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一部》是一部暑期档电影,也是最近刚刚上映的影片,相信不少朋友已经观看过这部电影了,那么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们又有什么样的观后感呢?下面就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带来“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喜欢。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一)
关于这部电影,各路影评人从叙事风格、特效制作、原著对比等多个维度展开评论,可以说立论各异、五花八门: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从质子群像中看出了人类“弑父”的行为模式与思想动机;历史学家从故事情节中看出了横贯悠悠五千年的“祥瑞与灾异”是如何在华夏历史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艺术爱好者们深究配饰、道具、布景中的古老元素,并为之啧啧称奇;老一辈的影迷将这部电影与旧日的封神连续剧做对比,有惊喜有唏嘘;特效爱好者们对片中的怪力乱神评头品足……
昨天,我也看了这部电影,我对电影本身是缺乏研究的,但作为一个“看热闹的人”,我更愿意聊一聊暗藏于故事中的两条思想主线。
商王殷寿:“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故事开始,尚为王子的殷寿率领一众质子攻打冀州,面对敌军设下的“烈火阵”,众将士们的马匹嘶鸣奔逃、不肯冲杀。这时,殷寿蒙住马眼,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于是,一众质子也蒙住马眼,纵身烈火,直插敌阵,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殷寿的这句话绝不仅仅是战前动员那么简单,这句话更是他驾驭群臣、愚弄百姓、君临天下的秘诀之一。接下来的他让群臣看到自己的哥哥于大殿之上杀父弑君,殊不知那是由妲己的妖术所致;他要质子们看到亲生父亲是如何遗弃他们的,致使父子反目、刀剑相向,殊不知暗藏背后的是他试图制衡诸侯的残酷手段;他要百姓们看到姬昌密谋叛乱,致使姬昌痛失爱子,身披枷锁街头受辱,殊不知这是他对异见者的残酷惩罚;他要列祖列宗认可狐妖妲己的妃子身份,为此即使烧毁宗庙、杀死叔父也再所不惜……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这样的驾驭之术并不是殷寿这一类暴君的专属。现实生活中,你所看到的,你所相信的又何尝不是受他者的灌输与影响所致。资本市场上,散户们所看到的形势一片大好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资本家们用各种报表、资讯渲染出来的迷雾,只可惜散户们意识不到危险,最后惨遭收割;在一些糟糕的家庭中,所谓的孝悌之义不过是一种道德绑架,倒逼着温顺、勤劳的家庭成员将自己的劳动收入拿出来贴补家庭中的赌棍、懒汉、二流子,你去提醒他们,他们反而怒目而视,质问你是何居心!一些自认为偶得佳人的痴汉乖女,他们不知接下来要面对的却是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至于政治生活中,这一类事例更是数不胜数,也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面对被殷寿洗脑的亲生儿子姬发,西伯侯姬昌隔着牢笼、眼含热泪地说道:“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西伯侯姬昌:“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这句话是姬发人生轨迹的转折点,面对老父亲被折磨得赢弱不堪的身体与绝不屈服的眼神,姬发心中的种种纠葛、疑惑如今尽皆释怀。曾经殷寿的那些豪言壮语、那些战场上的杀戮掠夺在他心中不再神圣。更可喜的是他不再将自己视作殷寿宏图霸业上的一枚“光荣”的棋子,他想成为自己,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之后,他开始思考、蓄积力量,抓住时机在殷寿处死殷郊的行刑大会上趁机谋反,最终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回到老父亲的身边。
多年以后,成为武王的姬发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此役殷商大败,纣王死于鹿台,这也兑现了多年前术士给纣王算过的那一卦——唯有死亡的方式可救天下苍生、大商社稷,只可惜这一次,生灵涂炭、江山易主。
“你是谁才重要。”面对人生的抉择,姬发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历经千难万险,终能玉汝于成。至于生活中的平凡你我,是否有勇气摘掉蒙在眼前的布,去真真切切地感受这世间的一切,并凭借勇气与智慧主宰接下来的人生。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二)
“每个中国人的童年,都有一部‘封神’。”
“我们终于有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了,视听效果狂赞,远超预期!”
“史诗神话的外壳下,是权欲与人性的考量。”
最近,电影《封神第一部》十年磨一剑,重磅上映,口碑持续逆袭。国民级奇幻史诗IP,搭配豪华的视听效果和演员阵容,让每个中国人从小熟知的“封神”故事再度鲜活。而剧情中商王殷寿的暴虐,西伯侯姬昌的宽仁,姬发作为年轻一辈拯救黎民的宏图大志,也令人印象深刻。
佛经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仔细品味会发现,电影中每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的一生,都隐藏在因果之中。在以往的印象中,商王殷寿是一个沉迷女色、昏庸不堪的君主,而在《封神第一部》中,他最初是征战四方的天之骄子,热血战士。
在平叛途中,他意外释放了轩辕坟中封印的狐妖,狐妖的出现宛如一个契机,让他开始面对内心最真实的欲望。这个从小不受父兄宠爱的王子,对权力有着隐秘但极度炙热的渴望。他想要成为天下共主,想要永生不死,想要臣民永不反叛,想要将所有的权力都紧握在自己手中。为了达到权力的巅峰,他授命妲己用妖法杀害了自己的父兄,自己则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王位;为了防止诸侯叛乱,他逼迫质子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以表忠心臣服;为了能永远地掌控权力,他和狐妖交易,妄图修得永生……
他越想用力抓住,就越是深陷在权力和欲望中无法自拔,最终也为其所反噬。人生之旅,欲望如影随形。
你越想控制什么,什么就越会控制你,追求金钱而欲壑难填,要么在无止境的超前消费中迷失自己,要么为了不切实际的利益违法乱纪。追求名利而自我蒙蔽,要么在诱惑中左右摇摆,要么在更大的欲望下铤而走险,人性深处都有欲望,但人所以为人,就在于懂得克制,人生总有求不得,生活总有不可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唯有放下执念,克己自律,才能不浮躁、不迷失。
电影中,有两个情节让人颇为感慨——
第一,是西伯侯姬昌在进朝歌城朝见新王时,遇到了一个天降的婴儿,这个婴儿长得形貌怪异,来历不明,连修道多年的杨戬和哪吒都觉得,这可能是个妖孽,应该尽早除掉。
但姬昌却说:“是善是恶也要看教诲如何,岂能妄下定论。”
在他眼中,即便这个孩子是妖,只要有好人悉心教养,也能通晓善恶是非,于是,姜子牙将雷震子送上昆仑交给元始天尊,雷震子长大后,不仅多次报答了姬昌的恩情,还成为了后来武王伐纣的重要力量。第二,是从小在商王殷寿身边长大的北伯侯质子崇应彪,作为质子,他从小就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朝歌,一边接受商王殷寿的训练,一边充当着质子,一旦质子的父亲谋反,他们就是王手中最后的砝码,是攻城前劝降祭旗的血亲。
特殊的处境和与商王殷寿的多年相处,让他的内心产生了变化,为了宣扬自己与父亲的决裂,宣扬自己对王的忠心,他俨然变成了另一个商王殷寿,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的,你靠近什么,大概率就会成为什么。若想自己得以提升,就要向那些优秀的人靠拢。父母的三观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这,就是世界运行的规律。
《封神》的导演乌尔善曾说:
虽然封神的故事、历史已经过去了千年,但人性根本的善恶、因果都不曾变化。
人生在世,潮起潮落,都不过因缘和合。
希望你看清真相,仍然热爱生活;
希望你明察人心,仍觉人间值得;
希望你懂得险恶,仍然选择善良。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三)
《封神》是部纯靠视效就能撑起来的电影。如果说《流浪地球》的特效给人的感觉是“惊艳”,那么《封神》的感觉就是“炸裂”。这一点,看IMAX场的观众应该深有感触。
玄幻电影的技术和故事很难被分开讨论,尤其《封神》这种世界观宏大、远景镜头极多的玄幻史诗,视效技术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导演乌尔善为了《封神》专门成立了一家特效公司,影片除了昆仑山众神冥想对话那一段,背景略显粗糙,其余场景如冰雪王城、在丛林中奔跑的石狮像,以及长大后有点像金刚的雷震子,都做得非常细致,而且有创意。
乌尔善对镜头的娴熟运用,对视效的精益求精,覆盖了故事上的不足。《封神》第一部的故事内核是被拍过很多次的“弑父”。父与子之间的博弈创新不足,由于涉及人物过多,“质子团”成员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都有些流于表面,有些配角工具属性明显,但好在整体的起承转合足够自然。
影片故事存在不足也可以理解,史诗巨制的开篇总是慢热的嘛。从结尾来看,第一部只能算作序曲,封神大战还看不到影子。但如果第二部、第三部还是只有特效能打,故事水平没有更上一层楼,愿意掏钱的观众可能会减少。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四)
抱着体验古装商业大片的感官刺激与生理震颤的愿望进的影院,《封神第一部》没让我失望。
影片以冀州大战开场,苍茫雪域,兵戈铁马。导演并不急于展现战争的磅礴场面,而是以冀州质子独跪城门劝说生父的压抑氛围,雪原上甲胄碰撞与沉沉脚步为情绪递进,再以生父拒不纳贡的万箭齐发为情感出口,一步步铺垫出大战前夕心理战的不同阶段。
随后,巨石砸城、箭雨倾盆、雪崩呼啸、蒙面战马腾跃火场等动态炸裂画面接踵而来,欲扬先抑的开场节奏与特效亮相已经让我沉浸片中。
不仅视听奇观,复杂的人性也是牵引我跟随剧情的精妙之笔。
影片围绕殷寿的“野心”和质子是否“弑父”的两维平行铺陈。殷寿在妲己妖术的加持下利欲熏心,究竟能做出何种无下限的过分之举,是我迫切想知道的。
后者面对殷寿的威逼利诱,在善恶间如何抉择,血缘与人伦间如何取舍,众多质子中谁将撬动商朝命运阀门,一念之间的偏差从何处起势反转,是我始终期待的。
作为这一系列的序幕,影片并未完整展现以上内容。从散场过道中观众七嘴八舌讨论第二部故事的可能性这一现象,能够看出该片算得上成功。
不过影片的票房,实属难测。开画前三天的口碑将决定票房走向。
看片前,曾对《封神第一部》有过畅想。本以为会是一部“好炫”的高武神魔大片,没想到它走了一条最质朴的道路——低武魔幻。影片中几乎都是拳拳到肉的打斗,仙家手段除了昆仑山和金鳌岛外,几无可见。
电影拍得好不好?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最好的历史故事来自提炼,最妙的戏剧结构源于虚构。《封神演义》是三流小说,怎么改都不会比原著差。电影回归了商周之战最原始的主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影片将《封神演义》的格调拉回了人间,不讲天道只聊人伦:父与子——你是谁和你的父亲无关,而是由你要成为谁来决定。比起原著中动辄“重开地水火风”“换个世界”的写法,这种设定无疑更全球化、更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
当然,也正是为了匹配当今观众的观影兴趣,电影对商纣、殷商以及奴隶社会的残暴有所虚化。商人的世界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没有善恶观,视人命如草芥,将人祭虐杀视为仪式,甚至同类相食。这是题外话。
乌尔善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电影的票房让人担忧。他筹备《封神》时,《寻龙诀》是成功范本。但2023年,中国影视已经来到了“狂飙”时代。不能产生情绪价值的作品,再优秀也很难产生群体代入。史诗片等于高票房的时代过去了。
《封神第一部》前有《长安三万里》,后有《热烈》,身边还有《超能一家人》,杀出重围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们拭目以待。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五)
我刚刚观看了《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的视觉效果和特效都非常出色。电影展现了古代中国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将观众带到了商朝时期的朝歌城。从华丽的服装到精美的建筑,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了古代中国的独特魅力。
其次,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妲己、姜子牙、纣王等角色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和动机都非常明确。特别是妲己的角色,她不仅有着独特的的女性魅力,还具有强大的内心和勇气。这种设定使得她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
在剧情方面,电影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一直紧张地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影片中还穿插了一些幽默元素,使得整部电影在紧张刺激的同时又不失轻松愉快的气氛。
总的来说,我认为《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的视觉效果、人物设定和剧情都非常精彩,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古代世界的奇幻冒险中。如果你喜欢奇幻和冒险题材的电影,那么这部电影一定值得一看。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六)
昨晚抽了个空观赏了乌尔善导演的神话大片《封神》。我走出影院时,也生发出一些“喷子”的想法:
如: 申公豹的背景是不是要再详细一些,以至于后面花费较多时间来播放“申公豹附魂石兽,让其追杀姜子牙以夺封神榜”太拖沓了。倒不如让“姬发”的好兄弟“鄂顺”说两句话,因为此时的情状是:另一个好兄弟崇应彪在追杀姬发,这时鄂顺挡在了姬发的逃路上,可是,让人惊奇且感动的是:鄂顺把箭射向了崇应彪。—— 第一部本来就是“人间情”,这里凸显一下兄弟情(也是人间大义)不好吗?更何况,前面好像没有铺垫“姬发与鄂顺的兄弟情”。
还有:姬发这个少年从“无知”走向“觉醒”,再到“决绝”的过程,是不是还可以再用一两个细节描述一下,因为后面,纣王殷寿竟然就被殷郊所杀,这让我有点突兀。但后来一想,也合理。试想一个少年,看到崇拜的偶像随便杀死宫廷侍者,随便让王叔挖心而死,尤其是见证了偶像选择相信已经显形的妖怪,心里难道不震惊,心里难道不动反抗之念,不动杀机?
我看完电影后,一直沉浸在电影中,这也让我不断地去搜查一些相关信息。结合这些信息,加我自己的反思,得出结论:这是一部好电影,是一部团队精心准备的、富有诚意的作品,是一部富有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作品,值得我们观赏,致以敬意,否则谁还愿意“十年磨一剑”,谁还愿意坚持“长期主义”?
这里,我重点想写写电影中的创新精神。
其一,正是创新,让人物更加饱满立体。
这种立体化,突出地表现在纣王“殷寿”上。以往的影视剧,都把纣王扁平化了,以致于让人觉得他有点弱智。一个朝代的王,不说他受到过最好的教育,不说他见多识广,最起码的常识应该他应该有,而这些影视剧中,纣王基本是缺乏常识的。他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忠奸难辨?他怎么可能仅仅因为美色而万事听信妖妃苏妲己?除非,这都是他自愿的,这都是由孕于自身的一个强烈的动机驱动。
而电影却做到:让人信服“纣王为何相信妲己”。电影把纣王设定成了一个缺乏皇父帝乙之爱,嫉妒太子兄长殷启,同时对权利力有极度渴盼的人。由此将他与苏妲己的关系转变成一个“利用”,而非“受惑”,这样让后续事情都能合乎逻辑的展开,例如:因为他要利用狐妖长生不老,成为永久的王,所以他明知狐妖在身旁,明知众人亲见此事,且看到皇后忠臣的一个个死去,他都不愿意杀狐妖。——这里用纣王自己的一句话总结一下: 你们都说她是天谴,而在我看来,她却是祥瑞!
在这种“极度野心”的驱动下,影片还给纣王的人设添上一层光环,那就是:洗脑高手(用现在流行话就是PUA)。他对质子旅的洗脑可谓影片的亮点(注:质子各诸侯派往朝廷的儿子,他们在朝廷成长,其实也就是人质,朝廷用他们控制各诸侯)。明明是他逼死了“苏全孝”,可是他却让质子们认为这是因为苏全孝亲生父亲“苏护”的罪过。他连喊三声:“是谁杀了他”,简直就是“重复艺术”的典范,也是“PUA”的极致。
凡事要有逻辑,要符合常识,电影的编创团队应该是把“逻辑”牢牢地竖在了思维世界的中心里,因此有了饱满立体的人设。
其二,正是创新,让故事发展有了新的主题。
故事不是简单地重复影视剧的主题:受蛊惑,杀忠良,毁人伦,背叛,也不是简单地在“新纣王”人设基础上叙事,从而简单地表明:野心招致毁灭。
而是穿插了一个新主题,就是:父子情。故事让“父子情”复现:纣王杀死自己的父亲;西伯侯姬昌收养野子雷震子;纣王让质子杀他们的父亲;有的质子杀父亲,有的没杀;姬发没杀父亲,但与父亲有争辩;姬昌长子伯邑考舍身救父;发重新认识养父与亲父;纣王杀自己儿子殷郊;
“父子”这个概念,可谓贯穿始终。而且这个概念也被编创团队与“天谴”构成因果之一:正是父子伦理的紊乱(子杀父),导致天谴而至。
而“父子”这个主题,最后被姬昌一句话点睛: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这个主题,让影片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改编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很难。主要情节不能乱改,否则就是“戏说”,同时,又要融入更合理的逻辑,更现代的观念,这都需要编创团队的认真投入。我看评论说:编创团队在已有史料基础上,找到一个突破口:现有史料没有对周武王姬发成长经历的记载,而这就是创意——“质子旅”——的契机。我非常赞同。由此我看到的是:编创团队是多么认真地在研究史料。
以上便是我对影片创新精神的诠释。除去创新精神,我在浏览一些信息时,也看到编创团队的工匠精神,截几幅图在下面,不仅是赞美别人,也是激励自己:
影片后的彩蛋,吊起我无限的胃口。尤其是闻太师的出场。看以往的影视剧,我总会纳闷:闻太师这么厉害,他怎么就不能巧妙地灭掉狐妖,仅以“君臣之礼”不足以说明“闻太师的不作为”,因为:江山都要丢了,何须再拘泥于君臣之礼,更何况不一定就是“灭狐妖,就一定是伤君臣之礼”,闻太师何等人物,他会没办法?
我希望第二部中的“闻太师”也能够饱满立体。
电影《封神第一部》观后感作文(七)
昨日看了《封神第一部》(以下简称《封神》)的首映,为该片在东方奇观美学营造上的功夫所折服和感慨。在豆瓣上,一部分网友也道出了年轻观众的认同之感:中国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该片虽有不足,但其历史意义大于影片实际意义。我觉得此言不无道理。《封神》斥资30亿,塑造了众多震撼视效与宏伟场面,开场的冀州之战无疑一上来就震撼了观众。抛开剧作方面的不足,电影《封神》,显然在在东方奇幻电影宇宙建构中达到了一定水准,却具有一种标志性的意义。
为了能够深入谈论我的东方奇幻之美学,我觉得有必要返身到电影诞生伊始。彼时,特别是美国的格里菲斯拍出了像《一个国家的诞生》这样的叙事片之时代,对于电影的本性(为再现现实,或者进行假定性的虚构表现)的探讨一直为理论家众说纷纭(最突出的争论当数延续至今的譬如安德烈·巴赞、安德鲁·达德利为代表的理论家所奉行的索引派和对虚拟影像和虚构性更有感觉的技术派学者的争论)。至今,电影的现实主义品质或者表现主义品质——哪种更为体现电影的本体性,也仍未达到盖棺论定的程度。
毋庸置疑,中华民族自己的电影,一直在探索何为中国电影的语言,何以用这种语言表意的问题。譬如,在中国电影的开端,在“影戏”概念先行下的电影实践,大量取材自小说戏剧的作品粗制滥造,层出不穷,让后来的电影作者一度引以为戒。之后的中国电影——在何为再现“中国性”、何为虚构叙事的框架里,可以说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更有难免矫枉过正之举。哪怕在第五代导演、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一种不平衡和不稳定,且矛盾重重。譬如,第五代导演一直在伪民俗性和弱化面对现实的勇气诸如此类的负面评价中左右逢源。一些导演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为初衷,想要表达中国人批判现实色彩的忧虑或愤慨,却被批判为南辕北辙:一些导演想要回归民俗,却在叙事中缺乏呈现国民心中真正的民族之声之技法和高度;一些作品为时为事的创作理念难免带有说教性质,从而与以“精神娱乐”为目的的观众隔了一层窗户纸。
但好在我国的电影作者从未停止对独属于中国的电影的求索,中国电影也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歧路重重,也难不倒一些先行者的探索跋涉。譬如,张艺谋导演就多次尝试“诠释东方美学”,作品却多有负众望、饱受争议;陈凯歌的古装片也是难以为继。有道是,“武侠片是中国唯一的类型片”,从现在的电影市场观之,为满足观众需求,达到商业目标,古典小说又被大量的发掘。“追光”动画以《哪吒降世》为开端,开拓着封神宇宙的电影虚构世界,而现在,《封神》的发行无疑又抬高着观众的期望。
为了达到一种契合中国人接受的民族美学的和谐,《封神》对历史的还原度和对神话的还原度在我看来应当是最重要、也是最可贵的。如今的观众与百年前已然不同,从视觉的角度来说,他们想看到自己心目中的国民神话出现在银幕上而不只是看到神话角色被搬上了银幕,从思想内核的角度来说,他们想看到跳出类型窠臼的、动人的故事、动人的角色——近年以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屡屡获得好评足以证明这一点。由此观之,《封神》选择的类型化题材无疑压力巨大,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封神》绝对考究,我们能看到它对奴隶制社会无微不至的映射,姬昌入狱后面上的黥刑,饕餮巨兽的形貌等等,除了这些形象层面的历史,《封神》对于抽象的历史内核也做了阐述,从西伯侯一家的角度来看,他们无疑是殷商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爱好礼乐,讲求情义,这些都是在周朝建立之后成为主流、奠定华夏文明的重要品质,对比之下,殷商王朝的奴役、弑杀可见一斑,(这里多提一句,导演对于此处的历史是有取舍的,司马迁讲“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一著名段落却选择舍弃,从影片整体出发,姬昌的人物形象是以“父亲”为核心的,增加其另一重身份反而画蛇添足);从姬发的角度来看,《封神》借由他的世界观诠释了父系社会与“父权”,这在中国历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比重,好在姬发是个有觉悟、明是非的“子”,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增加了影片的感染力;从纣王、妲己的角度来看,影片绝对赋予了他们新的形象、新的价值,历史上的纣王绝非昏君、妲己也并非妖狐,他们只是在民间形象被丑化:商纣开疆拓土,使殷商的疆域达到空前,影片的开场就展现了他的勇武善战、杀伐果决,而妲己则是红颜祸水、美人薄命。小说中杜撰二人剖胎、敲骨等暴虐情节也不予展现,比干“剖心”也换了一种向度予以讲述。总的来看,《封神》中的纣王不是招人恨的,而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是真正的“一怒而诸侯惧”,娜然饰演的妲己除去美人的娇艳,更多了灵动的少女气息,也不是招人恨的,而是惹人怜爱的。对核心人物的解读与重构无疑赋予了《封神》这个古董原型新鲜的血液,这种对于历史内核的呈现无疑是必要的,正如李少白在《中国电影历史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文中所说:在过去,中国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即再现历史真实的历史片,而只有以善恶忠奸为核心立意的“古装片”。由此观之,《封神》绝对不只是一部“古装片”。
该电影的叙事中,借鉴了当今的挪用、致敬、重复差异等后现代技法。譬如,当影片中“昆仑仙境”的场景出现时,观众不禁莞尔,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1986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天庭场景。这也引出了《封神》对于神话的还原度。与历史内容不同,小说中几乎不会描写“仙境”是如何如何的,怎样的仙境才是能让大众接受,这是让美术头疼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封神》选择了与《西游记》相似的手段,营造一种神圣、祥和、平衡、纯粹的神界。联想几年前的《悟空传》,那里的神界充满了烟火气,乱七八糟乌烟瘴气,毫无秩序可言,这是不对的,换句话说,修仙成神作为道家思想的最高追求,庄子的《逍遥游》讲,成为神仙是要“无所待”的,是淡忘了世间一切的。真正的神界正应是观众不容易接受的,因为它排除了一切多余的人间元素,众神仙吸风露精华为饮食,端坐冥想,场景中平整空明。有意思的是,这种空与无,不但与世间的纷乱形成对比,又和周的礼乐秩序(儒家的立身之本)产生了化学反应,倘若在续集中继续探索挖掘这种反应,对于《封神》这一原型的创作可能是历史性的。另外,《封神第一部》中出场了几位神仙,这几位神仙的斗法,在剧作意义上价值不大,有“澡堂子里买拖鞋”之嫌,但以人间纷争为主的第一部为了增加可看性,还是选择加入了哪吒、杨戬、申公豹、雷震子这四位神仙打架,凭借这几人经典的形象作为依托,究竟无伤大雅。
纵观《封神》全片,可以看出制作团队无疑抱有巨大的商业野心。为突出史诗品质,影片选择用旁白的方式开场,拉开这部巨制的帷幕。与之匹配的是宏伟场面和震撼视听,一起营造了气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整部影片的这种震撼效果并不能一以贯之。一些地方显得拖沓和松散。譬如,影片冲突的解决,最后落脚于姬发的内心转变,使得其冲击力淡化了许多——因为与其说姬发是主角,不如说他是线索,串联起各个势力,影片前中段是聚焦于纣王妲己的,这两人最后的溘然淡出使影片失了根骨,观众的情感也就不得延续了,但由于《封神》的续集还未播出,我们难以评价这种叙事方式的好坏,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更希望封神系列以塑造周武王生动的、立体的形象为主,展现群像式的各路神仙妖魔为辅,姬发应当是一个动人的角色。倘若以串珠的方式“还原”封神故事,那就沦为“视觉上的哈根达斯”了。
最后,笔者也承认——中国电影的路还很长。虽然笔者对于这部电影的东方奇幻景观之营造,说了些溢美之言,但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存在的不足,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诚然是必要的,东方奇观作为吸引人的手段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几个因素放在一起衡量,塑造好中国人更为重要。
《封神第一部》是一部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的奇幻冒险电影,影片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中国的神话世界中。以下是对这部电影的影评:
视觉效果:电影的视觉效果非常出色,每个场景都充满了华丽的服装和精美的建筑,特别是姜子牙的出场,场面壮观,令人印象深刻。特效也非常出色,能够很好地呈现出神话中的各种神奇生物和法术。
人物设定: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生动,姜子牙、雷震子、哪吒等角色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们的情感和动机都非常明确。特别是姜子牙的角色,他的智慧和决断力让人印象深刻,成为影片中的一个亮点。
剧情:电影的剧情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一直紧张地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影片中也穿插了一些幽默元素,使得整部电影在紧张刺激的同时又不失轻松愉快的气氛。
总的来说,《封神第一部》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它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让观众完全沉浸在这个古代世界的中的奇幻冒险。如果你喜欢奇幻和冒险题材的电影,那么这部电影一定值得一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