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重阳节作文 |
重阳节日记 |
重阳节资料 |
重阳节手抄报
你知道专业的范文是怎么写的呢?编写好记述文档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范文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广泛承认。范文的意义在于建议我们在做整体构思时需要注重系统性,挑选了一篇网络上非常出色的“重阳节诗句赏析”文章分享给大家,本文用意良好建议您收藏以便回顾!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1)
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
宋·方回
山雨初开一望之,似无筋力可登危。
每重九日例凄苦,垂七十年更乱离。
今岁江南犹有酒,吾曹天下谓能诗。
肯来吊古酣歌否,恰放黄花一两枝。
《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的作者
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 。江西诗派殿军(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 )。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 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2)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采桑子·九日》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王维诗中景象。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3)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出自清代的《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鉴赏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九,即重阳节。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这是序灯于重阳佳节在吴山与众友聚宴正值下雨时,次友人之韵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主要描述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湖天空阔的清新景色。既慨叹自己年华渐老,亦称颂友人诗才高迈。诗中用了不少的历史典故,但尽皆贴切准确,更增诗情诗味。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4)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日登山》的注释:
⑴《晋书》:陶潜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后自造焉,潜称疾不见,既而语人曰:“我性不狎世,因疾守闲,幸非洁志慕声,岂敢以王公纡轸为荣耶!”弘每令人候之,密知当往庐山,乃遣其故人庞通之等赍酒,先于半道要之。潜既遇酒,便引酌野亭,欣然忘进,弘乃出与相闻,遂欢宴穷日。弘后欲见,辄于林泽问候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⑵陶渊明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⑶《艺文类聚》:《续晋阳秋》曰: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之,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梦梁录》: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⑸《北堂书钞》: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刺史,辟陈蕃为别驾,下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⑹《方舆胜览》:响山在宣城县南五里。《一统志》:响山,在宁国府城南五里,下俯宛溪。权德舆记:“响山,两崖耸峙,苍翠对起,其南得响潭焉,清泚可鉴,潆洄澄淡。”
⑺霜丝,乐器上弦也。
⑻《韵会》:“胄,裔也,系也,嗣也。”
⑼《列仙传》: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日,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
⑽《山海经》: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郭璞注:冰夷,冯夷也。《淮南》云“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穆天子传》所谓河伯无夷者,《竹书》作冯夷,字或作冰也。《河图括地象》:冯夷恒乘云车,驾两龙。白龟,事未详。《楚辞·河伯》云:“乘白鼋兮逐文鱼,气汝游兮河之渚。”白龟殆白鼋之讹欤?
⑾《广韵》:“酹,以酒沃地也。”
⑿木华《海赋》:“波如连山。”太白本其语而倒用之,谓“连山似惊波”,遂成奇语。
⒀谢朓诗:“合沓与云齐。”吕向注:“合沓,高貌。”
⒁《说文》:“酩酊,醉也。”
⒂卢照邻诗:“客散同秋叶,人亡似夜川。”
⒃《晋书》:孟嘉为征西桓温参军,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燕龙山,僚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嘉帽堕落,嘉不之觉,温使左右勿言,以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嘉,著嘉坐处。嘉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
《九日登山》的赏析:
这首诗题为“九日登山”,是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根据诗义,此诗当是作者偕一宗室为宣城别驾者,于九日登其所新筑之台而作,诗题或许有缺文。
《九日登山》的作者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5)
九日登盛林山
清·姚学塽
孤阜试登攀,阴晴指顾间。
归云仍带雨,斜日忽衔山。
风物重阳好,浮生几日闲。
明年望乡处,落叶满燕关。
《九日登盛林山》的作者
姚学塽(1766—1826),字晋堂,一字镜塘,归安(今湖州)人。清嘉庆元年(1796)进士,官内阁中书,时和珅为大学士,按清例,内阁中书要对大学士行弟子礼,学塽耻于以和珅为师,弃职归家,和珅事败,才入京供职。后转兵部主事。一生耿直清廉,不附权贵。在京供职,不带亲属,独居僧寺破庙,生活简朴,拒受一切馈赠,一些权臣因其名节,也以平辈视之。论学强调致知、力行、慎独,认为“三者之中,慎独尤急”,对理学持保留、批判态度,曾说:“宋儒之学,非尽于宋儒之书而已也,本之于经,以深其源;博之以史,以广其识;验之伦常日用,以践其实;参之人情物理,以穷其变,不必终日言心、言性而后谓之理学,亦不必言太极、阴阳五行而后谓之理学也。”著有《竹素斋集》10卷。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6)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小编收集了重阳节诗句赏析,欢迎阅读。
1、(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
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
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
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3、(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5、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6、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7、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8、九日作(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9、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10、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1、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2、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3、九日(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重阳 南宋·文天祥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
只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
15、漫兴 十八 元·王冕
雨阻龙山会,云荒戏马台。且看黄菊放,休待白衣来。
事业书千卷,功名水一杯。登临聊复尔,吟啸漫徘徊。
16、九日书怀 元·王冕
玉露霏凉木渐酡,每逢佳节惜年华。
青山叠叠多归梦,白发萧萧不在家。
触景漫思千古事,无钱空对一篱花。
相知相见情何已,石鼎山泉且煮茶。
17、至正戊戌九日感怀 元·叶顒
风急登高野客伤,悲笳声里过重阳。
正须击剑论《孤愤》,何暇携壶举一觞!
白骨不埋新战恨,黄花空发旧枝香。
寒烟冷日东篱下,西望柴桑路更长。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7)
九日用前韵
宋·张纲
闲里光阴逐水流,重阳忽复故园秋。
休言白发从教老,试插黄花也解愁。
感旧有时曾落帽,凭高无力更登楼。
昏昏病懒唯堪睡,诗债休催未暇酬。
《九日用前韵》的`作者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宋徽宗期间,张纲以首贡进入太学,应试内舍、上舍,均得第一。崇宁殿试御赐状元及第,授太学正。政和五年张纲被委任国子监。由于蔡京当权,士无大小皆出其门。张纲官居京都后只去蔡家造拜一次,以后绝然不往,引发蔡京不满。政和六年,张纲迁任太学博士,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他进朝入对,论“君子小人混杂,风俗奢靡,宜以祖宗为法”。因常与蔡京观点分歧,遂出任主管玉局观。期间,朝廷计议派遣宦官童贯、蔡攸率兵出使朔方,张纲力论不可受恩不报而出兵朔方,他的谏言未被采纳。朔方加强联盟,严守都城,戒(jie)严辖区,童贯、蔡攸领兵攻克不下。徽宗下诏:凡在上城垛固守满月者皆调升俸禄。张纲又进言:主忧臣辱,义当而已,因此受赏吗?谁料此言激怒徽宗,遂将张纲调离京都,出任两浙提刑。
江南东路将领王进剽悍,手下官吏因很小过错或得罪,皆被钉手于门。张纲奉诏前往究查。王遣兵围攻起事,被张纲按下就问,严厉治罪。张纲因此遂为监察御史,任上,他令郡城按月向提刑申报羁押囚犯存亡数,年终根据羁押人数多寡,考核评定政绩优劣。
靖康元年(1126年)六月,东方出现彗星,钦宗诏谕求言。张纲上疏:求言易,听察难,各主司部门应详审奏章,考究真情实况,一般事宜则力求简略。钦宗遂频谕宽恤民力。张纲又奏利民80件事,求请颁布中外,但因得罪秦桧被罢官回乡,隐居茅山华阳洞20年,秦桧死后方出山任职。
孝宗登基(1163年),屡次召张纲出任辅政,他因年事已高,坚持不出。孝宗又专下辞赴行诏,令所在州郡对他常加存问,并赐羊、酒以示优贤。张纲常在案牍之余埋头著述,著有《华阳文集》40卷(收入《四库全书》)、《确论》10卷等多种著作。卒谥文简,祀七贤祠。《宋史》、《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皆载其迹。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8)
戊辰重阳绝句
宋·刘克庄
冯唐白首尚含香,卫武谆谆肯惰荒。
万一享年如二老,犹堪烂醉十重阳。
《戊辰重阳绝句》的作者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
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9)
宋·李昴英
恰重阳日到南山,小摘黄花供绿樽。
钟叩一声萧寺晚,移舟载月过前湾。
《重九日游南山峡觉海寺》的作者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 上京会试,原已被取定为状元,唯因其治学的《春秋》观点未为皇帝欣赏,故尔改取为第三名,因此而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
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内曾因劝阻太守的残民暴行未果而愤然离开汀州,被当地士民沿途拦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时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变维护了地方的安宁。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期间随崔与之平定广州军队哗变,并在城墙上用绳索缒下到围城的军营中与乱兵谈判从而平息了兵变。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权臣史嵩有指使谋杀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请求严惩史嵩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间,又上疏弹劾京兆尹的贪残,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着皇帝的衣袍继续陈述,因而被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仪”而被解职调往外地。
但理宗也认为: “李昴英,南人无党”(指其正直,不结党营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为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李昴英复职后仍刚直不阿,一再严励抨击丞相贾似道等人的胡作非为。当御史范天锡弹劾佞臣而遭解职时,李扶扬正气,除上奏本声援范天锡外,更自请辞退以示与奸佞决裂。虽然朝廷其后又拟召他任端明殿大学士,佥枢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
重阳节诗句赏析(篇10)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小编收集了重阳节诗句赏析,欢迎阅读。
(唐)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唐)王缙《九日作》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唐)杨衡《九日》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文森《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南宋)文天祥《重阳》
飘零万里若为家,一夜西风吹鬓华。只有新诗题甲子,更无故旧对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