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当我们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借助观后感将观看之后的心得感悟写下来吧,写观后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蕴含的哲学历史和文化元素,推荐一篇有关“悬崖之上观后感”的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欢迎您阅读本网页希望您会喜欢这个网站!
悬崖之上观后感 篇1
燕雀禺槀山
悬崖之上刚开始看的时候,第一眼我觉得刘浩存很不搭,朱亚文,张译,秦海璐,这三个人都是沉稳,有阅历的老戏骨,只有她,可能用初出茅庐比较适合。可是,突然之间我反应过来,当年的那些先烈,他们其实就是在刘浩存这种年纪投身于革命的。我的潜意识里总认为他们是一群耄耋老人,可是很少会想到,他们是在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年龄,投身于革命事业。黎明,为了黎明,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等到革命胜利了,黎明的曙光到来了,他们有的已经看不到了,有的却已垂垂老矣,没有真正享受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悬崖之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书上常说千古艰难唯一死尔。可是,他们却已将生离死别视为平常。周乙在最后一直告诉小兰,牺牲的两人走的时候没有经受严刑拷打,都是被当场击毙的,是他不想让小兰知道,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同志,在死前经受了多少苦难折磨。小兰心里也存疑,可是只要周乙没有承认,那么心中就还有一丝幻想。可惜这一切,却需要周乙承受,负重前行。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我一直觉得陈毅的绝笔诗“此去泉下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威武霸气,豪情千丈。可是,是何等的豪情,何等的勇气,何等的坚韧,让一个人在身陷囹圄随时都会身死的情况下,还想着死后继续战斗?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我无法代入自己。但是我知道自己做不到,心安理得享受幸福生活的我,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这些来之不易,却做不到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去感恩。
当年的乱世之中,有多少人就这样隐秘的工作,隐秘的消亡牺牲,隐秘而伟大的他们,值得我们去敬佩,去歌颂,用荧幕来展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惊心动魄。
悬崖之上观后感 篇2
尊敬的周乙先生:
说实话您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战友,在帮助受尽折磨的老张逃离时,您果断地把枪给了他,愿意以自己残废的代价,来换取他的自由。那一刻,您举棋不定了吗?没有,我体会到您很坚定,时刻准备牺牲自己。
您也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好朋友,老张想殊死一搏冲出关卡时,他说出了自己的三个愿望,您把手伸过去,意味深长地对他承诺,“我一定会完成。”最终,您冒着被暴露的风险下,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您内心纠结了吗?没有,我体会到作 文 吧您心中对老张牺牲的愧疚,但您没让他留有遗憾。
您还是一个温暖的大哥,在任务结束后,您对小兰说,“我希望你能看见黎明。”并把致命的药片拿走了。您真是个暖男!我体会到您对小兰的关怀,想让她在这黑暗的时光里,有一缕阳光;体会到您对祖国的爱,来挽救饱受侵略的民族,获得自由。
我仿佛能看到您帮助共产党员执行任务时的身影,您一次次受到痛失战友的折磨,我热泪盈眶,您是我们的英雄。
望着黎明的小笼包
2021年6月13日
悬崖之上观后感 篇3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扶持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伪满”政府哈尔滨特别警察局特务科屠戮地下抗日组织及爱国人士,犯下了滔天罪行。故事就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了。
影片中,日本人有一个秘密杀人场,据说进去后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走出来。就在1930年的秋天,那儿发生了一起越狱事件。一个月后,日本人把这个秘密地点炸掉了,而越狱活下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王子阳。地下党员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就是要送王子阳出境,让他在国际社会发出声音,在国际上揭露日本人的罪行。这个行动的代号就叫“乌特拉”。在“乌特拉行动”中,许多英雄的共产党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整个影片没有宏大的场面,没有热血沸腾的热战镜头,每个人物都在自己的角色中抱着向死而生的决心,肩负着历史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为完成使命而不放弃每一次生存的机会。尤其是张宪臣被捕后,面对生不如死的摧残和折磨,依旧保持顽强的意志力逃出敌人魔掌的故事镜头让我难以忘却。
故事的最后,周乙问:“你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意思吗?”刘浩存答:“俄语里是黎明的意思。”乌特拉行动,它不只是一个代号,它还代表了一种信仰,一种中国终将走向光明的信仰,一种中华民族终会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的信仰,一种代表了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精神的信仰。
英雄不问出处,他们是无名的英雄,是新中国成立的幕后英雄,他们没有浴血奋战在炮火前线,但是他们的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潜伏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为人民点亮了天空的明灯。也许在那英雄的墓碑中根本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但我相信无名英雄们已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们已经看到了用他们自己生命换来的光明的今天。
悬崖之上观后感 篇4
你知道新中国是怎么建立的吗?你知道新中国的诞生有多少先辈流血牺牲,默默付出,肝脑涂地吗?今天,我看了献给党生日的抗日谍战电影《悬崖之上》。
故事一开始,就是黎明时分。漫天大雪,四个人偷偷降落在一片树林中,他们是从苏联回来执行任务的老张,王郁,楚良和小兰。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潜伏回来,是为了营救一个重要的人物。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个人物在哪。
可是这难不倒他们四个人,他们为了不暴露,分成两组。老张和王郁是夫妻,经验丰富,但是为了保护两位年轻的同志,老张带小兰,王郁带楚良。可是由于叛徒的出卖,敌人找到了他们,多亏他们受过专业训练,早早就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几番周折后,老张还是被捕了,在狱中,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但他咬紧牙关,与敌人斗智斗勇。在和打入敌人内部的周乙取得联系后,老张迅速权衡,要保全战友,让战友来完成这次任务。关键时刻,俩个人千言万语,都化作对任务的交接交代工作,周乙眼睁睁地看着战友满怀希望地走向死亡,也只能把眼泪生生咽回去。从天而降无声无息的大雪,难凉热血。
这次任务的关键是找到日本对我国进行活人体试验的证据和证人,王子阳是人体实验唯一活下来的人,需要他来揭露日本人的所作所为,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为了使命,为了这个目标,老张和周乙他们有人为了保护同伴牺牲,有人被敌人抓住服毒自尽,有人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有人还需要在紧要关头做出最不忍的选择:将自己好同志活活打死。他们之所一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着伟大的信仰,这种信仰让他们视死如归,让他们看见自己孩子流落街头仍然选择坚强地与敌人斗争。电影并没有过分渲染老张他们有多么崇高,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心疼自己的骨肉,有自己心爱的人,会疼会痛的健全人,可是为什么他们表现的像钢铁战士。他们这次的任务叫“乌特拉”,俄语的意思就是黎明。老张面对着黑暗的哈尔滨,一城飞雪,仿佛映出了夜晚的黑,老张告诉年轻的小兰:“你会看到黎明的。”
是的,我们都看到了黎明,我们沐浴在阳光下,自由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这些阳光和黎明,是老张他们用生命前赴后继换来的,他们曾经把自己无数次至于悬崖之上般的绝境,用自己血肉之躯在这悬崖峭壁徒手开出一条荆棘之路。这些英雄走过之后,黎明才来,鲜花才开,长路才通往自由和美好。
看到这里,全电影院的人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我们欠英雄一声谢谢,可是我们没有机会告诉他们,这些忠魂永远地埋葬在青山绿水中,化作大地春泥哺育滋养着新中国。让全国的孩子都沐浴在黎明的光芒中,一定是他们想看到的最好的景象。
以上是小编精心帮大家整理的悬崖之上观后感精选17篇,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悬崖之上观后感 篇5
2021年4月29日晚,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悬崖之上》。心有所感,以一个生长在东北、学习视觉传达专业的普通人的视角,做此影评。电影开场,一片透着寒冷灰蒙的林海雪原映入眼帘。以每个人落地为视角,摇晃干脆的运镜和紧张急促的音乐,迅速把观众拉入电影的氛围和情境。落地之后啊,便是一场预计中的死别。俄文的纸盒,四颗白色的药片,随时准备着保护组织。层层埋伏,层层堵截,层层安插,层层叠叠复杂交织。无辜的,不无辜的;知情的,不知情的;叛变的,未叛变的;世人眼中遗臭万年的,世人眼中为国为党尽忠的;多少人啊,在这张巨网中被绞。且这张巨网,又何曾只覆盖了电影中展现的东北那一片土地呢?东北,全国,世界,过去或现在,谁未曾在网中沉浮? 这部电影,采取了小标题的形式阐述,完整的做到了起承转合,不突兀且令观众易于理解。客观的说,我认为小标题可以令更多的人接受这部电影,且剧情严谨,明暗线交织每一处的信息都会在后边一一对应,以及部分关键台词的重复,彰显导演编剧功力。这是一部群像电影,而不是定下一个人为“主角”。人物塑造的丰满,他们是在苏联受训的特工,是共产党人,也是一个普通人,并非无情的冰冷机械。所以小兰既可以冷静的执行任务消灭敌人,在也只能在难眠的黑夜情感外露,担心另一组的同志;张宪成既成熟老练,也会本可能脱身的情况下去为了一个渺茫的希望去问孩子。周乙既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潜伏者,也会为了张宪成毫不犹豫的想留下疑点;在张宪成决定牺牲时,反复询问“还有呢”,细微的表情显露着他的哀伤;会在苍茫的林海和天空下,流露出脆弱,“我都在现场,可我不能救他们。”;收走小兰的药片,要她活着看到黎明。可是,这颗药片,很可能成为他自己的一种准备,他自己是否打算有一天,看见黑暗散尽,黎明到来呢?这样的情节还有很多,所以他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本部电影的人物塑造方面,相当成功。 在美术,场景服道化方面,《悬崖之下》也十分出色。从开始到乌特拉行动由其他同志完成之前,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天空中都飘着雪,拍摄都泛着冷调。直到王子阳同志被救出,行动成功了,同样的林海雪原,最后一个小节的天空才变成晴天,阳光显露出了暖意。“我们能看到黎明吗?”能看到,最后的晴日也营造暗示了这个氛围和未来,同时令观影者心头微微放松。场景和服道化并非我的专业,不随意评价。但以经常看影视美术和氛围图的观者视角,本电影的该方面审美相当高,东西道具服装调性味道都是对的。向该片的主美术表达敬佩之情。在音乐方面,我也要单独拿出来说一说。电影艺术,是视听的艺术,但在诸多影评中对于音乐的评价并不多,很期待等待公映之后发行的配乐专辑。非常明显,《悬崖之上》在配乐方面也用足了精力,音乐在一个台词不算多的电影中尤为重要。烘托台词没说的,传达台词没有传达的。幕后我毫不怀疑有一个交响乐团为之倾注心血。如第一段所说,从电影开场音乐便开始起到作用,急促短频的弦乐塑造出了被追杀的氛围感。略平静时候的长频的弦乐,斗智斗勇时诡谲的演奏,无言哀伤时的演奏,都极为重要。而且大部分时候,音乐充满着苏联的味道,你一听就知道这东西属于苏联。可以说,没有背后的交响乐队演奏的音乐,这一部电影会不完整,绝对没有现在如此出色。也许观众会察觉到音乐在带动情绪,但察觉到,只会愿意被带动,沉浸其中。片尾曲的词曲,也为电影做了一个很好的收尾,我也愿意收藏电影配乐的CD(如果有发行价格也可以承受)。这是整部电影的成功。 还有台词方面。如上文所说,做为一部谍战题材的电影,《悬崖之上》的台词我的感受是偏少的。许多内容,都在演员的演绎中表现,以音乐为媒介诉说。过多的表达会极大的降低电影整体水平,过分的克制则容易晦涩难懂受众小令电影评价两极分化(此处并非否认一些作品)。做到克制的表达且不晦涩,这同样体现出了导演和编剧的功力。 “你知道,乌特拉是什么意思吗?”“乌特拉是黎明的意思。”行笔至此,主要想表达的内容已经表达结束。在结尾处,我忍不住想说,黎明一定会到来,将天空变得更加明亮。我爱东北这片土地,我爱这个国家。向每一位为国家做出奉献和牺牲的人致敬,有了你们,我们才能享受着有主权的和平,我才有机会坐在屋中写这样一篇影评。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付出,在屏幕的这一边,再次像您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