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书,我想这是我一生的福气。
这种缘,这种喜好,缘于母亲。
记忆里的母亲总是带着一付老花眼镜,在昏暗的灯光下捧着一本线装本的、发黄的、有点破旧的书,一字一句地看得津津有味。七十年代,像母亲能识字还喜欢看书的农村妇女真是凤毛麟角,可目不识丁的父亲每每见母亲看书时便要不满的数落:看书又看不出二百块钱,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水喝啊?
那时,年幼无知的我还不懂得人要念书的意义,逢有雨天便借口赖学,躲在家里偷看母亲的线装书。周末就更不用说了,看书成了我的全部。尽管当时的文学书籍少得可怜,但母亲总是能借到《小五义》、《再生缘》、《石头记》(红楼梦)、《西游记》、《岳飞传》、《水浒》、《杨家将》等等。这些书不仅都是竖着排版的,而且还没有标点符号。那些繁体字我是逐句逐字一边看一边猜的,惭惭地看的多了,书中的繁体字我竟然也能认得八九不离十了。
在那个年代,《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最爱看两部小说,之所以爱看这两部书,是因为书里美妙的诗词。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但也可以说是一首诗,这不仅因为书中有大量的诗词曲赋,更主要地是整个小说都充满了诗意。那些诗词曲赋缠缠绵绵,凄婉惟美。如林黛玉〔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有人说:“红楼,是含笑的悲剧,应用泪眼来看。”那时的我懵懂地认同了这个说法。《西游记》是中国最出色的神话小说。最出色的自然就有不同之处。这本书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有人更好作恶”的丑恶现象,它更像一部世俗小说。它的语言是活泼的、幽默的、明快的。书中的诗词还带有一定的佛道思想。如“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这四句看似简单,但却是无上妙语。人人皆有佛性。人有佛性还不行,还是需要修行悟道。这头两句虽是讲佛,但不仅限于佛理。可以说把他放置我们生活中任何一处都有指导意义。光有善心还不够,还要有“趋善”的意识。此外书里有好多写景的诗句语言清丽,很有特色。
上初中后,看书的渠道就多了。初二那年我和同学到离学校两公里的县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一周借两次,周六借的周日还,周日借的下周六还,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也是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我看了不少经典的书:《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等。在那些写满书名的小纸卡片里随便拿一本,我都可以看上半天。很多的书籍名字现在大都忘了,不过却让我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初三时,记得有同学说《青春之歌》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说,可县图书馆借不到,我便用伙食费省下来买了这本书,当时是3元多。看书大多是在下课之后进行,但也有忍不住上课时藏在书本下偷偷地看,被老师发现了挨几句批评。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课外书看得多,所以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里诵读。
初时的阅读,以情节取胜,只要情节离奇,故事曲折动人,便可以撩起我阅读的欲望。比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它们使我满脑子都是离奇古怪的梦幻;渐渐地通人事,流行小说占据了我大量的阅读时间,武侠小说、琼瑶梦给我朦胧的青春凭添了一团才子佳人的云雾,不过这种轻如云絮的东西并没在我年少的心头飘多久,偶然因一个老师的引荐,我阅读了泰戈尔。我爱看书,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便是从泰戈尔开始的。
泰戈尔的散文诗格调清新、优美,混合着一种恬淡的忧伤、甜蜜的企盼、渴望的虔诚,加之一种奇美的语言风格:空灵、节奏而富于韵律,使我无论在阅读,还是朗诵中都涌动着一股激情:在这里生与死、爱与恨都被化作了一股虔诚的对于上苍的顶礼膜拜之中!走进泰戈尔,我便走进了一个纯文学美的天地,从此,我对作品语言的优美、流畅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此后,对于散文和小说里优美段落就把它当字帖般抄录,那些优美的散文、诗歌溶入了我的血液。这便是我阅读生涯中一种质的飞跃。对于作品有了一种初步的鉴赏和审美水平之后,我便进入了一种崭新的阅读境界。
我在书中痴迷,在书中陶醉,我领略了《红楼梦》的伟大、《儒林外史》的辛酸,“三言二拍”的警世、林语堂的幽默、周国平的哲理、张爱玲的睿智……他们的不同创作风格及语言魅力、他们的旷世才华都让我有高山仰止的敬佩,那是我永远也遥不可及的高峰!
阅读使我少了青春期的喜怒哀乐,多了几分理性,更多时候是跳出书籍本身所创造的意境,去体会作者的思维,可以说书籍教会了我思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学海的无涯。
命运使然,我没能迈进神圣的象牙塔,但因为文学,因为写作,使我有幸走了文化工作岗位。
工作之后,业余时间我没有别的嗜好,在灯下阅览书籍便成了我的惟一的喜好。书,一直是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每晚我都会在临睡之前翻几页书。我觉得躺在床上看书是人生最幸福的事了。因为生活中的那些烦心事,在这一刻是与我无关的。如果说鲁迅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还有一丝的悲凉与无奈的话,那么我看书,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精神贵族”。在清静的个人世界中,接受大师们的浇灌与洗礼,则是我莫大安慰了。
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就是食粮”之说,而我更喜欢董桥的“精神的后花园”之说。现代人因为忙于生计,无暇善待自己的心灵,使之处于压抑、疲惫、不平衡状态,还有几人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领略这种天高地远、辽阔空灵的“后花园”景致?但我愿意。
成家以来,看书仍然是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与图书馆在同一栋楼上班后,看书更为便利了。下班之后,忙完家务,书便成了我最好的伴侣。在这个充满了浮躁与喧嚣的世界里,世风日下,人情淡薄,有许多东西都如流沙逝于掌心。身边的同事及朋友来的来,去的去,很少能有终身相随相依的;惟有书才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无论是忧伤还是快乐,我都喜欢与书为伴。书,不仅能赋予人知识与智慧,还给人以信念和力量。书,是心灵的窗;书,是快乐的源;书,更是我一辈子的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