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债台高筑 zhài tái gāo zhù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债台高筑】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债台高筑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债台高筑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成语出处] 《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正音] 债;不能读作“zé”。
[近义] 家徒四壁 民劣财尽
[反义] 绰有余裕 金玉满堂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①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赤字不断增加;~。
②爸爸告诉我;解放前;我家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英译] be deeply in debt
百科解释如下:
zhài tái ɡāo zhù,形容欠债很多。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被债主逼得躲在一座台上。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债台高筑zhài tái ɡāo zhù[回目录]
示例
由于经营不善,这家公司现已陷入~的境地。近义词
家徒四壁、民劣财尽、负债累累反义词
绰有余裕、金玉满堂、腰缠万贯、堆金积玉灯谜面
年年欠账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典故
战国后期,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英文:
be heavily in debt历史事件[回目录]
“债台高筑”是很有名的一则成语典故,形容负债很多,无法偿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
公元前256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很快夺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均在今登封市一带),斩首四万,已经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今王城公园一带)。周赧王和各位大臣一片慌乱,不知该如何对付强大的秦国。就在这时,楚国派遣的使者向周赧王献计说:秦国强大,单独一个国家难以对抗,只有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联合攻秦才有可能自救。周赧王与大臣们觉得也只能这样了,于是便起草诏令,分发六国,约定时间集中兵力攻秦。
此时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块领土了,虽然反复动员,才集合了六千人马。为筹集这批人马的军费,只好向国内的富商大贾借债,并答应灭秦后还清本钱和利息。
到约定日期,周赧王把六千人马带到集合之地——伊阙(即龙门)。等了好些日子,除了楚、燕二国外,其余各国毫无音信。只靠这点力量,显然不是强秦的对手。此时,军费也所剩不多了,抗秦攻秦的计划只好作罢,已集中的人马也各自散去。
秦国得知周天子要联合关东六国抗秦伐秦,便命令大军攻打周天子。秦军打到王城,周赧王降秦,被秦赶到伊阙南边的新城。
众债主一齐赶到新城向赧王讨债,赧王无法招架,就躲进一处建在高台上的驿馆内,这处高台就被称为“逃债台”、“避债台”。
以上传说故事自然附加不少演绎成分。据《史记·周本纪》等有关古籍记载:公元前367年,周王室内讧,争夺权力,韩、赵用武力支持,周分裂为东、两部分,在河南(东周王城,今王城公园一带)的称西周公,在巩(今巩义市)的称东周公。这仅仅占有弹丸之地的东、西二周,不但各自独立,且经常相互攻打。公元前314年,周赧王即位,实为“挂名天子”,寄居西周。公元前256年,秦攻西周,西周君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当年赧王死去,从此连“挂名天子”也没有了。次年,“九鼎入秦”,表明秦已得到天下。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周祚尽。魏晋时人皇甫谧说:“周凡三十七王,八百六十七年。”
东周公所居之城,位于今巩义市城西约3公里的康店乡康店村。城址依山傍水,呈方形。西城墙建在山上,现存约1000米;东城墙已被伊洛河冲毁;城址南边、北边皆临沟,没修城墙。据有关碑刻记载:周显王二年(公元前367年),东周惠公在此筑城,直至秦灭东周,共计118年为东周君之都。后秦置巩县,治此城,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中说:“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分为二周,有逃责(债)之台……”
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周赧王虽居天子之位,为诸侯所侵逼,与家人无异。贳于民,无以归之,乃上台避之,故周人因名其台曰逃债台。说的就是这件事。
成语故事[回目录]
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朝代的时候,周朝是十分兴盛的,这就是所谓"大周八百年"。可是传了八百多年,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到了周赧(nǎn)王的时候,周天子的土地,零零碎碎加在一起,也就几个县而已,不但比不上秦、楚这样的大国,连大国底下的臣子封地没准也比不上。周赧王本人呢,完全是一个傀儡,人家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
这时,诸侯国中,秦国尤为强大,经常出兵平灭那些弱小的国家。有一回秦国包围了赵国的首都邯郸,结果却被魏国的信陵君打败了。赵国得救,秦兵战败,在各国家引起了很大震动。当时楚国有一位名士叫春申君,便向楚国的国君楚考烈王建议说:"大王,现在机会来了。秦国老想称王称霸,这次信陵君打败了它。假如您现在联合几个国家,一齐攻打秦国,就能把秦国灭了。这样一来,您就成了各国的盟主。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啊。"
楚考烈王给春申君说动了心,说:"这事能行吗?""绝对行。更何况,您可以借助周天子的名分,请他表示支持,也跟着出兵。""周天子没有多大地盘,也没有多少兵啊。""就算出十个人,那也是天子出兵啊,可以鼓动人心。"楚烈王便答应了。于是,楚国就与各国联络,要建立一个联盟,联合向秦国发起进攻。同时,楚考烈王派人给周赧王送去一道公文,里面说:"我们要联合起来灭掉秦,请天子支持,也请天子出兵。"周赧王听说楚王要联合各国灭秦,想起自己的地盘被秦国侵占了不少,心里很高兴,马上就签署天子令,说:"我同意你们联合起来共同灭秦,我也参加出兵。"
不过,到了出兵的时候,周赧王才感觉到问题很严重。为什么?他的国家小啊。好不容易凑齐了六千人,许多还是老弱残兵。"只有六千人也得出兵!"可是,六千人得有兵器,有粮饷,有供给。这些东西都需要钱。周天子国库空虚,怎么办呢?周赧王就想到个主意,干脆向领地里的商人、地主借钱,告诉他们,这次要是把秦灭了,把战利品得来,就连本再利加倍偿还他们。这一号召还真管用,不少人都愿意投资,军队有了经济资源,就开始让这六千人开赴前线。
可是这六千人走到半道上却驻扎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原来楚国去联合各国,虽然口头上都答应了,可是到出兵的时候,就各有打算。有的国家觉得自己实力不足,去攻打秦国,只会自己遭受损失;还有的国家,比如齐国,跟秦国关系本来就不错,所以就按兵不动。楚考烈王发现各国都不愿出兵,联军组织不起来,自己再一考虑,要是只有两三个国家出兵,也没有灭秦国的胜算,干脆自己也不出兵。只有周赧王的兵来了,楚考烈王告诉他们:"你们先回去吧,这次准备得不充分,先不打了。"这六千人就又回来了。
这一出兵可花了不少钱,但没打仗,自然就没有战利品,也没得什么钱。这下周赧王欠的债可不少。那些借钱给他的债主整天就堵着宫门要账,甚至有的还要冲进宫去,他们说:"您是天子,说话要算话的,借了我那么多钱,为什么不还?"周赧王吓得跑到后宫去,那里有一个高台,他便躲在上面,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作债台,意思是躲债之台。周赧王在这台上躲债,就叫"债台高筑"。
"债台高筑"这一成语,直到今天仍然被用来形容欠债很多,无法偿还。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19825.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