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端午读后感

字典 |

2023-09-28 09:33

|

推荐访问

端午读后感

【 liuxuequn.com - 读后感 】

作文网为你精心推荐:
端午节作文 | 端午节日记 | 端午节周记 | 端午节资料 | 端午节手抄报

  书籍是打开自己精神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怎样才能领会优秀读后感的内涵呢?我们把与您需求相关的资料整理在以下:“端午读后感”。

端午读后感 篇1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在他的散文作品《端午节》中,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和对故事的讲述,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感受和对鲁迅先生的思考。

  首先,鲁迅先生在文章开头通过对端午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他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人们把家门口的“个人节日”变成了“公众节日”的场景,让人们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同时,他也提到了“包揽了全球一切糖果”这句话,让读者对中国文化在传递和融合中的魅力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鲁迅先生通过对孤儿男子和商人故事的讲述,深度批判了现代社会中的不正之风。通过描述孤儿男子的不幸遭遇和商人的冷漠无情,他指出了社会中的利益驱动和弱肉强食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他还借助孤儿男子所在的街道和商家旁边的槐树的形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怀念和建议。

  在鲁迅先生的眼中,端午节虽然是一个传统节日,但它背后的内涵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鲁迅先生认为,传统文化不仅有传统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背后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力量。他对孤儿男子和商人的故事的描述,就是希望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的《端午节》是一篇思想深邃、描写细腻、语言生动的文章。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实社会的批判,他提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价值,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改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端午读后感 篇2

  孙千阅

  在作者的家乡,端午节的习俗真是五花八门,例如:系百索子,贴五毒,放黄烟子等。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莫过于那诱人的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

  记得第一次吃双黄的咸鸭蛋时,看到2个黄,先是一愣,再闭了眼睛,又猛然睁开,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就兴奋地对妈妈大叫;“妈妈快看,这个鸭蛋有2个黄,如果我们不吃的话,会孵出双胞胎小鸭吗?”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红,我隐约也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外婆也给我做过一次,除了苋菜,虾,咸鸭蛋外,好像还有菱角、红糖棕子、凉粉和红烧鹅,其它的我也记不清了。

  文中“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个拖着长音的“吱”字,生动形象地把作者儿时吃鸭蛋的情态描写了出来。

  在外人的眼里,鸭蛋除了端午节的食品,平常只是熟悉不过的咸菜。不就是一枚小小的鸭蛋吗?有什么值得作者写的?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作者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在他的心里都是珍宝,作为美食家的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对家乡的爱都集中在一枚小小的鸭蛋上,作者是借着这一个小小的鸭蛋,来表达对家乡浓浓的怀念。

  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囊萤映雪的故事,提出了用囊装萤火虫,不如用鸭蛋壳装荧火虫,突出了鸭蛋壳的透明,薄。

端午读后感 篇3

  5月13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们的节日·端午”全国文明村镇文艺展演在湖南省汨罗市举行,来自全国多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县和全国文明村镇的代表在汨罗江畔上演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盛宴。5月30日,CCTV-7农业节目播放了展演实况录像,我镇积极组织全镇干部职工收看节目,收效良好:

  展演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为主题,分为《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4个篇章共11个节目。《寻梦汨罗》篇章中,“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260名朗诵者身着汉服手持竹简,浅吟低唱《九歌东皇太一》,梦回汨罗,梦回屈子,在屈子精神的不断鞭策和影响之下,汨罗展开了精神文明的新画卷,鼓声震天、羽毛飘逸,舞蹈《楚风》吹来的是楚韵、楚魂;《诗画田园》篇章中,表演者带来歌舞《春风竹韵》,2005年盛夏的一天,主席在安吉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如今的安吉,绿水青山,秀美富饶,在全国首创“美丽乡村”建设,为“美丽中国”贡献了最早的实践样本。微风拂过竹林,舞台宛如一幅纯朴宁静如世外桃源般的画卷。竹叶沙沙,是绿衣少女以舞蹈的形式在吟诵奇妙的田园诗篇,展现富饶秀美的田野,来自北川的原生态歌舞《瓦尔俄足》让我们感受到了北川文明村镇的灿烂民族文化;《风润农家》篇章中,新村新面貌,新风新气象,《新编新事多》,京剧、花鼓戏、华阴老腔争奇斗艳,灿烂的楼兰文化,展示了大美新疆,展示了若羌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示了农牧民基层文化生活,展示了一带一路下的新若羌;《大美中华》篇章中,大美中华,美丽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回响着嘹亮的歌声。民歌《请茶歌》似一阵茶香飘来,来自草原的狂欢——《双合尔·楚古兰》,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双合尔山周边村屯及苏木乡镇的农牧民群众自发地聚集在这里,举行蒙古族民歌演唱、搏克比赛、赛马、乌力格尔演唱及登山、踏青、赏花等文化娱乐活动,压轴节目《我们的中国梦》,红牡丹、蓝花瓣、60条2.5米红长绸气势恢宏,……随后,汨罗江畔鼓声震天,人声鼎沸,2017年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邀请赛火热上演。

  通过观看节目,我镇全体干部职工深深感受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灿烂辉煌,对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到了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激励我们,继续奔向未来的伟大时代,继续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伟大的中国人,回想过去,展望未来,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2017年端午节爱我国家圆梦中华观后感范文二】

  2017年5月30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18:05沙圪堵镇政府在镇311会议室组织镇干部观看了由中央文明办和湖南文明办举办的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为主题的文艺展演活动。会议室里在坐的干部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播放的此节目,节目分为《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四个篇章十五个节目。

  品味端午香,弘扬传统日。伴随着屏幕呈现“寻梦汨罗”的开始,我们的思绪似乎回到2295年前的今日(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得知楚国都城沦陷,怀沙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民众满怀沉痛祭奠的情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该篇章中的舞蹈《楚风》、歌舞《世界有条汨罗江》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追思,我们要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观看文艺展演节目,欣赏来自全国多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示范县和全国文明村镇的代表在汨罗江畔上演了一场传统文化的艺术盛宴,促使我们在开展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中加倍努力,辛勤工作,为创建美好家园,使人民群众共同走向富裕生活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的文艺展演,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时要求我们在经济繁荣,物质富裕的同时,让全国所有村镇精神文明建设走向全国文明村镇之列,以圆复兴中国之梦。

端午读后感 篇4

  栾真全

  《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第一自然段,讲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记得小时候妈妈也带我做五彩线,最后真的做成了。读到十二红时,我非常好奇,咸鸭蛋为什么还算十二红呢?咸鸭蛋也不是红色的呀?我就继续往下读,读到下面才知道原来里面的油是红的啊。

  第二段写了作者家乡盛产鸭和双黄的鸭蛋,我平时吃咸鸭蛋时,从来没吃过双黄蛋,可作者家乡的高邮双黄鸭蛋多,体现作者家乡是水乡,鸭子有很多的特点。

  第四段高邮咸蛋的特点和朱砂豆腐,第二句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读到”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这句话我就想到了汤圆,我小时候吃汤圆时总是要把汤圆扎个洞还说:“汤圆吐血了。”读到朱砂豆腐这块儿时,我就非常得想吃,还让妈妈给我做了呢!真的很美味!

  第五段读到了挑鸭蛋,正好我家有几个鸭蛋,挑了很长时间才挑出来一个好的。

  第六七段是写把萤火虫放在鸭蛋壳里和《囊萤映雪》的故事,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四年级时上《囊萤映雪》时,老师说这故事是假的,我们抓住萤火虫时萤火就奄奄一息了,因为人们在抓萤火虫时,我们觉得我们捉萤火虫的力气很小,可对它来说这个力气很大,因为萤火虫非常的小,而且萤火虫屁股上的亮光很小,根本看不见字,所以《囊萤映雪》这个故事是假的。

  我读了汪曾祺的很多作品,写了很多作者小时候生活的趣事。让我对读书也很有兴趣。

端午读后感 篇5

  刘润灿

  读了很多篇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对于一个吃货来说――《端午的鸭蛋》无疑是更具有吸引力!作者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通过一枚高邮鸭蛋来抒发他强烈的思乡情。

  细细地品读,原来高邮鸭蛋产自高邮著名鸭种――大麻鸭,高邮人又善于腌制,高邮鸭蛋远近闻名。我们大连靠海,也生产鸭蛋,大连有名的是庄河黑岛鸭蛋,高邮鸭蛋和大连黑岛鸭蛋大不相同:高邮鸭蛋的油是红色的、黄也是红色的,青是白色的或青色的,黄嚼起来像石灰,只有淡淡的咸味;而黑岛鸭蛋的油和黄都是黄色的,青只有白色的,黄嚼起来特别细腻,而且味道很咸,得就着粥吃。双黄蛋在我们这里很稀少,是个稀罕物。

  高邮人的端午节,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高兴的时候还把鸭蛋从络子里掏出来吃了,这是我们这里没有的风俗。

  我没吃过高邮鸭蛋,但是大连的咸鸭蛋是我的最爱,把冒着油的蛋黄倒入热腾腾的白粥里,鸭蛋黄的鲜香味在粥中慢慢散开,我会用筷子轻轻地搅啊搅,直至粥变成了淡黄色,我便迫不及待地端起来,一股脑地消灭掉,然后对着笑眯眯的姥姥说:“再来一碗!”

  端午的鸭蛋是作者童年的回忆,一枚小小的鸭蛋,蕴藏着无尽的乡情乡味,作者瞧不上他乡的咸鸭蛋,这源于他对故乡深深的爱。高邮鸭蛋是好,也许在我的黑岛鸭蛋面前,他只能屈居第二了,“月是故乡明”,蛋是家乡香,哈哈!

端午读后感 篇6

  《端午节》就是鲁迅先生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对方玄绰这类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的辛辣讽刺。

  3、人物形象:《端午节》塑造了一个表面上进步,骨子里落后的旧知识分子方玄绰的形象。方弦绰是这些因循守旧,看不惯新的事物,总是喜欢在过去的世界里思考问题的人物代表。

  (1)从他的身份地位上看,他不仅厕身于高等学府,喜欢发发奇谈怪论,而且又混迹于官场,扭扭捏捏地做个政府的小官。这个知识分子加官僚的身份,使他说话做事充满矛盾,索薪事件,更是使他不尴不尬,左支右绌,颜面尽失。

  (2)从他的文化角色上看,他表面上是新式文人,天天捧着《尝试集》咿咿唔唔。但骨子里浅薄、市侩,在家里是坐吃等伺候的家长,在社会上是袖手旁观,静观待变的看客,是个披着新衣的旧式文人。

  4、语言:鲁迅在这篇小说中采用的是轻松、幽默的讽刺笔调。通过描写方玄绰的行为、语言和心理,让主人公自己的小丑表演来使读者发笑,沉思。

端午读后感 篇7

  韩沐恩

  初读汪曾祺笔下的《端午的鸭蛋》,就好像一个老朋友在向你介绍家乡的特色。让我对高邮这个地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再读文章时,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作者写端午的鸭蛋,可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始用一大段来写家乡端午节的其他风俗,一遍遍读下来,我心中逐渐有了答案。写端午节的其他风俗可以为下文写鸭蛋做铺垫。端午节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习俗,而作者却对鸭蛋情有独钟,这样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思乡的情感。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三段形容鸭蛋红油冒出来的声音“吱”,我仿佛看见作者儿时津津有味地品尝鸭蛋的情景。一看见这个字,我都会忍不住吞一口口水。“吱”字生动的写出了红油冒出来的声音,体现出鸭蛋油多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之情。但作者岂止喜爱鸭蛋,细细品味,这是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追忆及对家乡的热爱。、

  “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定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细品“蠢”和“秀气”,“蠢”不一定就难看,而是个大大的,呆萌呆萌的,“秀气”就是灵动可爱的。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了鸭蛋生命,这哪是在选鸭蛋呀,这简直就是一场比美啊!

  汪老的文章总能让我着迷,他用温情的眼睛看生活,平淡的生活中处处都是美。

端午读后感 篇8

  汪曾祺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剧作家,他的家乡高邮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在《端午的鸭蛋》等许多作品中,汪曾祺以满腔的热忱,向人们介绍了高邮的风土人情,充分体现出他对自己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

  读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我能够感觉到,在作者小的时候,过端午节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在手腕上系百索子,做香角子挂在帐钩上,贴五毒和符子,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王字,放黄烟子熏五毒,用黄烟子写草书的“一笔虎”,午饭吃“十二红”的菜,特别是从煮熟的鸭蛋中挑出淡青色的挂“鸭蛋络子”,什么时候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掉,再用洗净的鸭蛋壳,在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里面玩。可惜我没有过过这样好玩的端午节。我们过端午节时好像和平时星期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要吃粽子,街上有一些卖东西的,好像也是百索子、香包之类的,但是爸爸妈妈从来也没有给我买过。

  从《端午的鸭蛋》里,我还知道了高邮有名的特产——咸鸭蛋,还有成批输出的双黄蛋。作者介绍说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油多,“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都冒出来了”。奶奶经常从老家带咸鸭蛋过来,蛋黄都是淡黄色的,但是我不喜欢吃。看了汪曾祺先生的介绍,我倒是觉得高邮咸鸭蛋一定非常好吃。什么时候我一定让爸爸妈妈带我到高邮去,顺便好好品尝一下高邮的咸鸭蛋。

端午读后感 篇9

  顾书润

  作者写的这一篇文章里的鸭蛋,是吸引我的一个亮点,每一天早上我必吃的食品就是鸭蛋,一得知作者写的是鸭蛋,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作者笔下的鸭蛋与我们家的鸭蛋有什么不同点。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的最后处提到“十二红”其中的鸭蛋,一听到这里我就产生了疑问:鸭蛋不是只有黄和白色吗?为什么它会加入“十二红”里呢?当我读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时的这疑问一下子明白了,原来作者吃的鸭蛋是高邮大麻鸭鸭蛋,那里的鸭蛋拿筷子一扎,就留出红油,看着作者写的文章我不由的流出了口水。而在后面有一道菜更是说明了作者吃的鸭蛋可以算“十二红”,那道菜叫作“朱砂豆腐”在后面介绍了“朱砂豆腐”的原料是:高邮鸭蛋和豆腐。朱砂是红色的,这也说明了高邮鸭蛋可以算是“十二红”。

  鸭蛋在作者的笔下,不但可以吃,还可以热。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第一次知道鸭蛋,还可以抓萤火虫。在作者的鸭蛋壳上糊上一层薄而透的薄罗,读到“薄罗”时我又一次产生了疑问:“薄罗”是什么?后来我通过查字典明白了薄罗是一种很薄的丝织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美丽的场景。在文章最后作者告诉了我们萤火虫发在鸭蛋壳里时很亮,并且生动形象把东晋的车胤用的绿囊和鸭蛋壳做对比,突出了鸭蛋豆装萤火虫很好看:也很明亮,

  假如我有那个机会,我一定会去作者助教多品尝一下高邮鸭蛋,并体验一下拿鸭蛋壳抓营火虫的快乐。

端午读后感 篇10

  程培雨

  汪曾琪先生他们小时候过端午节的习俗和我们现在略有不同。

  我们现在也带百索子,但现在的百索子不会发生沾到水后,把手腕染得红一道绿一道。我个人不喜欢带百索子,我觉得带百索子太麻烦,丝线总磨手腕不舒服。

  汪曾祺先生他们的食物与我们也不太一样。我们现在过端午节午餐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而汪曾祺先生他们当时却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足足有十二道菜,每一道菜都是红的,可以看出他们当时对节日的重视。

  作者描写高邮的鸭蛋时用了“黄是红的”这段话。我在遇到黄是红的鸭蛋前,一直认为所有的鸭蛋黄都是黄色的。一次姥姥把切好的鸭蛋端上桌,我一看它的黄竟然是红色的,青是淡褐色的,当时十分惊讶,尝了一口,它真的是鸭蛋。读完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黄是红的鸭蛋也并不特别。

  我们现在有个习俗叫插艾蒿,而汪曾祺先生却没有写,大慨那时候没有这个习俗。每年在过端午节的前几天,妈妈都会到市场上买艾蒿插在门头上。每次回家都会闻到艾蒿散发出野草淡淡的清香,一开始它的颜色是浅绿色,几个月后它开始慢慢枯萎,到最后它变成了深绿色。

  我们小孩子还有一项活动叫顶鸡蛋,小伙伴用彩笔或染料把鸡蛋涂成各式各样的彩蛋,然后用自己的鸡蛋和别人的鸡蛋对顶,最后谁的鸡蛋没破谁就是赢家。一次学校举办顶蛋活动,我由于在上校车时滑了一跤,把下巴摔伤,遗憾的退赛了。

端午读后感 篇11

  5月30日,央视农业频道晚间播出的“爱我国家 圆梦中华”文艺展演节目虽然短短不到一个小时,却深得我的喜爱。

  这次的文艺展演地点设在湖南省汨罗江畔,传说屈原曾在这里跳河而亡,汨罗江因此被誉为“端午源头”和“龙舟故里”。这样的节日在这样的地方举行,具有特殊的意义,既可以缅怀故人,也可以感受别样的端午气氛。

  这次的文艺展演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章为寻梦汨罗。朗诵者身着汉服手持竹简,浅吟低唱《九歌东皇太一》。让现场的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想到屈原,想到汨罗江。在屈原精神的不断鞭策和影响之下,慢慢展开今日汨罗江的精神文明画卷。

  第二篇章为诗画田园。最吸引我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表演的《端午童谣》。“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通俗易懂的童谣,道出了端午佳节的各种习俗,让人看后轻松而又舒服。

  第三篇章为风润农家。不同的地方习俗在这里尽情展示,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的节日气氛。常德的地方曲种常德丝弦的表演、美妙而又诱人;华阴老腔的《过端午》,说唱并用,气氛热烈,深得喜爱;舞蹈《新疆若羌赛乃姆》,用优美的舞姿向我们讲述美丽的爱情故事。不同的表演让观众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

  第四篇章为大美中华。从井冈山说起,谈到红军精神,表演与采茶相关的节目;从科尔沁草原说起,共享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共品草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压轴节目《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迎接党的大会胜利召开。

  这次的文艺展演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作县和全国文明村镇的代表参与。并表演了相关的带有地方文化特色和端午佳节习俗的节目,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这次的文艺展演活动,主题鲜明,节日气氛浓厚,既充分传承和发扬了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精神;同时也让所有的观众追根溯源,深刻牢记汨罗江和屈原的关系与由来。

  这次的文艺展演活动,既追忆过去,又紧跟时代主题。就北川而言,经历地震的灾难之后,又屹立于祖国大地。

  新农村精神文明和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取得,它需要我们很多人共同的努力、多年的付出。在欣赏别人优秀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新农村精神文明和乡风文明发展的计划,然后付诸实施。愿精神文明和乡风文明的种子能够在所有的农村大地生根发芽, 最终长成参天大树。

端午读后感 篇12

  丛子洋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乡,也就是高邮,出产的咸鸭蛋的特点和他们那边过端午节那天的习俗。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告诉我们他家乡的端午节都干了些什么,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在孩子额头上用酒和雄黄画一个王字……我在阅读这一段的第一遍时,满脸的疑惑不解,在我家,过端午只系五彩绳和吃粽子,别的别的什么都不做,可读完这一段,就像一个满月的小孩看一篇万字论文,什么都看不懂。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端午还贴五毒,一开始我还很好奇:五毒到底是哪五毒?这个毒是指动物吗?当我读到后面,看见插图才知道,五毒是蛇、蛤蟆、蝎子、蜈蚣和壁虎。后来我才知道汪曾祺是南方人,也许,南方与北方的习俗不同吧。

  我比较喜欢吃起来很面的咸鸭蛋,也不知道为什么像作者说的那种咸鸭蛋吃起来像喝很咸的汤一样,那种一敲里面就流油的咸鸭蛋确实美味,但我更更喜爱蛋黄面面的、沙沙的、稍微带一点儿油的咸鸭蛋,放在粥里一拌,非常适合下饭。也许是没吃过高邮的咸鸭蛋,吃了那儿的,说不定就会喜欢上全是“油”的咸鸭蛋了!

  高邮的孩子们真是“活学活用”呀,学了囊萤夜读,把锦囊换成蛋壳儿了,把萤火虫抓进蛋壳里,萤火虫在蛋壳里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只不过现在的萤火虫大多都在乡村,在城市里的萤火虫都为数不多,不然我的家早就不用交电费去了!

  想了解更多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zw.liuxuequn.com/z/5177019.html
延伸阅读
您提供的关键词让留学群编辑找到了以下相关信息:“桥下一家人读后感”,我们的网站将持续更新欢迎您收藏并随时关注我们。知识无涯,而生命有限,作品带给了我许多感触,更有一种强大的精神
2023-09-28
敬读阅读留学群小编整理的“一个父亲的札记读后感”,在作者写的作品中,我沉浸其中非常吸引人的情节中。记得把读书的主旨写进读后感里,这样能表达出读书的心得,所有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
2023-09-27
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不同的人对于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是对阅读心有戚戚的一种回馈和体现,感谢阅读编辑为你整理的“茶读后感”。茶读后感篇1《三杯茶》读后感(一)今天当
2023-09-27
读后感分为哪几个部分?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我们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升华。记录自己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回忆起阅读过程中的美好瞬间,如果您需要符合您需求的“把工作做到极致读后感”相关推荐,盼
2023-09-27
经过精心编辑留学群的编辑为你整理了“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相关内容。书籍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契机,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读后感能很好的记录下这些感受。
2023-09-27
留学群精选栏目推选:“草房子读后感读后感读后感”。繁忙工作中,翻阅一本好书是慢下来的美好,作品是一本被大家公认的好书。读后感切忌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你是否对写一篇作品读后感不知
2023-02-05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些书籍或文字带来的启发和心得,也叫作读书笔记。阅读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书写的情景吸引,印象深刻,写好读后感的关键是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一份规范的作品读
2022-12-02
读完作品之后,我们会产生很多触动。在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愿意将这种情感记录在自己的读书感悟当中。那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感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读后感巴金家读后感,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023-01-30
在再仔细阅读作者写的作品中,他的一些话语引人深思。读后感可以帮我们巩固这些知识。作品的读后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读后感飘的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
2023-01-19
你想不想搜寻一些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呢?在读完作品后,心中常常有所幻想。我们可以将心里的想法用文字写成读后感加以记录。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读后感神秘岛读后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
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