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着期待的目光,路上有着思乡的感情,当这两种情怀交织在一起时,便会绽放出人间最灿烂的光芒。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春节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留学群的作文栏目。
春节散文【一】:故乡春节见闻
春节回老家过年,饭后闲来无事,我信步走到村子前面的那排早已基本废弃的土窑洞,想找回曾经的童年的记忆,重走童年的、曾经的乐园。看到眼前的破败不堪的一切,心头不由得有一点悲凉。
这里曾经是一片热闹的地方,三十多年以前,这里居住着村子里将近一半以上的人家,一排土窑洞依地势而挖,门前并不是多么的宽敞,夹杂着几间瓦房,在那个困苦的岁月,先祖们利用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挖建的土窑,住着一家老小,放满了家什、农具等,一家人的所有吃、喝、睡都在里面,长久的生活在这里,窑洞被炊烟熏得发黑,如今依稀可见那从煤矿上捡来的、从深埋在地下的“白土”化成水粉刷过的痕迹,如今虽然是残垣断壁,灶台、土炕、烟道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到。
行走在这排土窑洞前,时不时地勾起自己尘封的记忆,一种怅然难以退却的记忆,总能时不时的把自己带回并不遥远的过去。窑洞西头的水井早已废弃,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倒塌,眼前只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坑,随手拾起一块石头,扔了下去,先是听到一种咕哩咕咚的撞击声,过一会儿地下传来一声沉闷的落地声,看来这口曾经养育过全村人的水井早已干涸。
原本住在窑洞里的人早已基本搬迁完毕,完成了从土窑到土木结构的瓦房,再到窗明几净的砖混结构的楼房、平房的过渡,全村各家基本上都已住上了新房,那破落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都是近几年新盖的楼房或平房。通往窑洞的宽阔的道路也被岁月的风雨冲刷的支离破碎,崎岖坎坷,荒草丛生,看来很少有人光顾这里,仅有的是一条狭窄的小路,似乎还有人在走。
走到这排窑洞的中央,看到的是一个至今依然完好的窑洞,门墙外的院子被打扫的干干净净,隔壁的土窑洞里放满了柴,有玉米秸还有树枝,充满好奇心的我,不由自主地走过去,窑洞门敞开着,我感觉一定还有人生活在这里,我走进窑洞,哦!他还住在这里,不由得精神有点抽搐,一个可怜的人啊!
居住在土窑里的是村子里唯一的孤独老年人——张才,一辈子独身,无儿无女,年轻的时候,他在青海当过兵,四十多年前退伍,参加生产队劳动,责任制后,他长期外出,据说他一直在打短工,一年或几年回来一次,生活一直很是落破,仅以维持生计。如今他和父亲一样已年过七旬,依然孤独地生活在土窑里。
记忆中,他一生虽然生活很是落破,但没有坏毛病,从来不拿别人的东西,即使没有吃喝,总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轻易接受别人的施舍、帮助。走进窑洞,我看见他正躺在土炕上,地上放着几种简单的生活必需品,米、面、油,一个简单的灶台,没太多的东西,家里也没有通电,我拿出香烟递给他,他不要,我硬是塞给他,我知道他喜欢吸烟,给他点燃了烟,和他聊了一会,从他的口中得知春节前,政府为他送来了被褥、米、面、油,还有一部分现金。
邻里们送给他东西,他一般都不接受,只有几个他认为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才勉强接受,村里的几个好心人为他送来了馍,还有肉、菜等。好几年不见他了,如今已苍老了许多。看到他的境遇,我感到自己很无能,没有能力帮助这样一位曾经和父亲同龄的儿时玩伴,看到他如此的境遇,心里一股寒意油然而生;他潜意识的倔强,拒绝他人的帮助,又令我心生敬佩。
时常可以从媒体、网络上可以看到社会上的各种人的善举、善行,有的善举可以说令人感动,而有的善举看到之后却总有一种蹩脚的感觉。“人之初,性本善”,善也许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善行善举在多数情况下是发自内心的举动。相反有的人的善举让人感觉有点“作秀”的味道,并不是真实地发自内心的本意,或许是为了某种需要,或者某种心理安慰,找到某种心理平衡,慰籍自己的灵魂。
一般说来,善举是仁爱之心的外在表现,爱则是善的基础。没有爱的善举不过是强者对弱者的施舍,富人对穷人的怜悯,对穷人的同情,这样的善举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而不是包容与帮助,对于一个有骨气的人,断然是不会接受这种施舍性质的善举,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善举”或许是一种人格上的伤害。况且一般情况下,没有爱的善举是不会长久的。
邻里们自发细小的帮助,使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政府的救助使他摆脱暂时的窘境,而他的自立、自尊与倔强,又反衬出那些生活中充满依赖人的卑微。邻里的朴实的举动,一次有一次触动我的灵魂,一个个小的善举,善善相善,定能历久弥远,定能积淀善己及人的大爱,成就一种社会正能量。
春节散文【二】:春节到来,心里有种酸涩的感觉
日子似流水般悄无声息,在忙碌与空闲不断交接中,不知不觉中羊年即将离去,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对于我们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按照传统习惯,该回家过年了。
新年是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愈来愈加沉重了。站在店门口看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们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透过他们焦虑的神情、沉重的行囊、匆匆的步履,我看到更多的是游子心中永远不灭的乡情。漂泊的日子里,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快乐或辛酸,回家的路总是不能省略的旅程。这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一种酸酸的、涩涩的感觉。
过年对于我来说,家永远是个牵挂。每到过年,家就成为心头那永远割舍不掉的心事,家和年割舍不离,家就是根,家就是亲情……它就萦绕在我的生命里。
每到过年,那段短短、长长的归乡路,也就成为我的“征程”。我在路的这头,家在那头;我在这头,期盼在那头……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过年的期盼越来越少,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貌似也越来越淡。尽管年货照样准备、亲戚朋友之间照样要互相拜年,但是那种滋味貌似程序化了不少,总觉得缺了一份温情。不过不管怎么说,从小就在大脑中深深刻下热闹欢乐祥和团圆的过年情节总是盘旋在我的骨子里,挥之不去…
说真的,现在越来越怕过年,因为年纪越来越大,过年又老了一岁,额头皱纹密布,鬓角白霜轻染,磨平了高傲的棱角,沉淀了浮躁的喧嚣,感觉到岁月的无情。回首过去,心情复杂。远离故乡,单打独斗,所受的苦,所遭的罪只有自己最清楚,真的不容易,平平淡淡地一路走来,也没混的怎样,总觉得这些年自己在虚度时光,惋惜之情油然而生,总盼着时间过得慢一些。
过年的味道,是鞭炮的火药味。在漆黑的夜晚,点燃烟花,让这烟花带给你无限乐趣,让烦恼随烟花飘扬!
过年的味道,是饭菜的香味。新年来临,走亲访友,合家欢聚,大人们忙着准备过年的酒菜,孩子们兴高彩烈。各家各户炊烟袅袅,肉香飘逸。在寒冷的冬天,兄弟们围坐在一起,共同聚餐,共同举杯,多么温馨啊!还记得,这些年老爸和我们兄弟几个一大家子晚上坐在一起饮酒取乐时的那种开心和快乐。
过年当然少不了走亲访友了,不管在谁家,他们都会拿出一些水果、小吃儿来招待,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每个人的家里都暖意融融,让人感觉特别温馨和惬意,总有一种欢乐弥漫在空气中,那种气氛真令人难忘。
今年过年与去年过年不一样,古及会冷清许多。
的确,今年过年,先不说外面的情况,单就说家里。三弟一家四口回弟妹老家过年了,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在自个家过年。感觉心情不像往年那样从容。往年过年总是在欢笑的气氛中度过,大人孩子其乐融融,热闹非凡,一大家人都陶醉在喜庆的新年之中。
但今年过年也许会有种冷清与不安的感觉。家中也许少了以前的生机,少了孩子们嘻乐,少了大人们的谈笑声。想起这些不由得。我有种孤独之感,心情失落了许多。
我认为春节是一个亲情充盈,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春节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当然,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最珍贵的日子,年复一年永远不变的主题是团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礼物,是我们辞旧迎新、继往开来的时间驿站。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了,游子的春节是短暂而珍贵的,新年数天的温馨与欢乐。
新年的到来就像与时空隔断开来,就像可以斩断流水的刀,将过去的一切一切归于前一个段落,将人们的思绪,情感,工作,都盖上过去的印章,并用一个崭新的面目点燃人们的希望。
回家、过年、团圆,这六个字是那么好听,家里有着期待的目光,路上有着思乡的感情,当这两种情怀交织在一起时,便会绽放出人间最灿烂的光芒。
春节散文【三】:快乐文明过春节
这个春节与以往的春节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这个春节从开头到结尾,每一天都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氛;不同之处在于,今年的春节比以往的春节显得更加文明。正因为快乐和文明,才使得这个春节充实了许多。
大年二十九,我们全家人吃过年夜饭,坐在一起吃着瓜子,看着春晚。突然听到了大门外有人在叫我们,我和妹妹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邻居家的阿姨叫我们出来放烟花,就在我和妹妹正幻想着一会儿放的烟花会是多么精彩时,爸爸和爷爷也出来了。
我们走近一看,只见他们家只准备了几根“钻天猴”,而我们手里也仅有几根小烟花棒。姨夫很疑惑地问爸爸:“你们没买烟花吗?”爸爸淡定地回答说:“没有呀,你们不会也没买吧?我们本来还想看着你们家放呢!”于是我们两家就“齐心协力”消灭了那几根烟花棒。放完之后,尽管是这么一点,可是冒出的烟把我们大家呛得不轻。爸爸说:“你看这些烟花会产生多少污染呀。”姨夫点头说:“要不以后咱们两家不放了吧。”爸爸开玩笑地说:“当邻居这么多年,今天我才看出,原来你思想觉悟这么高。”话音未落,大伙儿都笑了,过了一会儿,我们两家就各自回家看春晚去了。
回到屋里,我们全家立马就被电视里的相声吸引住了,全家人乐的合不拢嘴,窗外的烟花声不再像往年一样不绝于耳了,我心想:“这才是文明过春节,虽然没有了烟花的陪伴,可是只要有家人在身边,这个春节不但是快乐的,而且是有意义的。
快乐过春节,文明伴我行。你,做到了吗?
春节散文【四】:春节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