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现代文化 断裂 传统 衔接 如何 语文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sanwen
导言
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就目前的情形来归纳分析,大致有两条平行线在延伸,一是由新课程理念导引出来的对高中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协调统一这一问题的关注,再者是高中语文教育紧紧围绕着应试训练大抓升学率这一时下的主旋律。从表面上看,这二者是互为矛盾、互相抵消的关系,但我们根据教育的培养和选拔人才这两大功能来探究,它们似乎又是互为依赖、互相促进的。
一
高中语文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如下原则:
第一、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
第三、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第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以上四点。强调了高中语文教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所谓以人为本,可以理解为针对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而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在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顺应宇宙自然的运行规律,要培养一种与万物和谐相处的博大胸襟。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一方面给人本身的生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致使我们认为现今的科技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古人的智慧,对古圣先贤的箴言也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的情绪,于是就有尼采们宣布道:“上帝已死”,但另外一种鲜活的生命却仍未立起来。
在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巨无霸式的无情的尖端科学工具,近三百年来,将我们原来美好和谐的生存环境糟蹋得惨不忍睹,人类大地母亲鲜活的富于灵性的乳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不再流淌;随着冷兵器以及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结束,现而今的人类已经拥有了足以毁灭自身若干次的核武库。
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是有局限的,人类的科技文明正处于一个极需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宗教文化的冲突导致了世界局部地区越演越烈的流血战争,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偏狭的定义又让世人陷入仇恨与暴力的恶性循环中。
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是在日益复杂化的社会现实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
语文教育的改革,其标准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就是对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反叛。我们在这问题上,可能并没有弄清楚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与五十年代照搬照套的苏联机械刻板非人性的教育模式的本质区别,或者没能将之与六、七十年代的反人性反人道的政治阴谋家的所谓语文教育模式区别开来。以至于就将祖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语文教育模式弃而不顾,只是用一些日新月异的变革话语大量装饰着我们的语文教研及语文课堂教学。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支柱是儒、释、道三家,这三大文化干流的互相融合发展,就凝结为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大一统的心理内驱力;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几起几落,这传统文明的因子始终强有力地存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态圈中。也正是有了儒、释、道这三大文化支柱,才支撑起了我华夏文明的坚韧构架。凡是在历史上这三大文化蓬勃伸展的时期,都是我中华独秀于世界的黄金时代。
三
传统的语文教育,熔文、史、哲为一炉,这一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儒家的入世思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人格完善的历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身就演示了一个具体的人怎样由一已的小我逐步实现社会化的大我,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意识怎样向包容天下众生的宇观思想的递进,这与西方主流文明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是相通的。另外,后来的儒家学说,在程朱理学心性修养理念的推动下,又使更多的人倾向于内在的性灵的陶铸。
中国两千多年的大一统的基石,正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于是就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智者对社会的热诚奉献或作理性的探究,就有了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士君子的高风亮节,就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主义精神,也就有了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们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及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追求。
儒家的“经世致用”理念,正因为有这些闪光的思想,就使得儒的道统始终是维系中国两千几百年封建社会正常秩序的原动力。程朱理学的心性修养至上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站在历史的高度,指明了个人心性的熔炼要时时刻刻联系着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一反程朱理学迂腐顽固的一面。
作为儒家思想奠基者的孔子,在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上,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譬如“因材施教”就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即教育者要尽量发现和开发受教育者的特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揭示了受教育者怎样全面发展自己的奥秘。“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拟定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良好学习动机。孔子的教育方式始终是启发式的、亲切的、民主化的。这些都值得后者接受和学习。
四
曾经一段时期,人们一提起儒家的蒙学教育,就认为是压抑受教育者灵性的不科学的死记硬背的机械化教学。其实,私塾的启蒙教育,也有如下极为合理科学的因素。
A、在识字教学方面,如《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家诗》、《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等,那些具备中等智力的儿童,经由私塾先生两三年的严格训练,基本上能够熟读成诵乃至能默写出来。这段时间的儿童机械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先生并未就其中的任何一个句子加以解释,只是用极为严厉的手段要求学生将文章熟记在心中。通过这两三年时间严格训练,儿童在识字方面的障碍基本上得以清除,同时还学会了断句的初步知识,这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来审视时下的识字教育,小学六年再加上初中三年一共是九年的时间,教学花了这么长的时间,但收效甚微,能够达标的学生很少,这一现象很值得深思。
B、写字教育的步骤,也是合理而科学的。从学生的写字姿势严格要求起,然后是描红,接着是临摹,最后是背帖而写。这种训练,一般在三年左右,学生基本上能写出一手规范流利的手笔字。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在写字的基本能力方面,就显得大大地不如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了。
C、属对(造句)的训练,先是一字,再到二字乃至七字以上,这适应了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接受能力。这种训练,先生并不是将学生关在屋子里作死板的对子,而是将学生带到野外,通过体悟大自然万事万物的玄妙,在先生的点拨下,那些富于灵性的精妙词句就从学生们的口中漫溢出来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造句训练,比起现今小学的造句训练,其效率要高得多。
D、再进一步是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一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要求学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学会断句并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先生在此期间很少解释经文意思。之后的时间,才开始讲解经文大意。
这样,经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学生既能写出一手好字,又大量的背诵了经典性的文章,传统文化及人格的根基就此牢牢地奠定了,为他们以后的确定性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譬如五四时期那些大师级的思想家、作家、政治家,都是在少小时,经过几年严格的私塾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我们时下从小学到高中长达十二年的语文教育,在怎样将经典性的文章灌输进学生灵魂方面,远远赶不上私塾五年的成就。
E、再如,曾被批驳体无完肤的八股文写作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科举考试制度,如果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之加以探究,除了它的迂腐没落、压抑性灵等缺点,就其写作本身循序渐进、讲求章法结构、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甚至在公平合理地选拔各级官吏方面来看,就显示出它当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它自身的科学性。八股文的八股,其中的起承转合规律,也符合议论文的特点,朱光潜、张志公、张中行、启功等老一代学者,都对此作过肯定性的论断。
经过长期的儒家经典的熏陶,一大出身寒门的学子,经由科举考试这一公正选拔人才的传输线,就走上了闪光的仕途之路,欧阳修、范仲淹、包拯这样的英才,就是这样实现了自我的伟大政治抱负。
五
佛家的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主导着中国人的行事准则。譬如,康宋时期的禅宗及其丛林制度,一方面充实了儒道的思想体系,另一方面又给了儒家教育模式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儒教的书院制度),再则是中国文化人在仕途受挫后就有了一种实现自我灵魂完善的修炼手段。佛家的“三世”学说及“慈悲喜舍”理念,始终对中国人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不断地消解中国人的仇视心理及暴力动机。
佛家与儒家这两大思想体系的互相影响,最终就融合为中国人的乐天知命、安贫乐道、悲天悯人、乐善好施、与人为善等优秀品性。
自古以来,因为有了儒释道三教教化,我们中国人就有了三座心灵的避难所、灵魂的皈依处。既是对人类现世及来世的审美观照,又是化解人类根本的、深沉的苦痛的良药;既是超脱式的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着人类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又是以无畏的精神承受着自身的切切实实的苦难。
由于传统语文教育的文、史、哲的一体化,再加上学子们通过无数次人生历练之后对佛道理念的认同,也就形成了中国人内在的深切的文化家园意识。这就使得我们这个老大文明古国,虽历经国家分裂及外族军队的入侵,仍能保持住自己深厚的文化道统及国土的完整;在五代十国、元朝、清朝时期,我们的华夏文明反而同化了作为异族的统治者。
六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的语文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只注重心性的修养,就导致了中国文人在危难关头一味的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在国家破灭于外敌的处境中,仍有不少文人学士的举动只是对良辰美景的流连忘返。
B、儒的大一统思想扼杀了读书人的个性,于是,这导致了三大恶果的产生,一是科技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二是大众的奴性意识的浓厚,缺乏对暴君、暴政的反抗意识;三是军事实力的薄弱,以致在军事对抗中不堪一击。
C、科举考试的一统天下,使读书人无法自主选择将自我价值社会化的道路。
D、纵观中国文学史,在这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尚未出现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也未出现一部血性雨点十足同时又充满了人性之光的叙事作品,有的只是一些抒发个人感叹的闲适冲澹的小品文。
七
我们今天,应该客观冷静地审视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在时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走马灯式子穿梭不停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育的这个模式那个模式是否真正的超越了传统的语文教育,这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是否需要回归到文史哲一体化的古道,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是否应该将克隆式的作法抛弃,确实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