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大全为你精心推荐:
读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生读后感 | 高中生读后感 | 观后感
您知道写好一篇读后感都有哪些技巧呢?不同的人对于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有可能就会想把这些用文字记录下来,敬读阅读留学群编辑整理的“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读后感【篇1】
君君臣臣之间的斗争,无论是本国,还是国外,无论是现在的政治斗争,还是古时的,虽然所在的空间和时空不同,可能所用的手段和方式也不同,但是有一样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权力!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
禹因治水有功,得到虞舜的重用并禅位于禹,便开创了夏王朝。禹结束了“禅让制”,取而代替的是“世袭制”。《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提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君主后裔统治下生活的世袭国里保持政权,比在新的国家里困难小得多。
因为君主只要不触犯他的皇宗皇祖的制度,如遇有意外事件,则随机应变,这就足够了。正如他所说,在夏王朝时代,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当政期间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统治权,后,太康弟之孙少康,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且国势向上相对稳定,历经八代的统治,政治仍稳定,经济繁荣。因此,一位君主如果具有通常的能力,依此方法,总是能够维持他的地位的,除非遇有某种异乎寻常的格外强大的力量,才可能被篡位。
但是即使他被夺权了,当篡夺者一旦发生祸患的时候,他就能够光复旧物。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到师毫邑后,正式登基,诸侯前来祝贺,商朝正式建立。
商王朝也经历过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
到商纣时,商朝终于走向崩溃的边缘。商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溺爱美女妲吉,逐项废除、痛斥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英明**,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正因为如此,商代不仅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诸侯与其他国家也相互割裂。
后来,在周武王的领导下,西周民族在牧野一举击败了商军,结束了商朝600多年的统治。结合商王朝历史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都体现去,君主不能给予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过大的权力,否则,它就是你灭亡的前兆。因为一个人的野心会不断的壮大的,《君主论》中说到,一个草根阶级的人成为统治者,他不是一开始就是野心家,他一级一级的向上爬,就像登山一样,从山脚往上爬的时候,觉得:
哇,好高好远,我肯定爬不上去的。但当我们一步一步接近山顶时,我们想:嘿,还有几步要走,我要坚持。
所以,无论一个人怎样为你或国家作出贡献,你都可以报答他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不要给他权力,因为政治斗争离不开这个权力话语。同时,应该提出的事,我国,在战争中,常常会强调“天时,地利,人合,而人合乃至关重要”。这句话不仅可以用在战场上,也可以用在商场和官场上。
马基雅维利在他的君主制理论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一个依靠外部力量巩固政权的新君主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不仅要受到帮助他的人的限制,还要受到受到伤害的人的尊重。比如,在目前的公司管理中,如果上级不受下级的尊重和信任,那么他有多大的能力只是一个空壳,因为没有人能帮助他实现,而他不足以独自完成事情。总之,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情况,人合是管理者必不可缺的。
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战国末期,强秦武力消灭了剩下的六国,统一了全国。赢政二十六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为**集权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是为秦始皇。
第一个皇帝把世界分成三十六个县,由朝廷任命**,而不是采用世袭制。朝廷中有宰相、使臣、太尉、将军、廷尉等官职。他还下令统一六国文字和度量衡,以秦国总理李斯修订的《小传》为全国统一字体,通过大规模移民,消除方言障碍。
二十一年来,第一任皇帝颁布了统一的度量衡诏书,规定了货币制度、土地制度、车轨制度等多种订制制度。为了减少匈奴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第一皇帝派蒙恬将军率领30万兵力北上匈奴,连接修缮六国城墙,逐步修筑长城。复制和粘贴这一历史事件,我不禁与mikiyavili产生共鸣,他说:
我们不能因为避免战争而犯大错误,因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认为拖延只会使我们处于不利地位。我国有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的居大多数的,因此,我国历史上,多数王朝是由汉人统治的,而清朝非如此,爱新觉罗氏入主中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明朝的腐败,但是,中国自古有句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崇祯得知努尔哈赤在同一女真部落的时候,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还对努尔哈赤加官晋爵予以封赏。我想这个就是他承受亡国之痛的必然结果。
西汉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强盛的帝国。在西汉统治的近四百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的改革,使国力强盛、人民安乐,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此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强国的面目屹立于世界之林。
西汉第一个君主是汉高祖刘邦,从小到大,关于刘邦,听到他的小人本质要比他某些优点要多得多,我想,刘邦的本质或许是有那么些痞子样吧。我们跳过三国,晋,隋等朝代,先讲讲由唐高祖李渊建立起来的强大王朝——唐朝,这个朝代,可能是离我们比较近的时代,我们对这个朝代的事件可谓是耳熟能详了——比如,“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尽管刘邦在怎么卑鄙无耻,我们还是会记得他说我们的汉高祖刘邦;尽管李世民诛杀了与自己对立的大哥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进而迫使其父李渊退位,是如此的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但是我们还是记得,他是我国史上比较开明的皇帝——唐太宗。
在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感叹,我们又一种共鸣——对于一个君主来说,他不仅不必拥有各种美德,而且还保存着那些不会使他亡国的**。对于马基雅维利描述君主不必是具有美德的,我印象极为深刻,就好像,我在看《家的n次方》中,赵雯说过这样一段话:
那什么叫做有耻啊,我有耻了二十多年只不过是一人见人踩的小虾米,我就无耻了这么一小下眼见就要出名了你说这耻不耻的我还有必要理吗?顺便告诉你一个真理:小虾米的有耻一点都不金贵,那些名人大腕的无耻还真没有多少人记恨,就现在这个时代里吧,只要你敢出名就有人敢顶礼膜拜,甭管你是怎么出的。
或许传统的人们会说这是歪理,可是,这个放在现实的生活中,你会发现,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真理。同样的,马基雅维利说,君主可以不是仁慈的,这样的话,在儒家学说侵泡了几千年的中国来说,一直提倡以仁德治天下的我们来说,马基雅维利是没有道理可言的。但是,我们不妨听听他的看法,他说:
在残酷与仁慈方面,君主对于残酷这个恶名不必介意,所应重视的倒是不用滥用仁慈,因为仁慈会带来灭顶之灾,“被人畏惧比被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但君王要掌握好使用残暴手段的限度和范围,即损害行为要一下子干完,对臣民的财产和他们的妻女不要染指。在守信和天信方面,君主应当效法狐狸和狮子,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掉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抵御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清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使豺狼惊骇。他还认为,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或原来使自己做出承诺的理由不复存在时,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但君王又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必须做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要显得具备一起优良品质。
我们不得不承认,马基雅维利在政界的造诣,他是一个有自己独特思想的政治家。在他的君主论中,我知道了自己思维的顽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多元化。马基雅维利基于人性恶**为君之道,我佛曰,善恶,乃一念之间!
此时的善在那一刻不时善,此时的恶也不是恶!所以,为君之道,用顺应而生,而非固有模式应对!世界没有完全一样的事或物,亦或人,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好的去面对事情,就应当使我们自身的能力变强。
君主论读后感【篇2】
——对君主保持权力的重新解读
韦朋飞s3*******
《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的一部非常出名的著作,其中这本书的思想抛弃了以前政治思考中对于道德的思考,着重思考的是君主如何获得与保持权力,首次把权力作为政治学研究与思考的重点。这本书阐述了马基雅维利对文艺复兴历史的理解以及他对政治权力分类的看法。论述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
君主制包括世袭制、混合制、公民制和教会制。获得君主政体的途径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依靠他人的军队和运气,以及通过犯罪。
对于君主来说,在维护权力时,君主应该依靠两种手段,一种是法律,另一种是军队。君主在驾驭臣民时要抛弃仁义道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但是君主要避免受到臣民的轻视与憎恨。
其中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所谓的把君主比喻为狐狸和狮子的理论了。“君主既然必须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办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和狮子。因为狮子无法阻止自己落入陷阱,狐狸无法抵抗豺狼。
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能理解这点。”狮子象征着权势,而狐狸代表奸诈。
君主不仅要依靠自己的权力,而且要抛弃道德。如果遵守信仰对他不好,他可以随时放弃信仰。由此可见,马基雅维利把道德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如果对他有利,他可以用道德来行动,否则他可以抛弃道德。
1、 政治的三个维度
对领导人而言,政治情势可以被分解为三种人群:名义选择人集团、实际选择人集团和致胜联盟。名义选择人集团包含了所有在选择领导人时至少具有某些法定发言权的人。
第二个政治阶级由实际的选人组成。真正选择领导者的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群体是第三个群体,它是实际选择群体的一个子集,形成一个获胜的联盟。他们的支持对于一个领导人的政治生存至关重要。
从根本上讲,名义选择人就是领导人的潜在支持者;实际选择人则指那些领大人的支持确实有重要影响的人;而致胜联盟只包括那些领导人不可或缺的关键支持者。这三类人可以简单概括为:可替代的、有影响力的、不可或缺的。
在《君主制》一书中,作者强调了君主获得和维持权力的手段之一——军队。看来,君主一方面要随时准备侵略别国,防止外敌入侵;另一方面要随时准备侵略别国,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君主都应该得到军队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治理,只靠君主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需要建立官僚阶层,并保持官僚阶层对自己的支持。
因此,军队和官僚阶级是君主的致胜同盟,是君主不可或缺的群体。
2、 不同的君主国家
对于马基雅维利对君主制的分类,我曾经把君主制分为两类。一个是官僚君主政体,君主主要依靠官僚治理;另一个是贵族君主政体,君主主要依靠贵族治理。事实上,这两类国家都有军事和官僚阶级。在贵族君主制国家,君主作为君主的竞争对手,需要与贵族的野心作斗争。
在这样一个国家,官僚阶级也是君主的臣民。事实上,它与官僚制君主政体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当时的官僚制是君主地方治理的代理人,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可以说,军队是这两个君主政体中不可或缺的致胜同盟。在官僚君主制的国家中,官僚是君主的致胜联盟。而在贵族君主制国家中,君主主要不是依靠的官僚,而是依靠的贵族所组成的“议会”,君主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
但有时君主也需要与贵族抗争,所以会引入一些其他的力量来赢得联盟,而这些人将取代贵族。例如,在路易十四时期,被命令取代贵族的官僚被任命集中君主的权力。
3、君主保持权力的政治逻辑
在君主制里,“遴选集团”的规模小而“执政同盟”的规模也小,“执政同盟”的小规模使得执政者很容易通过“私人品”来换取政治忠诚;但是,挑战者对执政者的政治威胁度较高,因为“遴选集团”的成员进入“执政同盟”的比例较大。
在君主政体中,为了保持长期稳定,君主必须依靠自己的致胜联盟,即统治联盟。为了维护统治联盟的忠诚,君主必须根据其相应的利益,用私人物品购买其政治忠诚。
在“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这一章节中,“这种作法是势有不得不然的,因为君主不可能不受到某些人的憎恨,他首先必须避免受到广大人民的怨恨;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必须尽最大努力避免受到最有权势的人们的怨恨。”在“论君主的大臣”的章节中,“另一方面,为了使大臣保持忠贞不渝,君主必须常常想着大臣,尊敬他,使他富贵,使他感恩戴德,让他分享荣誉,分担职责;使得他知道如果没有自己,他就站不住,而且他已有许多荣誉使他更无所求,他们有许多财富使他不想更有所得,而且他已负重任使他害怕更迭。”在这些论述中,都充满了作者认为君主要保持权力,一定要避免最有权势的人的怨恨,并给予重要人物实际的利益,这实际上是符合这一逻辑的。
事实上,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一个真理,但是从“政治生存的逻辑”来看,这事是天真的愿望。事实上,君主只有依靠有权势的人的支持才能维持自己的权力。在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中,他也认为我们应该关注人民的利益,避免人民的仇恨,但我认为他可能太天真了。
为了获得获胜联盟的支持,君主需要获得必要的资源。当然,除了通过战争掠夺,税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掠夺也是人们的一种选择。当然,也有人认为它会激起人们的反抗,动摇统治的基础。但是你想,如果君主真的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资源的话,人民普遍是贫穷的,他们用什么手段与资源来推翻自己,尤其是在有权势的人对自己的支持的情况下。
所以我认为君主的权力不能在国内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不能保持胜利同盟对自己的忠诚。
3、小结
从“政治生存的逻辑”来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君主如何保持权力也不失为一种解读,我认为从作者的论述中充满了这一逻辑,遗憾的是作者并没有看清楚这一逻辑的存在。
君主论读后感【篇3】
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里
读罢《君主论》,思想受到冲击最大的还是马基雅维里对于一个君主宁愿成为一个吝啬的、残酷的、不择手段耍权术达到目的建议感到十分惊讶。
以下是摘自《君主论》中的两个片段:
“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其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至一个人要是为了应该怎样办而把实际上是怎么回事置诸脑后,那么他不但不能保存自己,反而会导致自我毁灭。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想发誓以善良自持,那么,他置身于许多不善良的人当中定会遭到毁灭。”(摘自《君主论》第十五章)
“君主既然必需懂得善于运用野兽的方法,他就应当同时效法狐狸与狮子······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然而那些单纯依靠狮子的人们却不理解这点。所以,当遵守信义反而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或者原来使自己作出诺言的理由现在不复存在的时候,一位英明的统治者绝不能够,也不应当遵守信义。
假如人们全都是善良的话,这条箴言就不合适了。但是因为人们是恶劣的,而且对你并不是守信不渝的,因此你也同样地无需对他们守信。一位君主总是不乏正当的理由为其背信弃义涂脂抹粉······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伪装者和假好人。
”(摘自《君主论》第十八章)
1513年,马基亚维里被关进监狱,遭受折磨,但最终获释,一贫如洗,隐居在农村,开始写作
《君主论》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该书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它与《圣经》齐名,被称为邪恶的圣经,是很多君主的床头或身上必带书。它把天使变成恶魔,因为《君主论》整本书的立论基础是人性本恶论,他所描述的人性之恶,主要是以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背景下的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丑恶现象为蓝本的。而且在马基雅维里死后的四百多年,《君主论》被作为礼物献给墨索里尼,并且在德国,成为希特勒施行专制极权统治的思想奶娘,这也许不是马基雅维里写这本书的本意,但是在客观上却成为人类历史上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君主论》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内容基本涵盖君主制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维护。
在第一部分(1-11),作者讨论了君主政体的类型和获得它们的途径。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
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运气获得,通过犯罪。
在第二部分(11-14),作者讨论了军队的类型和君主在军事事务中的责任。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
从政治角度看,任何军队都代表着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的实质性领导服务。因此,要使军队忠诚,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他军队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础上的,不能反应和执行君主的意志。在军事方面,英明的君主应该:
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思考战略,博览历史,分析成败。
第三部分(15-23)论述了君主如何维护国家。在涉及褒贬、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与使人畏惧、是否守信、遭人鄙视与憎恨等方面,君主应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立场为重,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价。
第四部分(24-26)从历史的角度,以意大利为例,分析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和政治,并建议当时的君主争取意大利的解放。这部分有关于“命运”的精彩论述,“命运也就是时势,如果一位君主的行为符合时代的特性,他就会昌盛,反之就会败落。”
五百年过去了,《君主论》却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它就像一把利刃,随时戳穿着政治主宰和商业寡头们的种种谎言。马基雅维利提醒我们,强者与道德无关,强者与宗教无关
,强者只与自己有关。
世界越来越小,竞争却愈加激烈。无论是战争社会还是商业社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说法颠扑不破。
君主论读后感【篇4】
读《君主论》有感
每本书的完成,不仅需要一位伟大的作家,更需要作者创作背后的灵感和源泉。在一本著作风靡全球的时候,如何能让读者吸引眼球呢?靠的不仅是名声浩大,还需要的是作者的个人魅力及写作背景。
只有文化间的冲击与共鸣,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或一个国家的命运。意大利著名作家马基雅维利就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书——《君主论》。
这是有争议的。它问世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基雅维利一度被称为“暴君的导师”此书也曾被列为禁书,但19世纪70年代,又被认为是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给予很高的评价。究竟是怎样一本书,会有如此大的影响?
下面就谈谈我对看完此书的感想。
对本书的解读,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分裂势力十分严重。城邦国家之间的仇恨使意大利在中世纪失去了商业和贸一的主导地位。结果,意大利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西班牙、法国和德国蹂躏了这个国家。在这个支离破碎、不稳定的社会里,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意大利的分裂。
因此,《君主论》一书的起源也是基于此社会现状上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思想家,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国家处于如此混乱的局面时,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想说的一点。
马基雅维利一生也很传奇。在创作《君主论》时,是他自己思想,观念的一次表露。据有关资料显示,他成年后曾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服役14年,但1512年梅迪契家族复辟后被解雇,次年被驱逐出境。
在此后就隐居山林,开始创作。《君主论》就是在此时完成的。这本书是他在结束仕途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和崇拜,旨在赢得君主的青睐,并再次登上政治舞台。
不幸的是,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政权发生了变化,共和国推翻了旧政权,统治了意大利。而马基雅维利也因此,最终抑郁而死。这也可以看作是重要的一点。
作家对生活的追求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是很普遍的。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因素之下,《君主论》应运而生。那么其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到底是怎样一本书呢?
作者的政权观又是怎样的呢?其实《君主论》主要是研究统治者统治技术的政治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将统治者的统治规则和道德法令分开。他主张国家的权力。他认为统治者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考虑他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只要是有效的、适合治理的,即使是违背社会公德的,也是可行的。
因为在国家破亡的危急关头,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治理和统治意大利是当务之急。因此,在这本书中,他以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渊博的知识,分析了各种君主在夺取政权和执政过程中的方法、原则和能力,希望能给君主们一些启示,给君主履行职责、统治和弘扬国家带来一些启示。在诸多因素中,他认为君主和国家军队的军事责任是最重要的。
拥有自己的军队是关乎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而君主的个人道德和能力也应处于重要地位。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国家是福是祸,人民是好是坏,都与之有关。作者还在书中分析了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什么丧失了他们的国家的原因,并对自己的国家从野蛮手中解放出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在军队方面,作者做出了完整,准确的讨论。“所有的君主国,不论是新君主国,旧君主国,还是混合君主国,其执政之基在于良好的法律和优秀的军队”。在剖析了雇佣军,援军,混合军队的种种缺点后,以威尼斯人的经历为鉴,他指出“在任何一个君主国没有自己的军队,它就是不稳定的。
世界上最不确定、最不可靠的东西是没有自己力量的名誉或权利。”作者看到自己的国家曾在雇佣军的战争下,一步一步走向失败,衰落,深刻体会到组织一支由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军队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军事艺术是统治者的唯一艺术。
它不仅可以使生来就是君主的人保持自己的地位,而且可以使许多生来就是平民的人成为君主。反之,不懂或较少考虑军事问题时,君主就会亡国。”作者一语道破君主统治的要害,军事无疑是统治的最高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保障。
在君主个人品德及能力方面,作者指出君主的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之间的比对,及君主的守信之道和君主的惯常行为是有益还是无益的。“明智之君宁愿被人指责为吝啬,它虽然名声不美,但不至于给君主找来憎恨,追求慷慨的名誉必然招致贪婪之名,而贪婪之名会同时给你招来坏名声和人们的憎恨。”因此,作者认为君主不该慷慨行事,否则就会受到人们的轻视。
但该慷慨时却不能吝啬,通过你的慷慨来拉拢人心,是士兵及人民忠诚于你,使你美名远扬。因此君主要正确运用慷慨与吝啬,在必要的时候显示二者的好处,由此巩固自己的统治。对于仁慈,作者也指出不可滥用这种仁慈,而残酷也并非全是坏处。
“除了极少数情况外,残酷但有为的君主,比那些仁慈但是国家混乱,凶杀,劫掠层出不穷的君主而言,他其实要仁慈的多。”因此,这二者是相对而言的,要就事论事,因情况不同而决定。就守信之道而言,作者的观点也与人们认为的不同。
“如果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英明的君主就会可以也不应该遵守信义。”因为他认为人性本恶,既然人们对君主不信守承诺,那么君主也同样无需对他们守信。“一个君主,特别是一个新君主,不可去践行那些受人们尊重的好品格,为了维持统治,他经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与人道和无道背道而驰。
”如此之外,君主还应与自己的人民,臣子保持好关系。做一个爱才之人,尊敬臣子,使他富足,与他共同分享荣誉,分担职责,是臣子对君主忠贞不渝,这也是巩固自己统治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对于君主周围的人来说,我们也应该睁大眼睛,避免奉承,抵御这种癌症。
君主要有自己辨别好坏的能力,分得清良好忠言与溜须拍马。“无论来自何处的良好忠言。都因君主的圣明而产生,而不是臣仆的忠言塑造出圣明的君主。
”在对自己的国家的兴衰问题上,及意大利的君主们为何失去了他们的国家这一问题上,作者尖锐的指出,分析了原因。一是军队的软弱,二是军主自身的软弱。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即希望自己的国家能从野蛮人手中解放出来。君主,一位贤明能干的君主,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在那些备受外国蹂躏的地方,人们怀着怎样的热爱和对洗刷国耻的渴望,人们抱着多么坚定的信念,满怀赤诚,饱含热泪来欢迎这位救世主!”在饱受掠夺和压迫后,作者用自己的比写下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对解救无辜人民的渴望,对获取自由的渴望。
《君主论》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欧洲各君主国之间的争霸及争夺,也为我们还原了欧洲历史在政权,国家演变过程,剖析了君主的统治与领导,用不一样的思想观念为人们解释与传授作为一名君主及一个君主国的治国之道和繁荣稳定。马基雅维利他关心的是治国之道,兴邦之术,强国之策,未达到目的,“政治手段和军事措施几乎是他关注的唯一课题”。读完《君主论》,他的这一思想就得到了最好的证明。
其实,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对于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可以借鉴和学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表达的思想值得一代一代地学习和继承。