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端午假期作文(篇1)
今天的推送,我们想分享一份来自端午节的心情。
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仙草也想提醒大家,“端午节记得洗头!”(真是很奇怪的提醒)。
假期愉快啦,这是一篇约会中的我们发出来的推送。
大概是受了我妈的影响,我对节日这件事,总是尤为在意。
什么日子应该吃什么东西,她一定要落实得明明白白,三月初三要吃青草饭,端午节要吃粽子,冬至要吃冬至茧。到了我这,就一定是什么节日就写个什么随笔出来。
但我一直没有写过端午节。
这个节日实在太普通了。在我的印象里,它只是一个可以回家的日子。
每年端午节的中午十二点,老妈都会叫我们去洗头,因为这个时候的水是龙舟水,能够洗掉污垢,祛病消灾。
我小时候还真对这种话深信不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会闹哄哄地说要去洗头。
我也不知道我怎么对洗头有这么大的兴趣。
有一年的端午,不知道弄什么事,就给忘记了,坐在客厅里,突然拍手,“妈!我忘记洗头了!”
反而我妈苦笑不得地说没事。
没有粽子的端午,是不完整的。
我们家一般吃的是咸粽子,也有甜的,叫栀粽。与其说是甜的,其实并没有什么味道,需要沾白糖。
我喜欢这种粽子。
栀粽不能用刀切,因为是糯米做成的,非常软黏,要用线切开。
我很喜欢做这个工作,用一根细细的线,绕粽子一圈,交叉一拉,就切出一片。往往复复,全部切好之后,撒上白糖,软糯中带着白糖的清甜,特别好吃。
咸粽子就是另一种口感了。里面有丰盛的材料,红豆绿豆花生莲子,还有猪肉和鹌鹑蛋。
对我来说,咸粽子里面是一定要有一个鹌鹑蛋的。有时候吃到没有鹌鹑蛋的粽子,总觉得吃了一个假粽子。
其实端午节的食物,我最喜欢的并不是粽子。而是一道叫做“糟菜蛋”的菜。
可在网上怎么都找不到资料。
我还在票圈做了个小调查,其实这个东西是真的存在的。食材是咸菜、鸡蛋、猪肉一起煮,加盐、糖、醋,煮出来酸甜可口,特别下饭。
鸡蛋煮出来必须是完整的一个窝蛋,汤也不能多。做好之后,舀一口吃进嘴里,有一点点醋的酸味和糖的甜味,特别好吃。
配这个我每次可以吃掉一大碗饭。
这道菜虽然食材简单,但是煮得好吃非常难,因为酸度和甜度很难控制。不同人做出来也不一样,有的偏甜,有的偏酸。
我最喜欢老妈煮的糟菜蛋,会偏甜一点,咸菜也很多,用来拌饭特别开胃。我姐今年端午回家,理由就是想回去吃糟菜蛋。
端午节还会吃咸鸭蛋。
网上说,端午吃蛋是普遍都有的习俗。有的`地方是吃茶叶蛋,有的是吃水煮蛋。家里的风俗是必备咸鸭蛋,切开之后蛋白和蛋黄颜色分明,蛋黄渗出油来,亮黄色特别诱人。
小时候觉得蛋黄是最好吃的部分,也是最珍贵的,因为那块蛋黄就那么点,筷子一戳一出,蛋黄就没了。
所以我总是小心翼翼地从边边开始挖,弄一点点放进粥里面,很快就融化了。长大后反而觉得蛋白好吃了,咸咸的,很好配粥。
写着写着,想起了一个不算端午特有的食物 —— 青梅。
准确地说,青梅应该是在端午前的时令水果。
一直觉得青梅是个很有意境的果子。什么“青梅煮酒论英雄”啦,还有“却把青梅嗅”等等,把青梅描写得阳春白雪。
现实中的青梅吃起来其实又苦又酸又涩,所以青梅常常是用来酿酒或者腌制。
我们家乡对青梅的称呼是“竹梅”。
最喜欢的就是腌竹梅。分咸和甜两种腌法。
咸竹梅用盐腌,不加糖。具体方法是将竹梅洗过一遍,然后洒盐上去,一层竹梅铺一层盐,然后装缸密封。
竹梅被盐腌出汁来,盐融化变为水,汁水交融。日子长了,青色的梅子变为棕黑色,一颗夹出来,一戳,汁水渗出来,里面果肉都是软的。
这个时候的梅子又酸又咸,大多是家里用来烹饪调味,蒸鱼的时候下几个酸梅,味道更足。
外婆家之前有一缸腌了十多年的酸梅,摆在餐桌旁,极为显眼。有时候,她会舀几颗出来准备煮鱼,我就趴在桌边,靠近放着竹梅的小碗,酸味扑鼻而来,不自觉地就咽了几下口水。
某一年,突然发现那一大缸酸梅不见了,外婆说吃完了。我心里才惊觉,这就是时间流逝的证明。
看上去永远不会吃完的酸梅,也会有吃完的那一天。
我记得自己写青梅时,总觉得它是端午时节的水果。我爸还笑我,到了端午,青梅早就没了,大家都开始吃杨梅了。
但被他笑过之后,我还是忍不住把青梅写进了和端午有关的文章里。
要是被我爸看到,一定又要一本正经地纠正我:“青梅是三四月份才有的,端午要写杨梅。”
关于端午的记忆好像就这么多了。
所以我一直没有写端午,是因为可以写的好像并没有很多。
现在写出来,也全都是些吃的东西。
离开家之后,反而越发想念起家乡的吃食来。
中国人的爱往往含蓄内敛。
不会直白地对家人说我爱你,不会张扬地说“我想你”,只能通过食物来表达出这些爱,一句“我想吃你做的饭”,就包含了太多情感在里面。
想起前年端午的时候,在佛山的一个村子里看赛龙舟,我在佛山蹭了一顿龙舟饭。
那一天,全村的人摆桌吃饭,饭食也特别丰盛。
只是,如果可以选,我还是会更想回家去吃简简单单的一盘“糟菜蛋”。
一边用汤勺舀下一大勺咸菜,伴随着酸甜的汤汁淋在饭上,一边听老妈唠叨我们“只舀酸菜不舀鸡蛋”,然后吃下一大口:
“啊,真好吃啊!”
这才是我对这个节日的全部期待呀。
好了,我要赶在今天结束前去洗个头,提醒自己,也算是认真过了个端午节。
你们也要记得洗头哦。
晚安。
我的端午假期作文(篇2)
端午节到了,我早早地起了床,顺着一股香味走到餐桌前。看到那一桌的佳肴,正准备狼吞虎咽起来。
快要吃完时,外婆走了过来,对我说:“桌上这杯水要给我喝完。”我顺着外婆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一杯黄黄的水,便问:“外婆,那是什么?”外婆耐心地解说道:“这是观世音菩萨的药方,喝下这杯水,可以避免瘟病发生。”我听了,打量了那杯水好一会儿,端起后喝了一小口。一开始,那水碰到我的舌尖,甜甜的、凉凉的。我迫不及待地把水咽了下去,那味道出乎我的意料,那中药般苦苦的感觉流进我的心窝窝。我皱起眉头,做出了一个难受的表情,对外婆说:“外婆,难喝,不要了!”只见外婆严厉地对我说:“整杯喝完!”我没办法,闭着眼睛,一口一口地喝了下去。
终于,我干完了这杯难喝的东西,就在我喘气的时候,外婆一手拿着水盆,一手拿着柳枝,像一个观世音把南海的圣水洒在我的身上,东一点,西一洒。我摇了摇头,苦苦地哀求外婆:“迷你观世音,求您发发慈悲,饶了我吧!”外婆坚定地说:“可以避邪!”说完,到各个房间“施法”去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也下楼了,外婆也是同样的“待遇”,弄得爸爸妈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我跑到外面玩,发现家门上插着艾青和昌蒲。当我们一家到奶奶家时,也是喝水、洒水……真怪啊!原来这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不过,如今在城市里已不常见了,今天突然搞一次,才感觉非常新奇、特别!
我的端午假期作文(篇3)
端午三日,作业多,逸事亦多。
所谓端午,吃棕必不可少,先有包棕,然后有吃棕。电视一开,室中人聚于一桌,桌上摆有至三盆粟米、杂食、箬叶。左手持一叶,右手捯粟,呈筒状,呈块状,形色各样,讨人甚喜矣。
做棕亦费气力,歇息间目端电视,打扫家室,于阳台眺望之,岂不闲适矣哉?
作业多,多至不可数也。昼做之,清凉之气缭绕,下见题海,顿时热浪袭之于脑,面生冷汗,心忧是否能成于昼夜之间,遂狂做,慢做,细做。下亦能见作业之,衰犹然生于心,四肢如被拔筋抽髓,软弱无力矣。
或之谓E听说,坑人也,愈读愈不准,配音作业之难,难于望天至极邪。吾曰:听说之配音,亦难,至难,亦至善,亦使吾进步之。虽时至难。
箬叶多,则棕亦多,则需包三时。隔天亦包之,又围桌做,电视开之,左手塞粟,右手握叶,叶呈方状、筒状,不亦乐乎。
久时,下见盘盘棕,棕香香入鼻;久蒸。下见棕棕盘,棕美美入嘴。
作业虽多,多不过勤,亦多不过奋。面生愠色,自强也,乃题笔以奋,以省为体,与作业战之三时,亦苦亦甜,终果,心了之,乐作业之多,而奋起之己至多,作业终不抵也,作业亦无力回天邪。
忽忆起,室中置有几多蕉,既食之,竟觉其味美,心放松之,外物亦不同。
咦!吾欲以文言作章,甚惊异也,亦可见才华之横溢邪?后生小辈,文言之文,也能驭之,怪哉,才哉。
端午逸事,人逸、室逸、境逸。
我的端午假期作文(篇4)
今年的端午节很特别,有三天的假期,虽然三天不多,但对于往常,已经是够了的,但教师布置的“山”很高,所以我一点都不快乐。
第一天是6月7日,星期六。上午,我照常去了小记者班上课,中午,待我“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后,电话铃响了,是下午上课的老师打来的,他说下午不用去了,我可乐疯了。利用下午的时间,我画完了一张色彩。傍晚去了外婆家。
第二天,对于我来说是最没劲的一天,因为这一天的时间,我全送给了作业。为了明天的电脑时光,我必须要做出“十分”的努力。
第三天,哎,今天,我才明白了那句“皇天不负有心人”的意思,“泡”在电脑前可真爽啊!再看看哥哥,正埋头在与作业“血拼”,我暗暗发笑。
但是妈妈不让我多玩,因为快期末考试了,我的数学并不是很好,所以妈妈让我好好补一下。
我是“QQ迷”,对“QQ飞车”很喜欢,但为了我做副班长的“荣耀”我只能默默地关闭电脑。
书房传来哥哥得意的笑声,我知道他飞车又得了第一,我心里痒痒的,好想再回到电脑前。
在培训班,听着同学们,我在玩电脑,我在聊QQ……我好羡慕,但愿老师以后别再布置那么多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