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高考 高中高二 2350字
字 数: 235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二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大全网(zw.liuxuequn.com)努力做大家喜爱的作文网站,我们继续努力加大马力为您的作文问题排忧解难.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二2350字的作文,题目为:《高考作文高效指导揭秘之:亮点设计》,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要义点拨同学们都知道,每年每省市省的考生多达几十万,在如此众多的考生中,如何才能使你的作文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这就需要你的作文有"亮点",有"精彩"之处。一篇作文,如果有一到两处精彩的地方,就有可能由基础等级进入发展等级。
方法点津
如何设计你的亮点,如何才能使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呢?
1.立意要高。所谓立意高,就是指立意高出众人,与众不同,不人云亦云。如果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势必不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要写出立意高、观点新的文章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融进时代气息。"文章合为时而著",要关心社会,关心生活,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其次,挖掘深层含义。新颖的话题引人注目.古老的话题,诸如 时间生命、伦理道德、名利食色、社稷家园,似乎无新意可言,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思考,独具慧眼.深入挖掘,照样能使文章有新意。其三,注重辩证分析。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往往有多种联系和影响。如:原因结果、片面全面、内因外因、静止运动、内容形式、借鉴模仿、主观客观、量变质变、现象本质,等等。我们要根据学过的唯物辩证法,学会分析大千世界,分析所见所闻,必定能使文章立意巧,观点新。其四,力求标新立异。李渔的《窥词管见》中说过:"所谓异新者,非于寻常闻见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文章家看来,未必有新意,但就诗言,以花比美人者常见,而以美人比湖泊者不多见,这便是苏氏匠心独运之处。陆游笔下的梅花饱受摧残,孤芳自赏,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敢于斗争,品格高尚。除了作者世界观差异外,不能说与毛泽东标新立异无关。因此,打破思维定势,道他人所未道,发他人所未发,亦是写含义深刻、立意新颖作文的有效途径之一。
2.构思要巧。所谓构思,就是写文章时运用心思,就是根据题目的内容,把自己已有的一些材料和认识,经过一番精细的思考,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关键在于一要拥有材料,二要善于经营。只有在拥有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地选择,合理地安排,确定好写作的角度,体式,顺序,详略。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一是以小见大,新颖深刻;二是情节曲折,起伏跌宕;三是虚实结合,含蓄有趣;四是变换角度,另辟蹊径;五是体式新颖,与众不同。
3.选材要新。选材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议论文的论据要新,二是指作为记叙文的题材要新。要做到选材新颖,首先要立足现实社会,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时时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具体说,要关注三大领域:一是关注人生,包括志趣理想,亲情友情,道德修养,等等;二是关注社会,包括人际关系,时事政治,经济科技,等等;三是关注文化,包括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书报影视,等等。总之,要关心社会热点和人类命运。其次,写故事新编。那么,怎样才能编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来呢?你可以根据历史故事改编,也可以根据文学名著改编,也可以根据所学课文改编,也可以根据民间故事改编,也可以自己编述童话,寓言。
4.语言要好。所谓语言好,一是要选择美的语言,善用修辞句,化用诗词名句,灵活巧妙使用各种句式;二是选择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如时代语汇,网络语汇,流行歌曲,口头语言,等等;三是选择那些带有感情的语言;四是选择富有哲理的语言;五是选择幽默的语言。
训练点击
1.请以"代沟"为话题,写一篇立意与传统观念不同的文章。
写作提示:代沟,指两代人之间在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社会呼唤理解,另一方面代沟确实存在,于是有人主张填平"代沟"。既然"代沟"是个客观存在,它就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如此说来,代沟并不是非填平不可。由此立意,就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来。
例文
代沟,不填也罢 [NextPage] 不知从何时起,"代沟"成为人们普遍议论的话题。一时间,"相互理解、信任、默契"成了两代人共同追求的目标,无数不同的家庭,似乎有相同的使命--"填代沟"!
代沟,非填不可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看看"代沟"是什么。它主要是两代甚至几代人由于时代、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各方面的看法不同。
代沟必须被填平,得说出它的不合理性才行。它的不合理性在哪里?在于两代人的意见不合吗?只要略懂一点历史就知道,社会的进步,是通过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进步来实现;而人类的认识和能力的进步,正是因为每一代人都不同程度地超越了先人。所以两代人对客观世界看法有差异,这本是天经地义的。假如现在的社会,几代人想法如出一辙,默契无比,根本无"代沟"可言,那倒真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说远的,假设近两百年前,几代人"同心同德",则饱学之士固然摇着脑后的辫子陶醉在普天下的"理解与信任"中,小姑娘亦是踌躇满志,因为裹了那样小的脚,连阴沟都跨不过,望见"代沟"更是要发晕了。不知那些热心于填代沟者可乐意去过那种日子呢?
再者说,填代沟,怎么填?只有三种方法,要么老一辈向小一辈"妥协",要么小一辈向老一辈"投降"。再就是两边一起开步走,来个"胜利会师",握手言和。这容易办到吗?两代人都有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价值观念,自己的看法,你想把它们拼命揉合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愿接受别人强加的思想。而且,就算揉合在一起,又有什么用呢?牺牲家庭内部的"争鸣"气氛,去换取所谓的"了解、一致",这必要不必要?巴金名著《家》中的那个家,是毫无疑问有着宽深的"代沟",并且高老太爷和觉慧,这"代沟"两边的代表,是绝不妥协的。而高觉新,正是为了家庭的"理解、融洽"而充当了"填沟人"。他填进去的是什么?是他的青春、他的前途、甚至于他的妻子!而他所换来的,终究只是家庭最后的破裂。"代沟"这个社会现象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
那么,不填又怎么样?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有勇气、有胆量,面对"代沟"的存在说一声:"不填,又怎么样!"
"代沟"是普遍的,对于一定的家庭,不可能表现在所有观点上都相同,因此它的存在纯属正常,所以,遇到实际问题,家庭成员可讨论决定。一般的问题则不必强求一致,你上你的班,我上我的学,让时间来证明究竟谁对谁错。
地球诞生亿万年,至今仍在活跃地运动着。地壳的运动使这星球上有高山,也有深谷,还有沙漠。它在变化,也在成熟。没有人想去把地球上的高山削低、深谷填平。高低起伏,原是大地本色。沟壑纵横,岂不也正是人生本色?既然如此,那么--代沟,不填也罢!
解析:这篇文章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语言流畅。作者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而又有理有据,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