写了一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赞歌。而且,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理想,让自己不再有遗憾,这样任何的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的脚步,因为我们已经经受住了梦想的考验,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而且我们应该时刻清新自己的头脑,不让自己的头脑变得像黄河的水一样浑浊。

  其实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应该学到的是人只有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才会爆发自己的潜能,将自己的困难变成自己的垫脚石,让自己的人生中登上一个又一个的“高峰”。

  读后感600字屈原列传2

  太史公在《屈原列传》中塑造了一个“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屈原,千古流芳。

  就是这样一个屈原,居然被上官、靳尚、张仪等人不明不白地给害了。呜呼!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莫敢直谏,其后楚竟为秦所灭!暖乎!若是屈原不死,秦何以灭楚?何以定天下?历史也许因此而改写也!

  所谓贤人政治,就是说治乱由人,任贤臣而感天地泣鬼神,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用小人则灾祸由此而起,异变由此而生。故周八百年江山是姜子牙之魂保佑,齐之霸业系由管仲,汉兴乃由张子房,蜀兴系由诸葛亮;同样,商亡是杀了比干,楚亡是去了屈原,秦亡是赵高作祟。说来说去,君主只要会用人就可以了,本人才德并不重要。齐桓公好色好小人,但只要全盘信任管仲仍可称王称霸;汉高祖无才无德,但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便可逼项羽乌江自刎。一部中国政治史,由是留下了无数半人半神的名字。

  贤人政治的产生,人皆道是人治体制造成的。的确,西方政治史的名臣没人有像中国名臣被神化的地位,流放了但丁的佛罗伦萨也还是佛罗伦萨。可中国人就真有这么大能耐,一人左右天下事么?

  最明显的例子,诸葛亮。“伏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刘备将二人尽得,天下仍未安于蜀汉。相反,蜀是三国中实力最弱者厂。于是人们只好说,诸葛亮,寸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呀。在人与天的较量中,人们似乎又默认了贤人未必应天而生,天未必感人而动了。这,也算是不走运的“贤人”们的一条借口吧。

  就以屈原来说,《史记》并没有独立的《屈原列传》,而是屈原、贾谊合传为《屈贾列传》。贾谊何许人也?汉文帝时天才少年,献上的削藩、和匈奴、重农抑商、禁私铸币等等政策,都或早或晚被采用,对安定汉江山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可细看贾谊一生,竟发现和屈原一样很不得志,官最大也不到九卿,且又是被谪长沙又是为梁怀王太傅,最后还郁郁而死,才31岁。其贡献胜于屈原,而遭遇却颇为相似。可是汉没了贾谊,照样轰轰烈烈了几百年;楚没了屈原,怎么十几年就被灭了呢?

  由此可见,即便是标榜贤人政治的中国古代,“体制”暗中的力量也还是重于“人治”。与其说是气运,不如说是体制是否适于时世。

  屈原死了,楚国灭了;贾谊死了,汉朝兴了。个中原因,读《史记》的人,不妨去字里行间细细体味。

  读后感600字屈原列传3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生郁郁不得志,终于自沉以终。论品格,屈原是第一流的人物,令人敬仰;而作为政治家,空有才智、抱负,却只能坐视楚国亡灭,无措手足,这又是一种悲哀。

  由此不能不让人想到政治家中成功者的诀窍了。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圭涅提尼,他的政绩为世人瞩目,连一代泉雄拿破仑都崇拜他。他的日记正是研究这些成功政治家的绝好材料。

  如果你看过他的日记,了解其中的先进思想,达观智慧,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思想激进、最具民主革新思想的开明之士。那你可就错了!从他的政绩作为来看,他却是专制君主的最得力大臣,可以说是最顽固的保守分子,不能容忍有任何改革。为何一个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和他所思所想的有如此大差别?这一点他的日记里可以找到答案。他说,在专制君主手下为官必须善于伪装自己,决不可透露自己半点真实想法,“否则谁说出口,谁就完蛋”。因而有句名言是:“表情要开放,思想要深藏。”这一点正是圭涅提尼在政治上获得成功的方法,因而他能左右政局达30年之久。

  同样戚继光为了能做一番事业,便向首辅张居正行贿,送金钱美女,笼络宫中当权宦员,结果执掌了军事大权,当总兵十几年之久,因而得以驱逐倭寇,实行巩固海防战略,成为一代名将和民族英雄。相反,刚直不阿的海瑞反而在政治卜无所作为,一无可述。

  由此看来,这些极为成功的政治家的要素是:宁可个人操守有亏,也要以非常手段获得大权,施展手段。这或许便是马基雅弗利的名言“不择手段,达到最高道德”的绝佳注脚了。相反屈原一生正道直行,反而处处碰壁,不得施展才华志向。这可能是政治恰恰是一个妥协与折中的地方所致。所以有人在美国恭维某个家庭的孩子,说他长大会成为一个政治家,反而招致这个家庭的愤怒,因为政治家在欧美并没有好名声。因此不把屈原归人政治家行列,倒是更近于事实。

  读后感600字屈原列传4

  太史公在《屈原列传》中塑造了一个“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屈原,千古流芳。

  就是这样一个屈原,居然被上官、靳尚、张仪等人不明不白地给害了。呜呼!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莫敢直谏,其后楚竟为秦所灭!暖乎!若是屈原不死,秦何以灭楚?何以定天下?历史也许因此而改写也!

  所谓贤人政治,就是说治乱由人,任贤臣而感天地泣鬼神,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用小人则灾祸由此而起,异变由此而生。故周八百年江山是姜子牙之魂保佑,齐之霸业系由管仲,汉兴乃由张子房,蜀兴系由诸葛亮;同样,商亡是杀了比干,楚亡是去了屈原,秦亡是赵高作祟。说来说去,君主只要会用人就可以了,本人才德并不重要。齐桓公好色好小人,但只要全盘信任管仲仍可称王称霸;汉高祖无才无德,但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便可逼项羽乌江自刎。一部中国政治史,由是留下了无数半人半神的名字。

  贤人政治的产生,人皆道是人治体制造成的。的确,西方政治史的名臣没人有像中国名臣被神化的地位,流放了但丁的佛罗伦萨也还是佛罗伦萨。可中国人就真有这么大能耐,一人左右天下事么?

  最明显的例子,诸葛亮。“伏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刘备将二人尽得,天下仍未安于蜀汉。相反,蜀是三国中实力最弱者厂。于是人们只好说,诸葛亮,寸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呀。在人与天的较量中,人们似乎又默认了贤人未必应天而生,天未必感人而动了。这,也算是不走运的“贤人”们的一条借口吧。

  就以屈原来说,《史记》并没有独立的《屈原列传》,而是屈原、贾谊合传为《屈贾列传》。贾谊何许人也?汉文帝时天才少年,献上的削藩、和匈奴、重农抑商、禁私铸币等等政策,都或早或晚被采用,对安定汉江山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可细看贾谊一生,竟发现和屈原一样很不得志,官最大也不到九卿,且又是被谪长沙又是为梁怀王太傅,最后还郁郁而死,才31岁。其贡献胜于屈原,而遭遇却颇为相似。可是汉没了贾谊,照样轰轰烈烈了几百年;楚没了屈原,怎么十几年就被灭了呢?

  由此可见,即便是标榜贤人政治的中国古代,“体制”暗中的力量也还是重于“人治”。与其说是气运,不如说是体制是否适于时世。

  屈原死了,楚国灭了;贾谊死了,汉朝兴了。个中原因,读《史记》的人,不妨去字里行间细细体味。

  读后感600字屈原列传5

  屈原名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屈原一生中遭遇了两次大的挫折。

  屈原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代表,主要原因是他很有才能和爱国情怀,在楚国遭受打击,但是他始终不背叛楚国。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每读到屈原,想到屈原,总有一种悲叹,一个真真的跋涉者,一个真真坚持自己理想与情操的人,它的结局竟是万般无奈的投江。

  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的人的意志无不在诠释着他对人生的理解,他对生命的看法。

  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总是匆匆走过他短暂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许永远都理解不了古人。

  读《屈原列传》的时候,吸引和震撼我的已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质,而是感慨活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会是一个多么大的悲哀。

  从屈原坎坷的一生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面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挫折,战胜自我,把每次挫折当作前进的踏脚石,最终走向成功的辉煌。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2)

  《屈原列传》与贤人政治

  太史公在《屈原列传》中塑造了一个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屈原,千古流芳。

  就是这样一个屈原,居然被上官、靳尚、张仪等人不明不白地给害了。呜呼!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而莫敢直谏,其后楚竟为秦所灭!暖乎!若是屈原不死,秦何以灭楚?何以定天下?历史也许因此而改写也!

  所谓贤人政治,就是说治乱由人,任贤臣而感天地泣鬼神,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用小人则灾祸由此而起,异变由此而生。故周八百年江山是姜子牙之魂保佑,齐之霸业系由管仲,汉兴乃由张子房,蜀兴系由诸葛亮;同样,商亡是杀了比干,楚亡是去了屈原,秦亡是赵高作祟。说来说去,君主只要会用人就可以了,本人才德并不重要。齐桓公好色好小人,但只要全盘信任管仲仍可称王称霸;汉高祖无才无德,但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便可逼项羽乌江自刎。一部中国政治史,由是留下了无数半人半神的名字。

  贤人政治的产生,人皆道是人治体制造成的。的确,西方政治史的名臣没人有像中国名臣被神化的地位,流放了但丁的佛罗伦萨也还是佛罗伦萨。可中国人就真有这么大能耐,一人左右天下事么?

  最明显的例子,诸葛亮。伏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刘备将二人尽得,天下仍未安于蜀汉。相反,蜀是三国中实力最弱者厂。于是人们只好说,诸葛亮,寸运不济,生于末世运偏消呀。在人与天的较量中,人们似乎又默认了贤人未必应天而生,天未必感人而动了。这,也算是不走运的贤人们的一条借口吧。

  就以屈原来说,《史记》并没有独立的《屈原列传》,而是屈原、贾谊合传为《屈贾列传》。贾谊何许人也?汉文帝时天才少年,献上的削藩、和匈奴、重农抑商、禁私铸币等等政策,都或早或晚被采用,对安定汉江山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可细看贾谊一生,竟发现和屈原一样很不得志,官最大也不到九卿,且又是被谪长沙又是为梁怀王太傅,最后还郁郁而死,才31岁。其贡献胜于屈原,而遭遇却颇为相似。可是汉没了贾谊,照样轰轰烈烈了几百年;楚没了屈原,怎么十几年就被灭了呢?

  由此可见,即便是标榜贤人政治的中国古代,体制暗中的力量也还是重于人治。与其说是气运,不如说是体制是否适于时世。

  屈原死了,楚国灭了;贾谊死了,汉朝兴了。个中原因,读《史记》的人,不妨去字里行间细细体味。

  成功政治家的要素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一生郁郁不得志,终于自沉以终。论品格,屈原是第一流的人物,令人敬仰;而作为政治家,空有才智、抱负,却只能坐视楚国亡灭,无措手足,这又是一种悲哀。

  由此不能不让人想到政治家中成功者的诀窍了。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圭涅提尼,他的政绩为世人瞩目,连一代泉雄拿破仑都崇拜他。他的日记正是研究这些成功政治家的绝好材料。

  如果你看过他的日记,了解其中的先进思想,达观智慧,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思想激进、最具民主革新思想的开明之士。那你可就错了!从他的政绩作为来看,他却是专制君主的最得力大臣,可以说是最顽固的保守分子,不能容忍有任何改革。为何一个政治家,他的所作所为和他所思所想的有如此大差别?这一点他的日记里可以找到答案。他说,在专制君主手下为官必须善于伪装自己,决不可透露自己半点真实想法,否则谁说出口,谁就完蛋。因而有句名言是:表情要开放,思想要深藏。这一点正是圭涅提尼在政治上获得成功的方法,因而他能左右政局达30年之久。

  同样戚继光为了能做一番事业,便向首辅张居正行贿,送金钱美女,笼络宫中当权宦员,结果执掌了军事大权,当总兵十几年之久,因而得以驱逐倭寇,实行巩固海防战略,成为一代名将和民族英雄。相反,刚直不阿的海瑞反而在政治卜无所作为,一无可述。

  由此看来,这些极为成功的政治家的要素是:宁可个人操守有亏,也要以非常手段获得大权,施展手段。这或许便是马基雅弗利的名言不择手段,达到最高道德的绝佳注脚了。相反屈原一生正道直行,反而处处碰壁,不得施展才华志向。这可能是政治恰恰是一个妥协与折中的地方所致。所以有人在美国恭维某个家庭的孩子,说他长大会成为一个政治家,反而招致这个家庭的愤怒,因为政治家在欧美并没有好名声。因此不把屈原归人政治家行列,倒是更近于事实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3)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时光的阴暗已撒满世界角落,随波逐流的种子已经在人心深处萌发。

  而屈原呢?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从长长的历史通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的才华,然而与众不同的个性在世故的社会中不能保全,最终,为独行于世,不忘初心,他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涛涛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澄澈,他拒绝随波逐流。

  而伯夷叔齐二人也是这样,当殷商要灭亡而周要兴盛时,连微于这样的贤人都抱着祭祀器具离开了殷商。武王是圣人,率领天下贤士和诸侯前去进攻殷商,未曾听说有人批评他,唯独伯夷、叔齐认为他不该,殷商灭亡后,天下承认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二人却认为吃周的粮食是羞耻的,即使饿死也不后悔。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忠实信仰。

  在众人苟且偷生时,岳飞特立独行,想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而浴血奋战,在与金求和时,岳飞坚决反对,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但在最后,作文高宗为了与金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而他,也用一生践行了母亲的教诲精忠报国,岳飞虽然被杀害,但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坚持初心,对自己生命负责。

  而在现代,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时,鲁迅以笔为剑,斩除旧思想的荆棘,直指社会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巨龙从梦中唤醒,他在混乱的年代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信念而奋斗不息。

  屈原在江畔遇见渔翁,将自己高洁的品质流露在言谈之中,当时怀王身边已无他的立足之地,他身后是郑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兰的肺腑之言,他不能从俗,他便行吟泽畔: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只好措填则问:指九天以为正兮,其惟灵修之故也,他还不愿随众而降,只好赴清流了。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社会过于复杂,人们来不及思考就被一双手推进看不见的轨道,多数人在这里随波逐流,平凡地走过一生,而那些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人,会随着岁月轮转,成为人们心中的闪光点。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4)

  放假以来,一直在读《史记》。近日,读到了《屈原贾生列传》,记载的是我国古代两位国家重臣、名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中央级别的高官,同时都是文学史上的名家,一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另一个就是东汉文帝朝的博士太中大夫长沙王太傅太子太傅着名的政论家、文学家(也有表述为散文学家)贾谊。

  关于这两个人,很多年前就接触过他们的一些作品,如屈原的《国殇》《离骚》,贾谊的《过秦论》等,但从来没把这两个人往一起联系过。因为前一个生活在战国末期,后一个生活在汉文帝时代,两人相差一百三四十岁,而且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另一个是散文家,所以感觉很难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几天读到《史记》中的这一部分,发现司马迁居然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列传,颇感费解怎么会把他们俩放到一起呢?于是查一查是否有人对此有过论述,可惜没有找到,便凭着个人认识进行一些浅薄的论证,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一、两个人都是大知识分子,都做过太傅,都曾经位高权重。

  屈原被司马迁描述成 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是楚国的大夫,我理解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同时左徒还是太傅,就是太子的老师。从这段描写看,屈原博闻,而且善于治乱辞令,还负责图议国事号令应对诸侯。可以看出屈原负责国家公安司法外交商议国事发布命令等,在楚国怀王时期他真是学识最渊博的知识分子,而且是位置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重臣。

  贾谊被司马迁描述成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博士就是在朝中侍候在皇帝身边、随时准备接受帝王咨询问题的官员。还有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太傅就是太子的老师。梁怀王虽然没有立为太子,但从班固在《汉书》记载梁怀王揖,文帝少子也。好《诗》《书》,帝爱之,异于他子。可见,汉文帝对这个小儿子是很偏爱的,如不是梁王坠马早亡,历史会怎样书写还真就难说了。贾谊能先做皇帝博士,后入选太傅,可见贾谊不仅是通晓诸子百家的少年才俊,而且也曾经是很受汉文帝的信任和重用的,是皇帝的智囊团中的重量级人物。

  二、这两个人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

  屈原为楚国能在七国中称雄争霸,不被强秦所灭,治国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保障民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致力于改革和法制建设。

  贾谊在汉文帝朝中央政府工作期间,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其实也是致力于变法,改良治国制度。

  三、两个人有着相同的人生遭遇。

  两人都由被重用到受到排挤、没有同志知音,最终被弄臣陷害失宠而流放,而且都流放到了长沙。屈原流放了十多年后听到颖都被秦军攻破的消息,写下了有名的《怀沙赋》,然后怀石投江而死,这成了他生命的绝笔。贾谊流放到长沙后,路过屈原投江的地方,触景生情,写下了着名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三年后被召回国都,不久因梁怀王坠马而亡,便郁郁而终,这也成为生命的绝唱。

  司马迁正是读到了贾谊的《吊屈原赋》和《鹏鸟赋》,才对屈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联想到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自己因言获罪、惨遭宫刑生不如死的人生遭遇,感觉和他们二人非常相似,便对他们有了更深刻的同情,尤其在屈原的描写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应该是司马迁自己的影子。

  这就是读《屈原贾生列传》后,在司马迁把屈原与贾谊放一起列传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一点思考,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5)

  这一篇顾名思义,写了两个人,屈原和贾谊。两个的早年经历和个性有些相似,都是早年得志,以文采和博学深得君主器重,但是都遭遇诬陷抵毁,然后一蹶不振,屈原跳汩罗江自杀身亡,贾谊流放长沙抑郁而死。

  简单的说这一篇就是这样。

  作者用了很多篇幅记述屈原和贾谊的文章诗词,大抵都是悲愤喊冤之辞,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小人得志,有才能之士失意,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总之,是这个世界错了,我没错,世既不容我,我将离世而去。

  这两人都是饱学有才之人,但在人格上都有缺陷,早年太得志,没经过挫折,一旦失意,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嗯,不要骂我,我的确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痛,不过学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客观分析,容不得半点姑息。屈原所受的不公平际遇有伍子胥惨吗?有范雎惨吗?他们都可以重振旗鼓,东山再起,为什么他不能?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世界的确是极其不完善的,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怀才不遇之士;有太多的受人诬陷抵毁从此失意的有识之士;世之不公,比比皆是;因此屈原呼天抢地怨天尤人的诗词引发古今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共鸣,也成就了他千古才名。

  其实,从某种角度说,屈原的不如意的际遇加上他抑郁偏激的个性,当然还有他的文学造诣成全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成就,所谓忧愁愤怒出诗人,就是这个道理。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6)

  历史的长河滚滚前进,冲刷着无数的灵魂,该留下的,永垂青史;不该留下的,永生不现

  听?是谁在低低吟唱?只见屈子披头散发,眼神充满了无助与无奈。他,这是怎么了?

  原来,楚怀王听信小人之言,疏远了屈子,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后又遭顷襄王流放,这一代代国君可真是糊涂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屈原出生高贵,生辰吉祥而美好,先人赐予了尊贵非凡的名字,表现了屈原高度的自尊自爱。注重自我修养以及辅佐君王的责任感,时刻不忘振兴楚国,直至生命的终章!文中多次出现的芷草、秋兰等香草更是反映出他高洁的情怀,不同的情趣。他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于引导君王,趁年轻奋发有为,避免老大徒伤悲。

  他终究还是错了昏聩的君王,可恶奸诈的小人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屈原被流放在外,仍心系楚国,仍不忘振兴楚国。直到楚国灭亡的消息传来,他的心,也就跟着死了。

  他不愿苟活于世,他不愿自己被肮脏世俗所玷污,于是,他选择了死。

  他的死,不是懦弱,不是妥协,更不是逃避。他要以死明志,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的死,是自洁,是自爱,是自保,是值得尊敬的,更是伟大的!

  屈原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怀王三次被秦所骗,一任一疏,反复无常,践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国政治的腐败黑暗可想而知。《离骚》正是屈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面对种种邪恶,屈原矢志如一,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他抱着石头,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自杀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终于倒下了。他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担心江中的鱼虾会吃屈原的身体,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包粽子扔入江中。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由此而来。

  为了追求光和热,追求真理,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屈原虽与世长辞,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屈原列传读后感(篇7)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

  我倚着墙,捧着那本厚厚的《史记》,认真品读着《屈原列传》,穿越历史的长河,再一次认识了屈原这位伟大的人物。

  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才高气胜,忠而被谤。他生活在战国中后期,当时七国争雄,其中最强盛的是秦、楚二国。屈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屈原曰: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纵然是用以身殉国来证明自己对国家的忠心与赤诚,从不言悔;纵然楚国江山已是岌岌可危,还是抓住最后一线希望,竭力挽回一切,亦不言弃。他虽身处污泥浊水之中,但不被世俗所玷污。那样一种高洁,堪与日月争辉。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不愿沦于那墙头的草,只随波逐流。而是近乎偏执地抱着那份骨子里褪不去的清高,直至汨罗江边,他宁用生命保全自己乃至是一个国家的尊严,也不愿屈服于现实。

  也许是天妒英才吧,满腔的爱国情怀、盖世的才情,却无处施展,始终郁郁不得志,这就是屈原,一个乱世背景下的悲剧英雄。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却遭到奸佞之人的诽谤与楚怀王的质疑。尽管如此,他仍旧是如白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

  是啊!出淤泥而不染,濯垢水而不污。这就是屈原爱国理想的写照。权势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理想故,两者皆可抛。屈原的高贵,屈原的爱国,屈原的高洁,震撼人心,永垂青史。

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qun.com/z/4894802.html
延伸阅读
您一定也想学习如何写好读后感吧?阅读作品后,我对作者的想法更加了解,心中感触颇多。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下面的“《哈姆莱特》的读后感”也许也许是你
2023-05-28
留学群编辑向大家提供了2023《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相信作品这本书为很多读者带来了内心深处的触动。文字记录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让我们都努力变得更加优秀吧!202
2023-05-28
我精心准备了这份“功夫梦读后感”,希望它能够让您感到满意。一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它能够帮助我们打开内心智慧的之窗。读完一本书后,我们不仅能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悟的启发,还能够获得自己
2023-05-28
下面是留学群小编为你推荐的“读三打白骨精有感”,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文档的撰写工作是我们每天的常规工作,在写之前我们可以看一看别人写的优秀范文,通过借鉴优秀范文的架构,可以提升
2023-05-28
阅读是一种热爱,也是成功的秘诀。每一次读作品,都感受到满满的感动与启示。为了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将所学东西记录在读后感中。然而,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似乎是一个挑战。小编整理了
2023-05-28
静下心来读书可以使我们戒骄戒躁,作者写的作品在阅读时引发了我的共情。我们在写读后感时,一定要从心出发,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写读后感对于我们自身有什么好处呢?请阅读以下编辑精心
2023-02-08
你是否正在考虑如何写出一篇关于某篇作品的读后感?阅读文学作品后,我们能够得到很多启示。通过撰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留学群为大家推荐一篇标题为“货殖列传读后
2023-05-22
屈原读后感篇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抗拒的困难,这些困难会让我们动摇对这个梦想的信念,但我们必须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不要向自己的命运屈服。屈原就是这种形式的代表。《屈原列传
2023-04-25
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是很愉快的事情。提起作者,大家一定都读过其所写的作品吧,不妨通过书写读后感的方式,将一些人生的感悟一一记下。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写好作品读后感呢?
2022-12-23
那怎么写能把这奇妙的感觉写出来呢?我们阅读作者的作品,能从中收获古人的智慧,读后感可以理解为看完书或者听完书的感想。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留学群整理的“效率读后感
202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